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真的 | 不是吧,你当真以为 “开窗” 就等于 “换气” ??

说点真的 | 不是吧,你当真以为 “开窗” 就等于 “换气” ??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许多人因疫情反复,不得不放弃远行计划而待在家中;也有不少人身处管制区域,不便外出。
虽然物理空间的相对静止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染可能,但赋闲在家真的就万事大吉了吗?明白时刻坚持防疫“三件套”(口罩、社距、卫生),就能阻断一切风险吗?

新冠病毒空气传播率 

或是接触面的1000 

01







新冠病毒的传播问题一直是防疫工作关注的重点,由于物品传播的存在,导致许多人在接受快递和外卖时都胆战心惊。当看到美国《暴露科学与环境流行病学杂志》(Journal of Exposure Science &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近日发表的研究结果:人们从呼吸空气中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是从接触表面感染的1,000倍...

我慌了!


紧张小蓝


咋整啊!?邻居确诊了

我天天开着窗呢!


迷茫小红


迷了,人在家中宅,病从风中来?

我不理解🤷🏻‍♀️ 又不是面对面,中间还有墙呢~别慌



乐观小金


躺平大白


你要理解!空气中处处都是毒毒毒……



好奇小黄


🙋有谁知道隔离期到底能开窗吗?夏天了难道中央空调也不能开吗?

在居家的日子里,相比钢筋水泥构建的空间,人们更加憧憬与自然、阳光、富氧的清新空气同行——开窗通风,几乎成为一个无需思考的潜意识动作。然而,开窗这个简单行为将带来“有效通风“还是“有效感染”,你真的清楚吗?”


不是 有“开窗”  

都叫做换气”!  

02


为了杜绝“人在家中宅,病从风中来”的冤种遭遇,即便怀念2019年的“开窗自由”,也还是要问出这题灵魂拷问:

隔离期间,开窗通风是 ✅ 还是❌?

RealTalks地产X科技真言」专门请到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杨帆先生,用丰富的建筑学识来现身解答 ↓


(若不便观看有声视频,可查阅犀利总结👇)

没想到吧!你以为隔离期间“开窗通风”是一条生活常识,在建筑人/地产人看来却是“需谨慎”的专业建议!因为,

高人口密度小区

+

开窗通风

=

防疫难上加难

何为“有效通风换气”?谈及开窗通风的条件与自然稀释问题,从建筑物理角度来看,当兼备南北通透的开窗条件确保进入室内的空气质量洁净,这样的通风才算“有效”。

然而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社区中,容积率大于3且一梯三户以上的房屋结构很是常见。社区人口密度大的基础上,早期建造的排风换气结构是否仍可满足居民获取干净空气已成未知数。特别是许多“老破小”楼房仍采用排气扇对公共楼道进行排气的方式,且通风管道甚至不属于标配范畴。
特别是有些“老破小”小区的建筑距离较近(仅刚好满足6米的防火间距最小值),在这种情况下,当风速不大导致稀疏效率降低,使得有害病毒气溶胶向对面楼层传播的案例已有发生。建筑凹槽和过道形成的负压区使得病毒稀释性及速度大大降低,很难达到供给绝对干净的风源。相比新建建筑,这无疑是增大了病毒传播概率,可以说在“老破小”不开窗或许反比开窗要“安全”
如何判断:我家是否满足开窗通风条件呢?可以结合三个因素自查:

1.一梯三户以上的楼栋

2.小区容积率在3以上

3.人口高密度小区

满足以上三点的“老破小”小区,建议开窗通风需谨慎你开的不是窗,可能是一张写给病毒的邀请卡。







究竟开窗通风是好是坏不可一概而论,仍需要结合建筑本体和实际的居住条件来看待
事实上,这样令人费解的难题早已现出端倪。位于中国香港的西营盘华美达海景酒店,就曾爆出怀疑由于酒店隔离用房开窗导致房内空气流向走廊,甚至传到其他房间,出现空气传播新型变种病毒事件。据了解,该酒店向皇后大道西一侧曾有约40个窗户被打开。然而,因酒店走廊通常不会有特别通风设计,当走廊比较狭窄时,空气阻力变大、空气流通量变低,则有可能增强病毒传播

你以为你以为的

就是真的吗? 

03


现实总是如此骨感,一些你以为的防疫生活常识也许并不那么靠谱,一切还得结合具体环境看待。

自新冠疫情爆发,诸如“维生素C可预防新冠”“口罩要戴两层”“淡盐水漱口”“喝板蓝根”“熏醋”“吃抗生素”“吸大蒜素”等所谓的“预防生活常识”频出;更离谱的“喝洁厕灵”“喝84消毒液”“放烟花”,甚至是来路不明的“民间偏方”也在网络中层出不穷。


一个有味道的例子 🌰 点我品尝


吸大蒜能杀毒?

一个有味道的 🌰 









最有味道的例子莫过于“吸大蒜素杀毒”,这一说法甚至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密切关注。有人称大蒜素(allicin)可以破坏病毒中蛋白酶(protease),从而通过每日口含5分钟蒜泥,并吸入蒜气,来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

2020年8月14日世卫组织声明:“没有证据表明吃大蒜可以保护人们免受Covid-19的侵害,尽管大蒜是一种可能具有某些抗微生物特性的食物。”









因“暂停”我们观察被忽视的生活空间、思考我们真正所需。正是这种对于舒适生活的高要求,让很多人开始寻求健康生活的新方式。

例如前文提到的隔离用酒店西营盘海景华美达,为了解决房间开窗或令房内气流入走廊,酒店需要增加走廊换气率,即加大机组。由于实现起来较为困难,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则是在走设置HEPA空气净化器依靠滤网阻隔附在微粒的病毒,达到过滤走廊空气降低新冠病毒传播的目的。

据上海市环境保护工业行业协会专家,由于病毒并不会单独存在空气,而是附着在颗粒物或与飞沫一起形成气溶胶,因此使用高效微粒空气滤网(HEPA)的空气净化器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病毒,包括新冠病毒。并且,HEPA滤网对于粒径为0.3微米颗粒物的过滤效率比N95口罩更高。


除HEPA过滤机外,紫外线杀菌照射(UVGI)技术电离技术也正在陆续被应用于酒店、商场及办公楼宇。

那...中央空调

还能继续用吗?     

04



夏至已至,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开不开中央空调成为复工复产、开门迎客的酒店、公寓、写字楼、商场等公共空间面临的又一选择难题。

与“西营盘华美达海景酒店空气传播事件”相似,伴随着含有新冠病毒的气溶胶有沿着中央空调系统进入房间的可能,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新冠疫情爆发后,有很大一部分酒店都选择了关闭中央空调,甚至至今仍未恢复启用。与此同时,一些酒店集团旗下近几年才开业的新酒店却认为,由于其空调系统设计是半集中式或多联机,对空气净化及安全有较大保证,并投入中央空调系统的使用。

中央空调,究竟能开吗

与前文视频中的犀利真言相似,中央空调也应根据不同场所的实际状况决定其使用情况。 首先值得敲黑板划重点的是:“中央空调本身不是病毒的宿主,它只是增加了空气在不同房间的交流。”

目前中央空调基本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设计,房间相对来说变成一个正压环境;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增加新风量来减少室内空气的重复循环。因此,对于家用中央空调系统,如果不存在家中有人在同一空间下隔离的情况,使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

如果是整栋楼相通的中央空调,特别是公共区域存在排风口(如酒店、公寓、写字楼、商场等)。在有人感染的情况下,病毒的确有可能通过送风系统在楼内传播,形成交叉污染 ❌。这类情况的中央空调,则需进行消毒及评估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


除了伤痛,新冠     

还带来了质变 

05


新冠疫情让人们重新评估住房条件——用户感知、验证及定义优质生活空间的指标,也发生了权重改变。人们提高了对住房条件的认知和对福祉的需求,“智慧”与“绿色”成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组合牌

据调查,疫情期间住房使用和人们的生活经验均发生较大改变37.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幸福感”会受到住房条件的影响。虽然对于设计良好的住宅来说,面积仍是第一位的考虑因素,但住宅布局、可用性、适应性灵活性也在引发更多关注。

同样,来自霍尼韦尔的近期调查表明,疫情已促使人们对建筑运营方式进行重大反思,关注使用空气质量和其他技术升级抵御疾病。近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更愿意投资于提高效率、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建筑技术。


TO DO


设计师应优先考虑


1. 窗户视野应提供空间多样与隐私性;

2. 使用自然通风和热舒适的可能性;

3. 在楼层规划中考虑不同条件下人们对空间温度、湿度、舒适方面的需求;

4. 公寓内房间的设计和布置,可根据不同用途进行调整;

5. 控制房内光线、温度、空气和噪音,适应人类昼夜节律;

6. 应充分考虑到对社交互动的有积极作用的空间。例如,共享露台、庭院;

7. 关注空间与自然的联系,使人们在社交场合感到舒适;

8. 额外安装(备用)电信基础设施、窗户、隔断墙等。

相较室内装修给人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力,空气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更为隐秘、间接和缓慢,因而人们对空气环境的感知较为“迟钝”。关于:

如何做到有效通风

其他排气设备有传播风险吗?

新风机就一定好吗?

排水系统会让病毒进我家吗?

等一系列备受关注的问题,后续#RealTalks地产科技真言将向业内行家再次犀利发问,给您真实答案!



    你还没听说过「RealTalks」?

那可是地产X科技人最敢冲的真言问答栏目!
所有人答所有人
开发者/建造者/设计者
真言回应灵魂提问
现征集围绕地产x科技的困惑
请在后台私信我们您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ealTech国际未来地产博览会”(ID:realtech-exp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