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空气传播率
或是接触面的1000倍
01
我慌了!
在居家的日子里,相比钢筋水泥构建的空间,人们更加憧憬与自然、阳光、富氧的清新空气同行——开窗通风,几乎成为一个无需思考的潜意识动作。然而,开窗这个简单行为将带来“有效通风“还是“有效感染”,你真的清楚吗?”
不是 所有“开窗”
都叫做“换气”!
02
为了杜绝“人在家中宅,病从风中来”的冤种遭遇,即便怀念2019年的“开窗自由”,也还是要问出这题灵魂拷问:
隔离期间,开窗通风是 ✅ 还是❌?
「RealTalks地产X科技真言」专门请到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杨帆先生,用丰富的建筑学识来现身解答 ↓
没想到吧!你以为隔离期间“开窗通风”是一条生活常识,在建筑人/地产人看来却是“需谨慎”的专业建议!因为,
高人口密度小区
+
开窗通风
防疫难上加难!
何为“有效通风换气”?谈及开窗通风的条件与自然稀释问题,从建筑物理角度来看,当兼备南北通透的开窗条件及确保进入室内的空气质量洁净,这样的通风才算“有效”。
1.一梯三户以上的楼栋
2.小区容积率在3以上
3.人口高密度小区
你以为“你以为的”
就是真的吗?
03
现实总是如此骨感,一些你以为的防疫生活常识也许并不那么靠谱,一切还得结合具体环境看待。
自新冠疫情爆发,诸如“维生素C可预防新冠”“口罩要戴两层”“淡盐水漱口”“喝板蓝根”“熏醋”“吃抗生素”“吸大蒜素”等所谓的“预防生活常识”频出;更离谱的“喝洁厕灵”“喝84消毒液”“放烟花”,甚至是来路不明的“民间偏方”也在网络中层出不穷。
一个有味道的例子 🌰 点我品尝
那...中央空调
还能继续用吗?
04
夏至已至,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开不开中央空调成为复工复产、开门迎客的酒店、公寓、写字楼、商场等公共空间面临的又一选择难题。
与“西营盘华美达海景酒店空气传播事件”相似,伴随着含有新冠病毒的气溶胶有沿着中央空调系统进入房间的可能,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新冠疫情爆发后,有很大一部分酒店都选择了关闭中央空调,甚至至今仍未恢复启用。与此同时,一些酒店集团旗下近几年才开业的新酒店却认为,由于其空调系统设计是半集中式或多联机,对空气净化及安全有较大保证,并投入中央空调系统的使用。
中央空调,究竟能开吗❓
与前文视频中的犀利真言相似,中央空调也应根据不同场所的实际状况决定其使用情况。 首先值得敲黑板划重点的是:“中央空调本身不是病毒的宿主,它只是增加了空气在不同房间的交流。”
目前中央空调基本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设计,房间相对来说变成一个正压环境;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增加新风量来减少室内空气的重复循环。因此,对于家用中央空调系统,如果不存在家中有人在同一空间下隔离的情况,使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
如果是整栋楼相通的中央空调,特别是公共区域存在排风口(如酒店、公寓、写字楼、商场等)。在有人感染的情况下,病毒的确有可能通过送风系统在楼内传播,形成交叉污染 ❌。这类情况的中央空调,则需进行消毒及评估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
除了伤痛,新冠
还带来了质变
05
新冠疫情让人们重新评估住房条件——用户感知、验证及定义优质生活空间的指标,也发生了权重改变。人们提高了对住房条件的认知和对福祉的需求,“智慧”与“绿色”成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组合牌。
据调查,疫情期间住房使用和人们的生活经验均发生较大改变,有37.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幸福感”会受到住房条件的影响。虽然对于设计良好的住宅来说,面积仍是第一位的考虑因素,但住宅布局、可用性、适应性和灵活性也在引发更多关注。
同样,来自霍尼韦尔的近期调查表明,疫情已促使人们对建筑运营方式进行重大反思,关注使用空气质量和其他技术升级抵御疾病。近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更愿意投资于提高效率、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建筑技术。
TO DO
设计师应优先考虑:
1. 窗户视野应提供空间多样与隐私性;
2. 使用自然通风和热舒适的可能性;
3. 在楼层规划中考虑不同条件下人们对空间温度、湿度、舒适方面的需求;
4. 公寓内房间的设计和布置,可根据不同用途进行调整;
5. 控制房内光线、温度、空气和噪音,适应人类昼夜节律;
6. 应充分考虑到对社交互动的有积极作用的空间。例如,共享露台、庭院;
7. 关注空间与自然的联系,使人们在社交场合感到舒适;
8. 额外安装(备用)电信基础设施、窗户、隔断墙等。
相较室内装修给人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力,空气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更为隐秘、间接和缓慢,因而人们对空气环境的感知较为“迟钝”。关于:
如何做到有效通风?
其他排气设备有传播风险吗?
新风机就一定好吗?
排水系统会让病毒进我家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ealTech国际未来地产博览会”(ID:realtech-exp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