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P之后,天府新区如何再造商业新热点?

SKP之后,天府新区如何再造商业新热点?

扬一益二,从古至今,成都的商业消费能力都毋庸置疑。2018年春熙路发现了唐宋街坊遗址,才发现原来“原来古人在千年前就开始逛春熙路了”,现代商业中心与古代街坊的重合交融使得成都的商业氛围更显厚重。



 

成都春熙路现唐宋街坊遗址(图源网络)


从成都商业发展趋势看,从春熙路、太古里、环球中心,再到新开业的SKP,都具有显著的特点。


春熙路处于成都绝对的市中心,历史悠久,人们的认同感会更强。



 

成都绝对的市中心——春熙路(图源网络)


成都远洋太古里推崇的是“古典+低密商业”,认为好的城市之道,是把民众的日常生活、人文历史的雅致,以及像公园般开放空间的自然环境转变为街巷空间。



 

成都远洋太古里(图源:成都远洋太古里公众号)


成都环球中心是集游艺、展览、商务、购物、酒店等于一体的多功能超大型建筑单体,为消费者提供综合性的购物休闲体验。



 

成都环球中心(图源网络)


自动工那天起便备受关注的西南第一家SKP——成都SKP则聚焦打造“TOD+公园+购物”的商业模式,凸显多元化、年轻化、高端化的功能特点。



 

成都SKP(图源网络)


作为千年古都,成都一直都是“繁花似锦”。随着成都城市能级的不断上升,商业吸引力、创新力也在持续升级,从亲民、中端到轻奢高端,成都的商业版图不断被充盈丰富。如今,不管你的目光投向哪个方向,都能找到或大或小,或高端或接地气的商业体。



 

繁华的成都商业(图源网络)



01 / 模式需要新的突破口


成都已然不缺商业体,但如今部分商业体同质化严重,因定位不清晰、内容创新力不足、市场竞争强烈等多种因素,处于尴尬境地。成都的商业现状需要新的突破口!


近几年,构建“绿色空间”的商业风潮在行业内不断蔓延。究其原因,“绿色+商业”不仅能让项目承载生态与健康的功能理念,而且还能体现项目特色、吸客引流。这就是最近热度和讨论度都在持续攀升的公园城市理念下的【POD模式】。



 

公园里的生态绿色商业


POD与TOD模式不同。TOD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是以交通枢纽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而POD模式则是以生态公园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也称为【公园商业】。与TOD模式相比,POD模式更倡导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一套动态的、系统的行人优先的城市发展策略,POD模式的最终目标就是形成【公园城市】。


相比于传统的商业步行街、大型集中商业百货等传统商业形态,POD模式将生态价值与商业价值进行融合拥有更大的发展优势和前景。


在客流的吸引力方面,生态绿色与消费场景结合,休闲游憩功能与购物娱乐功能结合,打造出创新复合的生态商业场景为人们提供更多情绪价值。改变了城市客群“逛公园”或“逛商场”的单一目的性,吸引更多客流,提升区域活力。



 

天府新区公园商业


在商家品牌的吸引力方面,公园绿地与生活场景织线成面,挖掘商业场景的无限可能。在多元场景下,招商不再以传统理念单向考虑商铺使用面积、连锁品牌效应、物业商管等问题,而是结合所在城市的城市肌理、在地文化、自然生态特质等因素引入丰富业态和元素,以充分的差异化形成“易出圈体质”。



 

为商家提供“易出圈体质”的商业场景


POD模式同TOD模式比较,都是依托城市公共资源进行城市空间的开发建设。其中,POD模式则力求寻找商业与生态共生共荣的平衡点,通过生态公园实现引流、维持片区“生命力”,依托商业业态拉动“消费力”,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三效合一。

对于天府新区而言,生态环境是其最大的优点,或许可以在POD模式上做一些探索和创新。



02 / POD模式最能体现公园城市特点


在POD模式下,城市公园是一种比较广泛的概念,可以包含公园、绿地、水系、湿地、山丘等城市自然生态资源。POD模式就是依托这些城市自然资源进行开发,从而形成生态环境与周边土地开发的良性互动。



 


日本南町田Grandberry Park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对旧车站的改造,采用“车站+商业+公园一体化”模式,打造田园商业综合体,是“公园型商业设施”和“社区友好型商业”的代表案例。



 

日本南町田Grandberry Park鸟瞰(图源:川澄·小林研二写真事务所)


Grandberry Park保留了“村庄聚落”独特外观,将建筑融入原有的自然空间,通过大型阶梯、绿色屋顶和绿植景观,把车站、商业空间与公园连接起来,形成三大子空间。在购物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推窗见绿,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同时,在业态组合、品牌引进以及配套设施等方面,都围绕核心客群的需求展开,主题明确,吸引大量人气。



 

与鹤间公园联通的入口草坡屋顶(图源:川澄·小林研二写真事务所)


国内比较典型是杭州西溪湿地。杭州通过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探索了“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型城市组团”——“POD(Park Oriented Development)发展”的转型之路,形成大西溪经济圈、文化圈和生活圈,有力促进了城市发展。



 

杭州西溪湿地鸟瞰(图源: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官网)


其实,成都具有与生俱来的POD气质。将公园城市的概念进行拆分,在一定区域内由绿道串联公园、场景、边角,那么“POD商业”聚集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娱乐、休闲、食宿、运动、社交”等生活场景。如此看来,POD模式与成都骨子里的茶馆、麻将等市井文化似乎有所吻合。而少城、蓉城、锦官城、天府之国这些成都的雅称是否可以证明成都自古以来就带有POD气质,而人民公园是否可以说是带有POD模式的雏形?



 

成都市井文化(图源网络)


到了今天,在天府新区高密度CBD中会有人字绿廊、天府公园、北部绿廊等多个大面积的绿地做公园,其实支撑在它背后的也是POD模式的内在逻辑。



03 / 天府新区的POD探索之路


着眼于城市共长的“未来视角”,实现商业与绿色生态相融。天府新区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未来成都城市新中心,面对品质要求更高、更注重创新体验的消费者,需要打造出更创新、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商业模式。而POD模式(公园商业)就是公园城市语境下,商业焕新的契机,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好的诠释。



 

 

天府新区公园商业


经过多年的建设,天府新区全域公园体系已经构建形成,并对城市空间内的生态价值转化进行了一定探索。


在公园商业方面,位于总部商务区北部绿廊南侧的中粮大悦城直接让北部绿廊的绿意森林流淌进入室内空间,形成了连续的生态消费景观画卷,用生态焕新城市生活新场景;招商花园城更是打破“商本位”的运营思维,将自然、生态和沉浸式的体验感渗透到外部建筑与内部场景的每一寸肌理,为消费者打造一个舒适有趣的社交生活场景;人字绿廊,也将为大家呈现出TOD与POD模式结合下的公园城市商业新形态。



 

招商花园城



 

人字绿廊TOD与POD模式的结合


在开放共享街区建设方面,公园和城市功能的组合方式不是直接的拼合关系,而是要通过植入功能改变和城市的生硬界面,通过慢行系统和步行系统绿道串联等形式,创造更多的临绿界面,增加空间开放融合度。



 

 

天府新区无界开放街区探索


一方面,公园要向四周溶解渗透,缝合消除公园边界,真正让公园与城市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重塑公共空间,打造开放型街区。除了商业业态,还需从平面布局、街道空间、立体组织、地上地下构建多维绿色公共空间,并结合街道一体化设计理念,通过一体化绿道、建筑界面、步行道设计,有效组织商业、办公、居住功能,打造开放共享的理想街区。



 

通过慢性绿道串联功能区


未来,人们需要更多样化的生活方式,更完善的城市服务,更优美的生态环境。要实现基于人群需求的精准化服务,必须以人的需求为考量。从政府角度来说,人们对天府新区的发展期待很高;从租客的角度来说,期望取得较高的收益;再者就是消费者,获得较舒适的体验感是他们的最大愿望。


“POD商业”开发模式能否成功,需综合考虑生态空间与总规划空间占比、商业类型以及可能的衍生经济孵化等多维因素。从城市规划设计角度出发,让人们在这样的购物环境中行走,体会到人见人的乐趣,感受到公共空间里的舒适、安全、宜行,让租户商家在这样的气氛下,得到灵感,受到激励,看到发展,就是“POD商业”开发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公园与城市的结合


相信,对于天生就拥有创新基因的天府新区而言,将会探索出更多新的商业模式。



部分资料及图片参考来源:沃派商业设计研究院/城的更/华侨城创新研究院/奇点智库


-The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公园城市理想实验室”(ID:gh_06a32ac0f75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