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Talks地产X科技真言
#说点真的
#说点真的
当RealTalks向所有地产人、建筑人、科技人开启“犀利百问”的征集后,我们收到过形形色色的行业问题。它们有的好奇、有的探究、有的犀利、有的质疑,也有一些令人眉头紧锁的震撼发问,比如这个系列:
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不知不觉,连90后都开始聊起了三十而立与中年担当。当#如何应对中年失业危机 与自己工作生活的圈子发生真实碰撞时,手里的瓜🍉顿时不香了。
2021起,地产行业人力风向大掉头。据猎聘网数据显示,去年地产求职者数量居各行之首(14.73%),每七名求职者中就有一个是地产人。而新增职位数量则较2020年显著下降,仅10%。地产人才趋于饱和,在极少跳槽成功的地产人中多数为平级甚至降薪跳槽。地产黑铁时代的来临,是否也将人才流动推至不可逆转的路口?
受社会、经济及公共卫生安全等大环境影响,这五年的地产圈确实不太平。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那,可能就是一座山。但这时代,哪来这么多的灰?
#RealTalks 01
暗流下的门槛
与时代的灰尘
无需多言,疫情的爆发也紧紧掐住了房企们的咽喉。北森亦在《2019-2020中国房地产行业人才白皮书》直指:“中国房地产行业目前正处于‘峰值时代’”。不同于之前的大规模扩张,行业主流如今已转向降本的暗流涌动。其中,“优先精简人员”成为多数房企降成本的共识。
近年的地产圈关键词大概是“爆雷、减薪、裁员”,地产人“毕业潮”暗涌,人才市场“一位难求”。“35+”不仅是让大厂青年瑟瑟发抖的”生死线“,也是地产人面前一道隐形的门槛。难道地产行业现在都不缺人了?并不是!
由于疫情,地产销售模式被卷出了创新,不少开发商启动线上销售甚至元宇宙样板房。一时间“地产策划岗”重新进入视野范围,并收获更多话语权。同时为了降本,本已克制的地产招聘也愈发理性起来。区域合并、整合部门、岗位共享三大杀手锏逐渐成形,这使得一些专业岗如设计,职能岗如投拓,人力等需求大幅缩减,甚至冻编。
从行业转型到人员转行,以地产设计岗为例,地产咨询、考公考编、设计院等或许都是设计人才的常规出路。而当转行已不再是地产圈小心避讳的话题,真正的问题是,新的时代灰尘落下前,我们去哪儿?
2021年中秋节前,新力一日之内收盘跌幅近九成。股价暴跌有市场因素,亦有公司自身综合因素。就在崩盘前两日,新力才刚刚推出了全员降薪计划:总部管理层普降50%以上、副总裁级别降薪70%、基层降薪10-20%。
#RealTalks 02
由“萌新”们
引发的重新思考
僧多粥少的局面下,房企用人门槛也水涨船高。校招作为房企人才储备的主要来源,“高学历、国际范、年轻化”似乎已成为“新行标”,头部企业更是早已变成青年才俊的修罗场。
但在就业问题上,个性鲜明、注重体验、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第一批Z世代对于职业发展和工作价值的认知,与80、90后们已经呈现出鲜明差异。
——后浪一代,我只选我喜欢的。
毕业后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追寻自己的梦想。据舆情监测结果显示,超过1/4应届毕业生选择“慢就业”方式,毕业后慢慢考虑人生道路。不同背景、不同年代的求职人,关心的话题也各不相同。
据新浪发布的《走进自信的Z世代 2021新青年洞察报告》,身为互联网原住民的Z世代是智能生活的倡导者及科技的受用者。报告指出,智能家居、碎片场景、智能穿戴成为Z世代最关注的资讯新场景。元宇宙概念爆火,使得Z世代对智能化未来更加憧憬,63%的Z世代表现出对元宇宙的浓厚兴趣。
元宇宙,会是落在地产人头上的一粒新灰尘吗?
#RealTalks 03
是谁,在玩转
元宇宙?
面对近几年地产行业凸显的管理精细化、多元化布局、产品力提升、科技加速入场等趋势,同样以地产设计为例,行业“老人”不由真诚发问:只有互联网原住民才能玩转元宇宙时代吗?
研究表明,建筑设计是数据量较大、业务规模庞大的大数据行业,但同样也是当前各领域中数字化程度较低的行业。然而,人们广泛谈及的BIM、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系统以及移动应用技术的应用和开发,仅仅是一个开始。翻红的“元宇宙”则使虚拟与现实以更为紧密的关系联系在一起。
此刻,“共享三维虚拟空间”概念已经火速渗入不同的领域,令众多行业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其中也有爆火的建筑设计。一时间,更多的行业声音在问:元宇宙新风口,建筑师该去哪?
元宇宙大爆炸,是否动了建筑师的奶酪?元宇宙里,建筑师还是建筑师吗?拥抱这一系列问题,本期「RealTalks地产X科技真言」特别邀请广东天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睿住天元)总经理——张晓聪先生,用丰富的行业经验及犀利的观点来解答这些困惑。
本期由「RealTech国际未来地产博览会」
与「地产与科技」联合推出!
更多有关建筑人才探讨,请关注视频号!
#RealTalks 04
💥元宇宙BIG BANG
谁动了建筑师的🧀?
事实上,建筑师与元宇宙的关系纽带源远流长。建筑设计早已拓展至虚拟空间,使虚拟和现实以新的方式交织在一起。
基于扩展现实技术,元宇宙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元宇宙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元宇宙搭建经济体系。
2021年5月,由加拿大籍韩裔艺术家 Krista Kim设计的世界上第一栋虚拟住宅“火星之家”在NFT艺术品交易平台 SuperRare 上出售,售价 288以太币,约合 323万人民币。
👆 火星之家 Krista Kim
👈 NFTism
12月,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在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Miami)上推出了“NFTism”,这是一个探索虚拟世界中建筑和社交互动的虚拟艺术画廊,结合MMO(大型多人在线游戏)和互动技术服务,以ZHA创作的空间设计为特色,注重用户体验、社交互动和“戏剧化”构图。
长期以来,建筑师一直在领导着现实世界的建设。在元宇宙世界,建筑将不再被局限于现实世界中,不再需要考虑一系列软硬件问题,包括建筑成本、物理因素制约、建筑许可等等;建筑将被引入虚拟世界、引入元宇宙中,成为“第二空间”中的“新产业”,由此焕发崭新的生命。部分建筑设计团队已经进驻元宇宙,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在Sandbox、Decentraland等元宇宙空间有土地的客户设计并搭建房屋。
如今所谓的“元宇宙建筑”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BIG建筑事务所为Vice Media
在元宇宙中打造的办公楼
“数字原生”:只存在于数字世界的建筑,它可以漂浮在空中,或是做出一个非常大的尺度,在现实中是建不成的,但具有艺术意义,因为能够给人带来新的感官体验。
“数字孪生”:创建一个与现实平行的数字“孪生体”,在这样的智慧建筑中,能够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对现实建筑的控制。
“虚实相生”:在平台网站显示的地图上,能够找到标注未来项目的地点,人们都可以上去“参观”,通过摄像头看到现实的样板房,并通过平台去深化设计建筑,再进行定制化落地。
对于设计师来说,元宇宙不仅没有限制建筑人的发展,反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令设计得以更充分的表达。
#RealTalks 05
元宇宙建筑地产
的“老”与“新”
传统的国有大院或老牌私企的设计师及专家,平均年龄约为38~42岁。按照行业中隐晦的划分法则已然属于行业“老人”,然而不会有人替他们“操心”淘汰问题。核心原因在于:他们的行业地位已经非常牢固;且在其擅长的技术领域中,即便推后十年,他们的能力和技术依然可以支撑其在该领域发展和设计。
元宇宙时代,资深专家和年轻的职场人其实并不一定非得是针尖对麦芒的关系,只是分工各有不同罢了。所谓行业“老人”的这些资深技术专家是支撑物理世界的根基,是企业发展的传统板块;而伴随“元宇宙”一同涌入的行业萌新其实是在孵化新板块,以更适应未来可能会面临的行业颠覆性变化。
更重要的是,在“时代新灰尘”的语境下,我们探讨的“老”与“新”并不是狭隘的年龄维度,更不是让人瑟瑟发抖的“职场生死线”或“隐形门槛”,而是传统经验的闪光点,与个人迎合行业变革的新技能之间的有利结合。
#RealTalks 06
奇点来临,建筑人才
如何布局未来?
观看大部分企业访谈栏目,不难察觉一支创业团队或高管团队往往总是技术X行业的CP。当前,各房地产企业已洞悉到数字化管理的优点,愿意为数字化转型投入庞大的预算。但由于市场上的科研技术人才短缺,加上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竞争压力,房企想要招揽到合适的技术人才将面临极大的竞争。
就地产科技企业而言,创始人、投资人对于复合型人才的渴望非常迫切。因为不论以什么方法进行数字化转型,融合性的创新人才都极其重要,只有IT 技术但没有行业经验,有关的技术不能有效适配到最适合运用的业务场景,无法推行真正有效的内部创新。
因此,从房企的角度来看,企业内部是否能够建立机制鼓励孵化、识别相关的有创新能力的跨界人才将是房地产企业未来竞争力的主要表现方面。
从个人角度看,应如何提高职场竞争力呢?答案是:成为超级个体!
👆首先,数字化时代仍需要有传统学科背景的支持。因此身为行业人,应当对行业当前的发展子现状、产业链的构成、产品及企业的流程应有源自自身工作经验的深刻的理解。
✌️其次,需要对行业的未来有更清晰深刻的认知。做为从业者需要思考未来两三年,地产行业会有哪些变化?最有潜力的是行业的哪些细分领域?哪些企业会发展的更快更好?哪些区域会发展的更快?
👌再者,最核心的一点——不要被定制,要成为超级个体。定制型人才指企业对工作内容进行高度细分,像工厂流水线一样,每个岗位只负责其中一个环节。环环相扣。特点为工作内容简单,技能单一。如果离开这个工作岗位,你发现自己毫无其他任何竞争力,很难找到对口工作,那么就代表你被定制了。
💪最后,未来是属于全运全维度能力人才的,设计人才的“内卷”不应来自工作量,而是个人迎合行业迭代变革的速度。因此还需关注自我技能的发展,不断让自己成长,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令自己成为融合性创新人才才是根本。
我们总将主要矛盾集中于年龄这一表象;可或许,令Z世代在求职之路上更为顺遂的并不仅仅是尚有资本犯错的年纪,而是其职业发展观中“对自我发展的关注和追求”,本就与当今行业更迭变革的核心要求更为契合(🤔)。
屏幕前的你是否也在感慨科技赋能下,建筑与地产圈的花样困惑?不妨同我们说说你的问题,也许下一期的答案就能令你茅塞顿开!
欢迎在本期视频下方的留言区与我们分享❤
说不定会收到#RealTalks送上的一份端午小惊喜😉✨
● ●
等
等
● ●
● ●
P
S
● ●
关于“元宇宙”,也许你也会感兴趣
● ●
回
见
●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ealTech国际未来地产博览会”(ID:realtech-exp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