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6日下午,第4期松间观艺在松美术馆举办,活动邀请当前展览“丰盛即美”参展艺术家艾敬、策展人欧阳昆仑,以及中国建筑设计集团中设筑邦设计院副院长高志强、共合设联合创始人吴巍、CUN DESIGN寸品牌创始人崔树,进行了一场关于艺术、生活和设计一个跨界的分享活动,由独立媒体人戴蓓进行主持。
活动现场,从左至右:共合设联合创始人吴巍、CUN DESIGN寸品牌创始人崔树、策展人欧阳昆仑、参展艺术家艾敬、中国建筑设计集团中设筑邦设计院副院长高志强、独立媒体人戴蓓
对谈精选
戴蓓:
在这样一个展览当中大家可能会看到一个过去在很多常规的艺术展览里面看不到的东西,比如说我们今天很多艺术作品不像常规一样摆放,而是在一个家居环境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生活用品,在艺术氛围极强的场域里面重新呈现。
这是一个实验性的展览,打破了物与物之间的界限,没有生活用品或者艺术品,回到物的本身,它是一个无差别的展览,究竟这是一个怎样的展览,今天我们会通过不一样嘉宾视角做不一样的解读,会给这样一个实验性的展览带来怎样有意思的启发呢?
中国建筑设计集团中设筑邦设计院副院长高志强、独立媒体人戴蓓
艾敬:
当我收到展览邀请、看到这些家居设计之后,我很激动、很喜欢,因为其中有一些品牌我自己有买,个人角度来讲,在装点自己家的时候,每一件家居我都把它当做艺术品,它既要有一个设计美感,还要有实用功能,要有质感,要有故事,要有流传的可能性。
当我看到这些即将跟我们一起展出的作品的时候,首先就和我的工作室同事把很多作品跟它相配,是我与这些设计师作品与作品的交流。我的作品有10几件,这些作品参加过201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2014年上海中华艺术宫个展、2015年米兰昂布罗休的作品,几乎囊括了我过去10年里最重要的几个美术馆展览的重要作品,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戴蓓:
我们今天并没有把艺术品和家居用品完全区分开,这也是我们这次展览一个重要的宗旨,大家也能够感受到这个场景所带来的融合感,所以大家等一下参观时候可以一边看作品,一边欣赏整体的氛围感。请我们的三位室内设计领域当中非常棒的大咖,从他们的角度给我们做一些解读。
高志强:
欧阳老师把里特维尔德的红蓝椅放在最显要的位置,这是现代主义家具特别著名的代表作,也是蒙德里安代表作的一个重新的演绎,整个展我们看到大色块红黄蓝的呈现。
这个展家具选品很专业,都是各个品牌里最有代表性、最有表现力的家具。比如黄色前面黑色的阿尔比尼设计的帆船书架,是设计美学、艺术性和工程学结合度极高的作品,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件作品。包括像(Moroso)有几件家具本身就是艺术家的雕塑,后来(Moroso)女士给它变成的家具,都是很棒的呈现。
本身这些家具已经是艺术极强,极有表现力,是艺术家、建筑师和生活美学的一个呈现,跟当代艺术一起来呈现本身也是我们现代生活的一个共识。我们为业主设计了非常简约、具有美感的家,选择艺术气质的家居,其实当代艺术跟这些家具和家完美融合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在这个家里面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以及与艺术品的一种共鸣。
艺术品进入家庭最大的好处是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感受到艺术的感染力和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以及对美的培养。通过这样展示的方式也是对我们家居生活理念新的倡导,让艺术品走进家庭,是非常好的一种尝试。
崔树:
我们对设计的了解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还是人与感受之间的关系,这不是短时间能出现的情况,我觉得艺术从某种意义上与设计有一个桥梁,这个展览,欧阳老师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角度,一个艺术和设计都共有的一个原点,可能就是构成,这个构成本来就出现在构成意义上,他是尺度的构成、比例的构成和结构的构成,但同时,我们今天也能看到色彩的构成。
那到底是艺术呢还是设计呢?其实构成本身是一种人观察世界和总结的方法,它既通向艺术可能也通向设计。松美术馆的内结构来说既用色彩做了切割,又用色彩组成整个空间的空间,这样使这些设计的产品、作品,这些家具置放在这个空间里,跟这个色彩构成,包括体块比例的关系又产生了新的变化,所以它是互动性。
设计本身具有艺术性,具有艺术性的东西我觉得都与艺术相关,或者都是艺术品,甚至在未来艺术是种感受,它不基于某种形式,其实在杜尚做《泉》的时候就已经是这个概念了。所以我们今天对艺术的理解可以让它的范畴更大一点。
吴巍:
作为一个专业的室内设计师,对今天每件展品太熟悉了,它一直在我们的工作场景当中,在我们的项目当中高频次地出现,所以,我最感兴趣的是,它跟我们的空间,跟我们的艺术之间的互通性是什么?为什么这个桌子后面会是这个艺术家的画?所以,从我的职业属性来讲,我是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来观展的。
我们回归到一个展览实际的作用,我认为它应该是具有启发性和普及性,以及推广性,甚至有一定策划性的影响力传递出来,对于假如不是室内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一种推荐的方式,就是我们的空间的艺术品,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和我们更多工业化生产出来具有艺术气质的产品,他们之间如何在空间里面形成交互,发生关系,甚至提供出来一种很好的搭配方案。一个普通观众,通过这个展他可以收获到很多的启发,了解到很多。
现在更多的消费会为了精神的愉悦去消费,艺术品在与它本身精神的属性,因为技术家创作艺术品的时候其实更多时候,他自己生活也好,生命也好的一种物化,一种外延,从设计角度我们来做的每一件产品,其实我们也是希望去解决空间当中的各种功能问题,去实现环境当中的各种美学的出现,其实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他的属性类似,这一器一物最终回到你的家中也是美化你的生活环境,愉悦你的生活心情,因为这一器一物产生了美学,产生了简简单单的幸福感和很好的体验,我觉得就善莫大焉。
策展人欧阳昆仑、参展艺术家艾敬
戴蓓:
欧阳老师作为展览的策展人,在强调“无差别”,希望打破这个界限。您能不能给我们做一个解读,怎么思考这个问题?
欧阳昆仑:
艺术家的创作,都携带个人和社会和环境之间的问题,我们看到这么多生活艺术品,很多是上个世纪20年代、50年代、60年代定型的,当然,今天也有像Nendo这样创作。那个时代是现代主义逐步成熟的时代,人的时代。从文艺复兴初,对人体不断地了解,骨骼、结构到肉体,人的欲望,人的种种,包括梦的解析,人体工程学,机器大生产,以及包豪斯让艺术和机器制造相结合。
很多导演都说要向默片时代学习,因为默片时代没有声音,没有颜色,反而需要导演和表演者想尽办法把意识传达出来,他的表演更加的激发了各种可能性。之后有了声音,人的创造力有依靠之后反而减弱。同样,今天因为材料的开发、技术的开发达到了新的状态,反而弱化了对人体的理解。
回到身体,回到感受,创造一个可以有更多感受力的空间,人能在里面安住,再小的空间都可以连接到一个更大的外界,或者无限。
戴蓓:
今天展览有一个词叫丰盛,在信息、科技无限发达的今天,我们真的丰盛了吗?对很多人来讲,可能我们的生活或者物质世界变得无比丰富,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好像似乎在心里面总是觉得好像还不够一点点,这个不够一点点是什么呢?每个人无论做专业设计师,还是艺术家,还是普通消费者,回到自己家里,关于自己家未来如何变得更美一点,大家有什么专业的建议?
高志强:
我们这几年一直在致力于空间情绪设计理念的探索和实践,所谓“空间情绪设计”,我们认为空间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我想通过设计触发人更好的情绪,我在看这些艺术品的时候,我觉得艺术品跟人产生那种共鸣会特别地强烈、直接,虽然每位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都有自己的观念,但每个人都能解读出来非常自我的东西,这恰恰是当代艺术最好的价值,没有标准答案。
艾敬:
有一次回纽约时候,我的一个好朋友说我带你一个餐厅特别好,纽约时报给了一个星,所有的桌椅板凳都是旧的,一个餐厅告诉我,这是80年,这里面把时间感做出来了。我们空间感里边还包含时间,所以,你能够把这种时间的感觉做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基本要求,还不是很高的要求。
包括我自己的绘画、创作、装置等等,其实我是有两个感,一个空间感,再一个时间感要做出来。
欧阳昆仑:
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空间。如何带着自己的问题看一个现实的环境。发现空间背后那个相对更本质的东西,本质的东西都是很具体的东西。
构造一个具体空间时,我们努力把它做成一个活体。真的能跟现实生活和你的进进出出,行走坐卧有关系的活体,往往不是视觉上的。
崔树:
艺术可能是瞬间的感受。中国人对家的理解一定是从形式上的家变成一个感受上的家,我也相信感受上的家也一定只是一个过程,等我们走过这个过程,可能我们有更高级的诉求。
有很多形式上非常经典的设计是出现在意大利的60年代,那个时候形势上的对设计的理解在那个时期已经到达了非常巅峰的时期。觉知是更漫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面大家能找到对话的界面,理解的内容,就能完成这个觉知的过程,但是每个人觉知深度不一样。
吴巍:
我们研究怎么把一个家做得更美好,这件事情已经研究了16年。首先,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去做,实际上是一个站在现在考虑未来的一个非常专业的事情。第二,家的核心设计目标是为家人为家人实现幸福感,不要承载更多其他目标混杂。第三,一个家首先它要可持续,非常地健康,不要为了装,导致造成很多没必要的损害,影响多生活乃至身体的健康。
最后,大家在DNA里面都带有东方的最传统的记忆,不要被艺术绑架,家具应该更多的服务于家人,而不是炫耀。每个人都喜欢故事,所以给你家里面每个空间都能有一个与你家人和你生活有关系的故事准备到那里,这个故事会一直说服你,你会跟这个空间产生特别好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戴蓓:
过去的建筑是为什么而设计的?未来的建筑一定是为人而设计的,无论今天讲设计也好,讲艺术也好,我们都会面对这样一个新的时代,就是为人而设计,而不是为神而设计的时代,所以这样一个新的命题之下,过去无论审美体系还是设计体系很多都来自于西方,或者我们不自觉地去拿西方跟中国今天做对比,但是今天随着我们整个经济的增长,我们越来越的人来寻找,作为中国人站在今天能给出一个什么样的答案?或者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在今天如何来设计我的生活,如何让我的生活过得更好,或者如何跟我的一些邻居们处的更好的这样的时代,这个都得益于今天的每一个人。所以,我也希望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温暖的下午给大家未来的生活带来一丝就像今天阳光一样的温暖。
识别二维码查看精彩回放
▼
特别鸣谢
嘉宾:艾敬、欧阳昆仑、高志强、吴巍、崔树、戴蓓
直播平台:在艺APP
更多周末活动
带孩子学习一节“试验性素描绘画课”
干货分享:精品咖啡究竟如何品鉴?
当前展览
主展馆:丰盛即美
松东区:泡泡玛特Hirono 首次线下艺术展
购票信息
TICKET INFORMATION
扫码添加微信小助手
即刻加入松美术馆社群
参与互动,不定时发送松粉福利
「松」社群
▼
戳阅读全文,一键购票~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松美术馆”(ID:gh_8786e2e9ebc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