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田中一光?

谁是田中一光?

书摘

《田中一光自传》田中一光




本文摘自 田中一光所著《田中一光自传(与设计一起前行)》一书中关于其在阳光广告公司工作时的故事。
田中一光自传(与设计一起前行)》是田中一光对自己一生所走之路,以及如何与平面设计结缘并取得成就所作的全程回顾。通过生活、工作上敏锐细致的观察与感觉,田中一光用带点诙谐且优美感性的文字,在书中阐述了自己的人生历程、设计观、设计思想和设计的社会责任。他将日本传统元素和精神倾注在自己的平面设计作品中,让自己的作品融合东西方、传统和现代文化,对日本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他的阐述,能够感知他对日本文化的细心领悟与感受。
田中一光:

1930年出生于日本,1950年毕业于日本京都美术学院,1960年与朋友创办日本设计中心,且成为该中心的艺术指导,1963年成立田中一光设计工作室。他曾获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银奖、东京ADC会员最高奖、纽约ADC金奖、日本宣传美术会会员奖、每日设计奖、艺术选文部大臣新人奖、日本文化设计大奖等诸多奖项,并荣获日本紫绶勋章、文化功劳者等荣誉。在日本举办大阪博览会、冲绳海洋文化博览会时,他负责整体宣传设计。他在日本西武艺术博物馆、富山县立近代美术馆、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纽约Cooper协会、洛杉矶文化交流中心、巴黎公立博物馆······众多美术馆中举办过个展。

他是日本设计协会和AGI(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成员,是日本非常有成就的知名平面设计师,也是“无印良品”计划的创始者,对战后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在世界平面设计界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点击底部链接可购买纸质书籍。

一,阳光广告公司(LIGHT PUBLICITY)——
我在阳光广告公司工作时关系最好的就是向。我们两人经常一起去喝酒,合作了很长时间。向或许因为是工薪阶层的缘故,对社会情况的把握非常准确。
也有与奖项擦肩而过的时候。有一次日宣美展,我将大阪时代制作的《第五届产经观世能乐》海报送去参展。当时我非常欣赏瑞士的新图形运动,所以尝试了在几何学的色彩构成中加入能面的表现形式。
遗憾的是,虽然我得到了会员奖的提名,但却因为我还太年轻的理由最终落选。这反而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大家都对我的遭遇表示同情。当时我刚好开始给雅马哈公司制作挂历,于是有一家杂志社对我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全程取材。
从构思到照片拍摄、印刷工程,整个设计现场都被完完整整地记录下来,这也是媒体第一次对设计工作进行如此近距离的采访。凸版多色印刷的豪华挂历大受好评。
直到1970年解散为止,日宣美每年都会主办一届海报展,这也是促进日本海报发展的一大原动力。1951年,以近代设计的启蒙与发展为目标,由原弘、河野鹰思、龟仓雄策等设计大师创立的日宣美具有极强的权威性。设计师们都为了能够入选日宣美而使出浑身的解数,尽情地释放着自己青春的能量。
在当时日本的设计界,平面设计领域对海外的信息最为敏感。受设计发达国家的影响也最为明显。除了表现技术之外,还包括企业的文化性、广告的民众性、对社会的影响、对公共设计的提案等等,充满了现实主义的态度。
日本的海报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更倾向于主观性和绘画,主要原因就在于日本的海报制作没有委托方,也就是说设计师大多是在没有客户的情况下自由地进行创作,并且敢于大胆地尝试。设计师们会主动寻找各种各样的主题,然后反复进行不同视觉表现的实验。
日宣美展在东京的百货商店拉开帷幕,然后于全国各地巡回展览。从创立开始连续举办了18年,20世纪60年代前半段是其鼎盛时期。
1958年年末,我离开居住接近一年的大森,在青山一丁目租了一个小房子。那是一个8叠1间的二层小楼,在2楼有一个半叠大小的淋浴室。
当时的青山一丁目还是荒郊野岭,跟时尚两个字一点也不沾边,与设计现场更是相去甚远。在青山通可以搭乘都电,虽然周围都是杂草丛生的空地,但这里距离赤坂、六本木和涩谷都很近,所以也算是个很适合游玩的地方。
因为当时的设计事务所几乎都集中在银座,所以当1963年我独自创业在这里成立设计室的时候,大家都劝我说“在青山那地方根本没办法工作”,由此可见青山距离设计的中心区域有多远。青山作为设计和时尚的街区开始兴盛都是70年代时候的事了,后来就连杉浦康平都住在青山学院旁边的公寓里。
1959年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动荡的一年。2月的某一天,我被浴室的煤气泄漏导致的大火烧伤。虽然烧伤好不容易治好了,但我的左手却因为这次烧伤而肿了起来完全无法使用。偏偏日宣美展的截稿日迫在眉睫。
虽然我去了医院却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龟仓给我介绍了递信医院。医生在对我进行了检查之后认为我可能是交感神经出现了异常,于是在我的脖子上进行了注射。虽然我当时因为麻醉的缘故连话都说不出来,但左手竟奇迹般地治愈了,我终于可以继续创作参展作品。
龟仓在那之后也帮了我很多忙。
大阪的A俱乐部时代,在东京的设计师之中我们都对龟仓最为尊敬。邀请他来参加座谈会的时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没想到他虽然仪表堂堂,说起话来却毫不客气,几句话就把我们几个都说蒙了。比如大阪的设计虽然创意很好但却缺乏具体的表现,我的设计还稍微有些欠缺之类的。
在大阪的设计师之中,龟仓与早川的关系最好。虽然我几乎每天都能在酒馆里见到早川,但毕竟对方是比我年长15岁的偶像,所以我从来没有以个人的名义和他进行过交流。
早川上京之后,一直像插画师一样展开工作,我认为很少有设计师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也是看了他的作品之后才认识到仅凭一行文字的组合就可以使空间一下子变得紧凑起来。我觉得早川
可能不喜欢负责像奥运会那样大型项目的美术总监工作。以他的性格,更适合做那种专注于图画和文字的匠人工作。在这一点上,早川和龟仓有很大的区别。
我在日宣美展上展出的作品是《日本的纺织品展》。我利用能够代表日本染织的友禅、小纹、结城紬、黄八丈等汉字文字,表现出传统纺织品的形象。当时我很喜欢黑白色和黑色,于是我选择在有光泽的黑纸上用哑光的黑色来进行描绘,制作出一个强调黑色对比的海报。
幸运的是这幅作品获得了第九届日宣美展的会员奖。在此之前只有龟仓、河野、早川、大桥等大师获得过这个奖项,当年只有29岁的我比其他前辈更早获此殊荣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朝日新闻》的“人物”专栏对我进行了报导,《妇人画报》1960年的新年号也刊登了我的专访。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妇人画报》的摄影师竟然是土门拳。不只我,就连阳光广告公司的同事们都大吃一惊。摄影用的是35厘米的胶片,土门从准备摄影到摆好照相机为止的过程中会一直观察即将拍摄的对象。我在土门锐利目光的注视下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最后干脆摆出一副完全无所谓的样子。就在这个时候,我的耳边忽然响起按下快门的声音。



工业设计俱乐部 • 书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工业设计俱乐部”(ID:id-clu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