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畔的“音乐浮岛”

松花江畔的“音乐浮岛”



地址:哈尔滨,黑龙江
建筑师:MAD建筑事务所
面积:79000 m²
项目年份:2010-2015





这座在冰雪之城的建筑仿佛是湿地中破冰而出的一缕绸带,从自然中生长而立,成为北国绵延的白色地平线的一部分。





外观:流线型飘带外形
哈尔滨大剧院坐落在松花江北岸江畔,以风与水为灵感,对周围的湿地自然风光与北国冰封的地貌特征作出回应,成长为一座生于自然的灵动温和建筑。
马岩松说“我们希望作为城市文化中心的哈尔滨大剧院,在拥有巨大表演艺术空场地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同时,也成为一处人文,艺术,自然相互融合的大地景观。

哈尔滨大剧院的建筑外立面采用白色铝板包裹在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吻合的优美建筑形体上,那张力十足的动感形体宛如雪峰,令人不禁想起《沁园春·雪》中壮丽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白色铝板构成光滑面与刻面的交替变化呼应了严寒气候的暴雪和寒冰。建筑的白色表皮仿佛是会呼吸的细胞,在北国的阳光下似乎含有无限的生机。
大剧院顶部的玻璃天窗最大限度地将室外的自然光纳入室内。自然光洒落在剧场中庭的水曲柳墙面上,凸显了墙体结合当地材料纯手工打造的匠心独运,也使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日光倾泻的通透与空灵

大剧场的室内也以当地常见木材水曲柳手工打造,多变的有机形态不仅让人感受到空间的生命感,还通过精妙空间实现了世界级的声学效果



小剧场的后台也设计为透明的隔音玻璃,使得室外的自然环境成为了舞台的延伸和背景,为小剧场的舞台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建筑空间好似一个放大的乐器内部,置身其中,仿佛可以看到声音在空间中的流动。简单纯粹的材料和多变的空间组合为最佳的声学效果提供了条件


逆光中的尘埃仿佛也在提醒这里是一个超敏感的空间,置身其中观众也成为了被观察者与表演者,在剧目上演之前,人们的意识已开始进入了某种抽象的,剥离现实的空间。建筑的精神性得到了感知与体现。
与一般地标性建筑孤立地伫立在城市中不同,哈尔滨大剧院是一座从四面八方都可以进入的“亲切”建筑。哈尔滨大剧院的设计强调市民的互动与参与。









图片来源:
[1]We work for MAD 特别篇---MAD合伙人访谈之卷首语 - 谷德设计网 (gooood.cn)


编辑:夏婉婷 

责编 :柯思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