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以及社会交往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消除疾病或羸弱。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Under the shadow
△双桥连接建筑主次入口
建筑的主入口两侧的水杉树列让人想起著名建筑摄影师Hélène Binet一幅关于苏州留园苔藓墙的摄影作品。生命的表达方式有时候高大葱茏,有时候却是渺小低微……
△(左图)主入口旁水杉林
△(左图)透过水杉林的建筑
(右图)帕米欧疗养院--阿尔瓦·阿尔托,自网络
空间正义
Space justice
20世纪60年代后,社会理论领域逐渐开始转向以福柯(Michel Foucault)、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等为代表的学者着重探讨了空间正义的缺失,并试图把空间正义的理论应用于实践。
从建筑学的视域看来,“空间正义”是政治学意义上的“正义”概念狭义隐性向度。空间关系既是社会关系的衍生,又反向固化了社会关系,所以建筑空间应该无法回避空间使用时如何塑造一个正义的社会。随着社会学人类学等高分辨率的内容逐渐被投射到设计中,我们建造空间,空间同时塑造我们。尊严存在于附近所构建出的各种关系之中,当然也包括人与空间的关系。
△服务大厅,顶部开辟凿光井
现实困境
Realistic predicament
长期以来,政府主导的与每个社会个体关系紧密的职能性公共室内空间仿佛集体游离于专业视线之外。如本文探讨的广泛存在于城市乡村的公共卫生中心在设计刊物和专业媒体中几乎难寻踪迹。
原有固化观念和空间模式预设对正义空间的形成有着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影响,在公共性空间范式上的创新常常被挤压在遵循某种预设的正确轨道并安全稳妥的观念前提下去试探,有时候甚至取决于拥有决断权的个人理解与偏好。固化模式和既定“标准答案”的评判语境也是大多数民生职能空间长期以来样貌难有改观的根本原因之一。
同时大多数职能性公共空间在使用期间的管理上往往也不知不觉中会落入相同窠臼:项目建成通常过不了多久,墙上已是贴满各种宣传标语、海报或通告,为了应时应景无序放置的临时展板、地面一排排低矮的红花绿叶植物……一切仿佛已经成了此类政府公共职能空间司空见惯、约定俗成的标配。
△门厅材料与细部
协作容错与理性控制
Cooperative fault-tolerant
and rational control
我们介入设计的时期是当地设计院刚完成建筑扩初设计,此时设计工作的难点在于对“既有”问题的处理,如何在室内功能植入后协调其他专业已经完成的修改工作,在很多时候我们成了别人眼中 “麻烦制造者”,这种专业上的“僭越”会导致其他专业大量已完成图纸的修改和重新报审工作。
为此,我们在控制项目的经济性前提下,调整了容错范围,对需要修改内容做出原则性等级划分。并尽可能提供细致的建筑、结构、设备、幕墙、景观设计改动调整方案,减少同行工作压力,这些也得益于建设单位与代建单位的协调与支持。
△公共卫生主题展览通道
△党群服务中心内部入口
△红十字会血站通道
△服务大厅等候区
多功能公共卫生信息发布厅原本全无自然采光,通过将布满屋面的风机设备重新设计排布,两侧拾掇出400宽的地带,调整结构,打开屋面,引光入室,形成“光的峡谷”;北塔楼门厅反弧形天花造型是由于大型排烟风管的横亘造成局部标高降低的地域性文化形式理性回应……
△血液中心向大厅等候区视点
△血液中心外走廊
△裙房电梯厅
△血液中心
人文精神与地域文化
Humanistic spirit
and regional culture
项目设计过程中经历了多次重大功能的置换调整,准确来讲,后期随变而变的快速应对方法更多来自于直觉性设计。这和疫情发生以来个体的直观感受有关,某些精神性层面的需求变成一种条件反射映射到设计之中。
△北塔楼门厅与电梯厅
△南塔楼门厅
△南塔楼门厅
△屋顶双庭院及其内侧
△室内与屋顶庭院
△地域文化的当代艺术重构
△庭院局部
△屋顶庭院
△结构重置,引光入室
△重建光的峡谷
△多功能公共卫生信息发布厅
△人工照明氛围
△天光混合照明氛围
△塔楼通道
△疾控防疫接待室
后记
Postscript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 昆山市公共卫生中心
建设单位 | 昆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代建单位 | 昆山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公司 | 上海思域设计(SDTD)
主持设计 | 宋毅
设计团队 | 班亚娇、葛丽丽、王勇、任煜、庄子冲、魏无蓉、王南钢、张世尧、沈维安、朱磊
项目管理 | 高春吉、费一鸣、陆莹超、黄磊磊、石伊琳、戴凤、朱春根、陈华、胡建峰
设计周期 | 2017.4—2019.10
建设周期 | 2020.5—2021.11
项目地点 | 昆山市通澄路
设计配合 | 苏州苏明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 上海汉室设计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 | 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 | FRC(香港周保华设计有限公司)
裙房建筑及景观修改 | 宋毅建筑工作室
实验室设计 | 大橡木(苏州)实验室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承包商 | 南京稼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A标段)、昆山市华鼎装饰有限公司(B标段)
项目摄影 | 宋毅
设计师
宋毅
上海思域设计(SDTD)创始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esigncool设计酷”(ID:designcool18)。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