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巨作——《流浪地球2》的背后
“一万五千年前,一根愈合的人类股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诞生;一万五千年后,当太阳系将不复存在,人类的团结与勇气将延续文明的火种!”
2023年第一部科幻巨作在新年伊始登上荧幕,上8天,票房就已经突破24亿。
电影讲述讲述人类面临“太阳危机”,为延续文明,决定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带领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一部成功的电影不仅仅是故事情节的生动与丰富,视觉效果与种种细节也是打动观众的关键,《流浪地球2》的背后,又是怎样的呢?
#1《流浪地球》演员的“年轻秘方”
随着《流浪地球2》推上热潮,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跨度14年的电影,其中人物面部状态随着年龄的推移而变得苍老。而42岁的主演吴京、44岁的沙溢,乃至61岁的刘德华,在故事的前端也拥有了年轻小伙的模样。
Deepfake,中文名深度伪造技术,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
它被称作“生成式对抗网络”(GAN)的机器学习模型,将图片或视频合并叠加到源图片或视频上,借助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大样本学习,将个人的声音、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拼接合成虚假内容的人工智能技术。
深度伪造最常见方式是AI换脸技术,此外还包括语音模拟、人脸合成、视频生成等。它的出现使得篡改或生成高度逼真且难以甄别的音视频内容成为可能,观察者最终无法通过肉眼明辨真伪。《流浪地球2》正是利用了这一优点,从而实现年龄的跨越。
威尔史密斯佩戴设备进行动作及表情捕捉
在知乎提问“《流浪地球2》幕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制作难题?”中,《流浪地球2》视效总监、MOREVFX创始人徐建坦言道,技术上最难的就是“De-aging”数字换龄:“3000+的高信息密度镜头,1000+的数字年轻化老龄化.....‘De-aging’数字换龄难在哪?难在啥也不知道!大概2020年中下的时候虽然还没有剧本导演就和我透露了这个需求。“
“当时全世界相对成功的“De-aging ”的案例屈指可数,但方法路径却不统一,有Weta的《双子杀手》,全身上下细到毛孔挤压拉伸、情绪导致微血管血流变化的纯CG生磕,ILM的《爱尔兰人》,只动脸部,前期小两年开始人工智能训练CG角色表演,现场拍摄除了正常拍摄机位还要再架两台相机记录De-aging 相关使用素材。漫威的年轻钢铁侠和年轻黑豹,基于Deepfake人工智能拿演员年轻时的2D素材训练AI替换实拍素材。”
《双子杀手》
“全世界各种硬件或者服务的供应商一顿试,随着在这方面的知识经验逐渐增加我们也认清了现实,方案没等到成熟就放弃了。
原因有三,一是此方案在实拍阶段非常麻烦,演员要穿戴动捕和面捕设备,脸部表演情绪的传达肯定受影响,身上的设备和服化道严重打架,除非身上只穿动捕服,这样就全身上下都得CG做,捕捉传感器对灯光的苛刻要求限制摄影灯光,传感器无线信号受所有无线信号严重干扰,但实拍阶段也是时间紧任务重(因为导演一稿剧本就写了七万多字)这个方案会严重影响拍摄进度。
二是这个方案会导致后期做的时候De-aging 部分的经费会是现在整部电影视效预算的三倍起,“钱”是肯定远远不够的。
三是国内在这个技术流程各环节莫说哪个公司团队整体就连胜任的个体艺术家都寥寥无几,More的艺术家虽然当时经过了刺小的训练有些经验但即使把技术都攻克了也不是我们这几百号人能完成的量,我们需要十倍的人,这活在国内发都发不出去,工期会严重受影响我们没有这个时间(因为我们在2020年的金鸡期间就定档了)。“
吴京年轻时的2D素材训练AI
即使成本、技术、制作难度上有各种困难,《流浪地球2》团队依旧突破壁垒,成就出一部“细节满满”的好电影。
#2达叔的“复活”
大家可以发现,于2021年故去,在《流浪地球1》中扮演高级驾驶员韩子昂一角的吴孟达先生,竟奇迹般地再现《流浪地球2》。
在影片中,图恒宇和女儿丫丫最终以数字生命的形式相守在一起,化身“数字人”,以数据的形式永存。
而在故事之外,郭帆导演用自己的方式,让离开两年的达叔变成了真实版“数字人”。以韩子昂的身份再度回到全国观众视野,对于看着达叔电影长大那几代人来说,可谓是一份满满的感动。
郭帆导演也表示:“在《流浪地球2》用CG复原吴孟达的角色,是为了实现他们的约定,同时,也是对达叔深切的缅怀和纪念。
说到CG技术,早在2015年《速度与激情7》中保罗.沃克在因车祸身亡,后续拍摄由其弟弟及CGI技术得以完成。
CG,Computer Graphics的英文缩写,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所绘制的一切图形的总称。
CG制作可以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采用先进的面部表情捕捉系统,对替身的面部表情进行精确捕捉,由此生成面部CG模型和虚拟表情,接着,将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进行数字匹配合成,得到动态影像,从而形成以假乱真的数字人形象。
《双子杀手》中用CG创作出年轻的威尔·史密斯角色
不仅仅是AI修复这一作用,影视后期特效是继动画之后,对CG特效技术应用第二多的领域。
现在拍影视剧已经很难离开特效了,因为很多危险的场景,不能让演员冒着危险去做。后期会用特效做出来再进行合成。
再影视领域对特效技术的应用也是很全面的。
三维特效、数字艺术、合成特效都是广泛应用。
利用电脑技术虚拟演员“以假乱真”,这项技术发展了40多年。电影业内,称之为“数字合成人”、“CG虚拟演员”等。“数字生命人”的提法,不过是借用《流浪地球2》的设定,有了更多温情的涵义。
#3不仅限于科幻电影
《流浪地球2》所呈现的,不仅仅是波折的剧情、高科技的特效,更多的折射出优秀的文化自信。
《流浪地球》是一部根正苗红的科幻片,是地球面临末日时人类的选择,而影片中表现出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出来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完全打破了好莱坞科幻电影的藩篱,真正彰显东方文化特有的家国情怀。
流浪地球2视效总监,MOREVFX首席执行官魏明说道:“小破球路演这一路我一直在思考:中国电影未来的路在哪?也由于复盘《流浪地球2》项目,让我加深这一思考,在中国做电影要有一种使命感,一种拼搏精神,一种疯狂的态度,无论中国电影的工业体系、中国电影产业链流程都到了应该变一变的时候,曾几何时,中国的视效一直在追赶好莱坞大厂,但是今天,从流浪地球2开始,我们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与中国的强国梦并肩前行,一起奔赴星辰大海!
地球,我们的流浪地球啊,希望你走的更高飞的更远,中国电影的未来是星辰大海啊!”
END
参考资料:
【1】搜狐网 引发争议《流浪地球2》吴孟达“复活”是缅怀,还是消费逝者
【2】新浪新闻 终于来了,一个个明星“死而复生
【3】CDNS 《流浪地球2》Deepfake小试牛刀,45+吴京“被“年轻,变身21岁小鲜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数媒空间”(ID:DMAofECUS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