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道,让人生更美!
—— ▲宋 马兴祖《疏荷沙鸟图》 ——
《疏荷沙鸟图》是宋代佚名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纵25厘米,横25.6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中所绘残败的荷叶表明了时当秋日,荷塘的一角,一枝枯瘦的莲蓬横出画面,鹡鸰栖止于莲梗上,侧首注视着上方的一只小蜂,其凝神专注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莲梗两端的鹡鸰与莲蓬巧妙地平衡了画面,而鹡鸰目向小蜂的视线则带动观者的视线落于画面上方,这种布局使画面显得既稳定又生动。此图格调典雅,用笔精致,画风细腻,荷叶枯黄的斑点和细小的筋脉均描绘得一丝不苟。
图中画残荷一叶,一枝萎缩的莲蓬横出,伸着长长的荷茎,蓬穴中嵌镶着鼓鼓的祖母绿色的莲籽,还有那干枯的圆荷叶,只剩下叶筋与网络,分明是莲籽成熟收获季节的到来。突然间飞来一只沙鸟,栖停在于枯的荷梗上,沙鸟日视上方,扭首,双日紧盯着一只小虫,惊动了在那儿歇息的黄蜂远飞而去。
对幅有清乾隆御题诗一首:“叶败花残枝亦枯,何来沙鸟立斯须。伊人意寓南迁代,以写其瞻爰止乌。”
裱边旧题签:“马兴祖疏荷沙鸟。”无款印。钤“八徵耄念之宝”朱文、“自强不息”白文。中缝印有“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朱文二印。
此图旧题为马兴祖所作。马兴祖是马远的祖父,绍兴画院待诏,工花鸟杂画。高宗赵构很看重他,每得卷轴名迹,必请他辨识鉴定,可见他是一位很有艺术修养的画家。虽则没有更多的材料证实此图确是他的作品,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此图就不是他的创作。从画技上看,此幅是宋人高手之画作。
此图构图简明而技法成熟。全画画风工整,刻画入微,色彩清秀,生动传神。从画景来看,虽是画枯荷一枝,但画家把莲蓬的勾画如此真实,满蓬果实粒粒丰盈;荷梗用双线勾勒,又细又长,与花蒂的连接处,有干枯后成须状的花托;败荷象征着果实的成熟,圆荷的叶筋与网络由双勾线过渡到细线的画法,如此精细构作,河鸟的画法,以晕染为主,再用细笔尖丝出长尾与羽翮,鸟的神态生动,全在这扭首回顾的形态上,还有细长腿趾紧紧地抓住荷梗。黄蜂飞到了画幅高处中心位置,昂首翘尾张翅的惊恐状,点画十分仔细,此画为宋代花鸟画中的写实佳作。
马兴祖,河中(今山西永济)人。贲予(按画史会要、圆绘宝鉴作贲之后,参阅马远条)绍兴(一一三一至一一六二)间画院待诏。工花鸟、人物、山水、杂画。尤善鉴别,高宗每获名迹卷轴,多令辨验。有胡人击球图、胡人雪猎图传世。《画史绘要、图绘宝鉴、清河书画舫、南宋院画录》。
关注公众号:古代艺术
更多古人绘画作品欣赏
宋 李公麟 五马图
纸本水墨 29.5cmx225cm 日本东京末次三次私人收藏
此画分五段描绘北宋元佑初年西域边地进献给皇帝的五匹名马,每匹马左侧有黄庭坚题笺,分别说明马的年龄、身高、进贡年月等。
不过现存《五马图》只有四马题笺。前四匹为“凤头骢”、“好头赤”、“锦膊骢”、“照夜白”,第五匹无名,应是“满川花”。每匹马前面均有一牵马人。卷后有黄庭坚赞誉李公麟的跋。此画中的马及牵马人,均是画家根据真实对象写生创作的。
画作笔线遒劲秀雅,淡墨晕染精妙,表现五匹毛色状貌各不相同的马,或静止,或缓步徐行,比例准确,神完气足。苏轼喜李公麟画之马甚矣,在其《三马图赞并引》赞叹道:“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
有唐以来,可以说吴道子代表的是人物画的最高成就。而到李公麟,他则是宋代人物画无可争议的巨擘。
而也正是以李公麟开始,唐宋人物画的审美之分野始开。邓椿道:“郭若虚谓吴道子画,今古一人而已,以予观之,伯时既出,道子讵容独步耶。”
- END -
▼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QQ:1762239581 主编微信:18301292178
随喜点赞、在看,也是一种功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艺术道”(ID:yszda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