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meART专栏47 #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ShowmeART专栏47 # 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


Youth Culture × Quality Life × Simple Art
年 轻 文 化 × 品 质 生 活 × 简 约 艺 术
.
.
.


- 你 们 的 喜 欢 就 是 我 们 的 动 力 -




“寻道” 由是成为两岸当代水墨艺术共同的精神诉求。“夫道,有情有信,无为 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庄子·大宗师》)。两岸当代水墨在对“道”的追寻、叩问与审美体验中,呈现出多姿多彩、超越于物质世界之外的形而上精神表达。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诗经·葛》)海峡两岸彼此观照、自我审视,是谓之“忘远”;两岸同文同种,文化上同根同源, 都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天然存在着一脉相承的文化血缘关系,同时在现代化进程中又发展出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特点。

——摘自皮道坚

《寻道忘远——两岸当代水墨的精神诉求》





开 幕 式 现 场

The Opening Ceremony

2023年2月18日

真是个好日子,连续几日的艳阳天。

我们驱车来到广州市花都区,一下高架,这边都是一片产业园区。

一个叫“大新美术馆”的艺术空间就坐落在这里。

一开始我以为仅仅是一栋美术馆建筑,等进去后发现这里不仅仅有展厅还有各种水泥滚筒造型的住房,另外一片在空地上散落的建筑群是以展览为单位存在的。

每个小建筑里都摆放着不同媒介不同年龄不同地方的艺术家的作品展。

这里是一个以大新美术馆、两岸文创艺术创作基地为主题,集科普教育、休闲娱乐购物、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文创园区


——大新美术馆主楼


左)寻道忘远策展人、国内知名批评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

皮道坚先生致词

(右)大新美术馆创办人、广州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

王庆祥先生致词


左)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大新美术馆艺术顾问车建全发言

(中)中国当代艺术家 黄致阳(台湾)艺术家代表发言

(右)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刘子健 艺术家代表发言 

出席开幕式领导与参展艺术家合影



展 览 现 场

Exhibition


(仅部分展览作品,无顺序展示)


| 赤丘之二/深山之二  王绍强

125x123cm

纸本水墨

2021


“基于对中西方艺术发展的理解,对当下艺术的观察,创作致力于古今中西共通,将当代思维方式与创作视野介入传统文化情境的重构中...”




| 片石山房-2  沈勤

180x98x4cm

纸本设色

2022

“这次参展作品《片石山房-2》,是继21年在798<亚洲艺术中心>我和陈琦“片石山房”展的主打作品:六联组《片石山房》的四联版。

对照两组照片,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心境变化对水墨创作隐藏不住的影响,另一面,不可控的水墨在纸上的变化,又会创造新的突变。” 


《片石山房》六联组




| Zoon - 北京生物No.2002/2007

黄致阳〔台湾〕

200x240cm

纸本设色

2020


“水墨不在于水与墨,也不在于毛笔与宣纸,水墨更多的是中国人百年来失去的民族文化自信的救赎与寄托。

个人作品北京生物与密视系列正是感印到北京这巨大的旡穷源源不熄的气场和能量,直观与直觉不假思索凭本能的自然反应书写下的作品。



| 水墨元素 NO.20160304

李纲

122x240cm

纸本综合

2016


“艺术语言的形成与媒材文化性有关,但最后的观念又与媒材无关,也许就是宿命。”




| 年华  熊红

138x161cm

纸本水墨

2020


“此作品的水墨标签被挤压到了边缘,一种似是而非的水墨画。借景抒情,利用不相融的媒介特性,产生意象碰撞的肌理语言。它多彩而热烈地在画面飞扬,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意随气走,呈现你我心中的人生芳华...”




| 茶色2021102402/2021102403  

黎鸿城

188x140cm

普洱茶水、棉布

2021


“就如能将寰宇装下天目茶盏一样,我试图把时间、质量转化而来的能量储存在画里。将一个茶饼完全萃取,精确控制剂量,周而复始,把所有茶水滴注进画面。”



| Face to 2014  

李军

180x180cm

纸本水墨

2014


“我相信万物有灵,生命在宇宙中的生息变化,既是轮回的宿命也有未知的神秘,或多或少总是会留下些许的痕迹,我追寻着这些踪迹,哪怕是一片叶子残破的边缘,一条赖狗乞求的眼神都会让我感动。”


| 永遇乐/斑点竹  

陈炳佳

180x145cm

纸本水墨

2022


“"内心有光明,眼里无谷物。“这是我多年“观生”中的最深切感悟,这世间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是有生命的,它们和人一样鲜活。虽然它们看似安安静静的,其实一刻也没有停下来奋力求存的节奏,都在极尽所能地展示自己的生命之美,而这些才是艺术家要用自己的敏锐去捕捉的原真。”


| 族群进化  石磊

230x480cm

综合水墨

2018


“近一时期,我喜欢用水墨在宣纸上画动物的皮毛。一旦开始在纸上用毛笔划上饱含墨水的线条,便立即不能迟疑磨叽,笔墨的无常会像一匹脱缰野马带着你在画面上随时变化着路向,一边要顺应纸墨的变化,另一边也要掌控着总体的目标,最后留下的画面似乎是一场搏斗过后的痕迹。”


| 杀死柴娃娃/梦幻石  黄一瀚

244x122cm

纸本设色

2015


“卡通一代的出现,是我们以艺术手段通过人类学题旨给南方都市新一代以社会学的定义,希望由此能给中国前卫艺术带来激活的一个源头。”


| 惊蛰/夏风微凉 李玉双

77x144cm

纸本综合材料

2022


“色彩是对中国水墨画的一个革新。水墨和色彩怎么能融合在一块儿,把自然界的美更能全面的表现出来,这是我在研究的。”



| 【湿地】系列22-10/22-11  

林学明

96.7x87cm

96.3x89.7cm

纸本、综合材料

2022


“走进湿地,在大自然中感受生命的力量和灿烂。

水禽在季节性迁徙时会超越国界,自由自在地飞越南北。

来年的春天必定回来,到那时冰雪融化,我会站在广袤的匹特草原的天鹅湾沼泽边,等待着它们的归来。”



| 春天  林蓝

217x217cm

纸本设色

2008


“实际上,要评价一个艺术家或者一种艺术现象,不是哪个人、哪一时、哪一地能说了算的,需要由相当量的空间与时间来审定,看其是否成“材”。”


| 水墨 1910.14/1910.15

李真〔台湾〕

53.2x38.2cm

纸本水墨

2019


“我们是无法称取精神的重量的,但精神却一直与我们如影随形。而有一种力量,就是轻盈的力量。青烟是有机的延续,自我繁殖,不着于天地。青烟也是一场即兴演奏。”



| 中国山 08 蔡广斌

97x180cmx2

水墨宣纸矿物质颜色

2020


“做作品:对于人的社会性、自我心理及自然图景的个人化理解

我在这次展览中的作品是近期《中国山》创作系列中的两幅。它们所展现的样式源于我对敦煌莫高窟窟内壁画“山”的总体艺术形式的“文化性”研究和认识。”



| 可及而不可及的剧场 游东醌

尺寸可变

217x217cm

综合材料、影像装置

2021-2022


“水墨即情感,可承载情感记忆之载体。

水墨即思想,可通人天之幽微。

水墨即观念,可观心之念念。

水墨即媒介,可建构人人,人物之景观。

水墨即精神,可凝,可写,可传,可安。

水墨即意义,水墨非水墨也,”


部分现场环境作品展示

Parts of works





展览总共有两层,如果耐心看完的话,还是需要一点时间的。

后来了解到,大新美术馆自创馆以来,一直以海峡两岸艺术文化交流为使命。

像皮道坚老师说的“寻道忘远”,而在这里我也有我的一点理解。

大新美术馆的存在,就像是一座桥梁,让原来远距离的台胞们与大陆同胞们,可以进行更多更深的文化交流。本是同根生,而水墨画之所以能最大的拉近彼此,就是因为我们都拥有同一个民族文化底蕴。而在这寻找与对方相通但又各有特色的过程中,似乎忘记了我们中间存在的实际距离。


“祈愿此次“寻道忘远——海峡两岸当代水墨交流展”的举办,不仅能让观众对海峡两岸当代水墨艺术的发展面貌获得鲜活印象,更能引发大家对中华文化未来之路的思考。”

——皮道坚







- YUMI LEUNG-



年 轻 文 化 × 品 质 生 活 × 简 约 艺 术




BECAUSE OF LOVE

 SO WE STICK .

————

 


▲东它池文化DON'T TOUCH

| ADD: 广州市海珠区泉塘路68号3楼

| TELL:020-84129853

| E-MAIL:donttouchgz@163.co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它池文化”(ID:donttouchgz)。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