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画中的”秋”之况味。

宋画中的”秋”之况味。

所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今数不清的文人借秋叙人生酸甜苦辣,留下诸多令人泪下的诗画之作,这在宋代词人中更甚!既有北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悲叹,也有南方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喟叹,还有“八月秋风秋怒号”悲鸣,无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飞。在此时的宋画中更多的展现了这种情结,可以体会到彼时人们对秋的留恋,或观物伤怀,且听这些宋画中秋之况味!

秋之色

萧照《秋山红树图》


李唐《濠梁秋水图


五代    佚名     丹枫呦鹿图


此图穷尽中国画“五彩”之能事,在有限的色谱阐述秋之绚烂一如尘世间总是繁华过后尽疮痍,挽留一年最后的繁华!



赵令穰《陶潜赏菊图》


赵昌《写生蛱蝶图》局部


秋之声

马和之 《月色秋声图》



崔白  《双喜图》



欧阳修谓秋之声,听沥沥雨,有萧瑟风,惊涛拍岸,如钟鼓齐鸣,如千军万马刀剑霍霍。崔白此画可谓尽展彼时声也!





李迪《 枫鹰雉鸡图》

秋之气

清浊还二仪,秋气飒然肃。
溪洁潦已残,林疏条自矗。
寒蛩思长階,归燕眷华屋。
凋年自兹始,乡怀念松菊。



-宋  宋祁 《秋气》-

秋有嶙峋之气,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小桥,昏鸦是典型的秋之形。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诗人总是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流泪,借物抒情在古人诗歌中无处不在,境界在宋画中体现为笔墨图式高度合一,这也是部分无病呻吟“文人画”的缺憾!



梁楷《秋柳双鸦图》


郭熙《窠石平远图》北京故宫


许道宁《渔父图》







感∣恩∣关∣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艺术台”(ID:cnartis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