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一把好交椅,相当于拥有了财富自由
▲郎世宁绘《哈萨克贡马图》清·乾隆坐在圆后背交椅上,接受哈萨克人进献马匹,颇有威严。
交椅的“权力”属性,是最引人注目的。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座椅都是有等级之分的,不同阶级坐的是不同的椅子。
而交椅就不是任何人都能拥有的,乃是身份、地位的高贵象征。
“坐第一把交椅”或者“头把交椅”也成了地位最高者、权力最大者的代名词。
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中就有提及:
“明代交椅,多设在中堂显著位置,有凌驾四座之势,俗语还有‘第一把交椅’的说法,说明它的尊贵而崇高。”
明代厅堂陈设以俭素为美,家具每每因事而设,灵活多变,但厅堂正中显著位置上却基本都是一把交椅,由此可以看出交椅所象征的等级和地位。
▲上海博物馆家具馆实景
即使在权力斗争的厅堂之外,与家族私人生活中,交椅依旧是封建大家族的专属。
传世稀少,收藏价值高
在家具收藏中,交椅是最高等级的,保留原好制于明代的黄花梨圆后背交椅,传世品非常稀少,每一把都是殿堂级文物。据专家估计,全世界公私所藏加起来也超不过10把,能自由流通的更是凤毛麟角。难怪有人说过,如果能收藏到一把好椅子,就相当于“坐拥”了天下。
下面简单介绍下可考究的这几把殿堂级文物: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这把,曾被一个胖子坐塌过(马未都讲过这个故事),经修复后再不允许人试坐(图1)。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也有一把,在全馆最醒目的位置陈列着(图2)。
原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中有一把,1990年被运抵香港嘉木堂修复,1996年9月在纽约佳士得售出(图3)。
比利时藏家侣明室也有一把,2014年在嘉德“选中之选——嘉木堂藏明式家具精品”拍场上惊艳四座;
故宫博物院也有一把,收录在朱家溍、王世襄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 工艺美术编11 竹木牙角器》;
还有两把在上海博物馆,一把是陈梦家旧藏,与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藏的那把极为相似;另一把则是王世襄先生旧藏,收录在他的著作《明式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中。
王世襄收藏的唯一一把交椅,
被无数行家研究和学习的标准器!
(王世襄旧藏,现由上海博物馆收藏)
交椅 · 红桥红
▲<红桥红> · 精仿缅甸花梨麒麟纹交椅
<红桥红>团队精仿的王世襄旧藏交椅,能够续写标准器型,是有其道理的,尤其禁得住细部的放大。
靠背板为三截攒框镶板,相对于整块式的靠背板,攒接的工艺更繁琐,是为了兼顾牢固与美观。
▲靠背板上的透雕,是统帅全器的视觉中心
在该椅主要构件的交接部位、转弯部位,以及部分榫卯结合处,都镶有铜饰件。
交椅因频繁的折叠和搬运,很容易受损,这些铜件可以起到加固作用,使之经久耐用,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
其古旧而幽暗的金属哑光,和花梨木温暖细腻的触感,相互映衬,融为一体。
椅圈的形状,即宋人所谓的“栲栳样”。《通雅》对于“栲栳”的解释是“屈竹为器”,外观上很形象。可是如果用这种坚硬木材制作起来,则完全不是“屈竹”那么简单。
可以看到,椅圈分五段制成,每段都要用大料挖做,再用楔钉榫将这五段弯材一段一段严丝合缝地连为一体。这种复杂的榫卯结构,在外观上很隐蔽,不显眼,却是成造交椅外形的关键。整个椅圈圆婉柔和,左右对称,一顺而下,对主人的身体形成合抱之势。
▲楔钉榫分横向咬合与纵向贯穿,使椅圈不会上下左右松动
再从结构来看:
椅身采用框架式结构,腿两两交叉,与贴地横材立面结合形成了4个支点。并且椅身从侧面看由多个三角形组成。由于三角形的结构最为稳定,因此增加了交椅使用时的安全性。
交椅的设计还具有重力的多点分散原理,整个交椅共设计有椎、大腿、胳膊、双脚、臀部等8处着力点。
这样不仅可以分散人体对椅子的压力,增加椅子使用的寿命,而且可以使坐感更舒适,有木条、编藤两种座面材质可选。
有学者从现代人体工程学角度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当座面与靠背夹角在110度以上时,椎间盘压力显著减小。
因此,座椅靠背设计倾角在110~120度之间最佳,而此交椅的倾角恰为110度左右,可折叠结构,收展自如。
交椅坐面为横枨屉面,展开腿足后屉绳拉紧,限定腿足,形成座面。所以它有个好处就是可以通过调整绳编软屉的长度,来调整座面的进深以及靠背的倾角和高度,以便进行折叠收纳。
红桥红,从经典到实用,可以说,是对人们需求的一个再次满足的过程,在满足了人们心理与精神深层的需求的同时,也给人带了更为舒适的感受。
喜欢此款麒麟纹交椅的朋友可加我微信
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添加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明清家具之家”(ID:tieliw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