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产丰富,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在2022年,Web3、元宇宙、数字藏品等概念爆火,这些名词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在2022年更是入选了百度沸点和凤凰网科技联合发布的《2022十大年度科技热词》。
然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其发展和传承似乎遇到了阻塞。其原因是现代的年轻人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了解,加上许多非遗没有找到传承人,现正面临着消失。如何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传承和保护下去,是目前重要的课题。
数字经济帮助非遗打破瓶颈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奠定坚实法律基础。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为做好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指明目标方向。
我国列入国家、省、市、县4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非遗项目有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许多非遗文化虽然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却依然面临后继乏人、濒临失传的危机。
反观另一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在2022年,Web3、元宇宙、数字藏品等概念爆火,这些名词逐渐被大众所熟知。
而数字藏品作为区块链技术上的一种应用,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
拒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上半年,数藏平台就新增了996家,最火爆的的时候,数藏一级市场的月销售额曾超过2亿元。
在数字藏品的快速发展下,非遗迎来了转机。
在2022年下半年,不少的“国家队”相继入场,如央视的“央数藏”、新华网旗下的“新华数藏”、人民网旗下的“灵境人民艺术馆”等等。发行的数字藏品有潮玩、数字文创、电影、音乐、博物馆及文物、非遗艺术家及作品等,其中在9月16日发售的创世数藏更是瞬间售罄。不难看出,数字经济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播有着很大的作用。
其实,早在2022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就有指出,要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互联网快速发展给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数字藏品也是数字化文化消费的重要落地场景。
此外,数字藏品也是文化数字化的重要形态之一,对于助推文化产业开拓具有数字化特色的发展路径。在疫情当下,实体经济下行,数字经济成为了许多企业的另一条出路。国内许多博物馆、知名景区创作了自身特色的文创数字藏品,不仅打造出了文化消费新场景,还更好地拉近了公众与文化遗产的距离。
iBox链盒携手非遗传承人共同打造数字藏品
iBox链盒通过数字化技术的二次创作,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给人们,在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上,iBox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
此前,iBox携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皮影戏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汪天稳老师,以皮影艺术雕刻为蓝本,推出系列数字藏品,并计划打造数字皮影元宇宙主题藏馆。
更早些时候,还联合了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人物张方林推出剪纸作品《百鸟朝凤》、《松鹤延年》。
然而,在助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iBox做的不仅仅只有这些。
近日,iBox将于年前携手多位非遗传承人共同打造数字藏品,连续推出多位非遗传承人的数字藏品,以非遗结合数字经济,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用数藏传递中国文化,一起过大年。
吕蓁立,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密扑灰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系高密扑灰年画世家吕氏画派第六代正宗传人,也是最优秀的扑灰年画家之一。此次推出的数字藏品《代代富贵》为高密扑灰年画系列,亦称“民间写意画”,是山东省高密市的民间传统美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赵国琦,平阳木版年画博物馆馆长,平阳木版年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从2006年开始,赵国琦创作的《新版武门神》《新版文门神》和《春节财神》等系列平阳木版年画连连获奖,广受好评。此次推出的数字藏品《亘古一人》为木版年画系列,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杨兆群,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金坛刻纸)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他主持的巨幅刻纸《从雅典到北京》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受到了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高度赞许;《丰收的喜悦》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此次推出的《八节康宁》为金坛刻纸系列,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
梁淑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绣传承人,河北保定市工艺美术大师,河北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特聘教授,首批燕赵文化之星,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优秀文化大使”,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此次推出的数字藏品《鹤鹿同春》为京绣系列,京绣是河北省定兴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如今,这些古老的文化艺术通过数字技术再次焕发光彩。数字藏品的出现,无非是让非遗传承找到了新的舞台,而在如今的数藏行业之下,两者更是扮演着互相成就的角色,实现着全新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FT中文社区”(ID:nft_chinese)。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