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田园梦:田野上需要怎样的房子?

诗意田园梦:田野上需要怎样的房子?


“或许每个人,脑海里总有处模糊而执着的记忆。关乎清风与大树,关乎泥土与庄稼。”


在近年来城市化的浪潮之下,建筑行列式的肌理、标准化的样式继续由城市蔓延到近郊甚至乡村。以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乡居生活,似乎离我们愈发遥远。



然而,我们始终眷恋着足下的土地、耳畔的鸟鸣,做着一个又一个的田园之梦……



01
麦田中的星光

乡野究竟是什么样子,它自己又想成为什么样子?我们或许要先问问它的意见。



香炉山村的“Bamboo Star”竹灯艺术装置正在向我们诉说。

该项目是专为东湖杉美术馆在湖北黄梅香炉山村举办的“草堆部落艺术季”而创作的临时性装置作品,是由现成品竹篓加工组装而成。
它以一种谦卑而朴素的态度,与田野间的风轻轻附和

设计者希望通过这样一件对本地人来说极为亲切的用品,体现当地村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乡村文化。


它在夜空静静闪烁,为晚归的农人照亮回家的路。或许,我们不应该打扰乡野的这份宁静吗?




02
人的诗意栖居

设计者开始思考:建筑将以何种状态参与到这样的田野中呢?原有的建筑肌理和景观秩序又该如何处理?

马丁•海德格尔在《筑•居•思》中提到,筑造本身是一种栖居,是人在土地上的存在方式,他以“诗意的栖居”描述了“人”、“土地”与“建筑”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风、树、光、水、影在田野上汇聚交流,在几乎没有任何制约的用地条件下,设计者却感到环境的处处制约:山地肌理、古树稻禾、田园风貌……

这座稻田中的“椒园”给我们带来启发。




设计者希望建筑“落地生根”,不是介入者而是作为参与者,以一种符合野间气质的形式锚固其中。


项目地处重庆近郊乡村,位于一处马蹄型陡崖的平顶之上,林木葱郁,视野开阔,是典型的西南山地田园风光。
基地周边散落着各式各样的民居,保留着乡村发展的各个时期的修建特色或新旧更替的改造烙印。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耙稏肥”,建筑通过圆弧形夯土围墙建立起建筑与场地的对话。


带有弧度的围墙上开了许多不同尺度的洞口,通过减法使土墙变“轻”变“透”,内外对望,互通声气,营造出流动的感官体验。


五幢不同功能的方盒子建筑精巧地散落其中。打断连续的界面使封闭围合的土墙得以“喘气”和“生发”,如同稻田也需要呼吸。

圆与方非为定式,而是基于当下场所语境做出的判断。

无需刻意营造,建筑与土墙的边界自然围合出了大大小小六处庭院,院落彼此之间相互渗透,又与院墙外的田地产生互动,使置身建筑的人似有如入郊野的恍惚。







03
乡野里的秩序
同时,建筑师们着眼于更大范围里的建构秩序,寻找“新与旧”之间的连接和对话。在这间蕉岭棚屋中,设计师尝试了多种可能,探索一种“乡野韵律”



蕉岭棚屋坐落在粤北地区的田野之间。作为一间乡村客厅,它完全开放,提供村民闲聚、暂留的可能,又具备一定的对外展示功能。





建筑师试图通过这次实践,实验一种新秩序的可能性。
这种新秩序来自两个类型的结合,一种是蕉岭地区最普遍的传统建筑:围龙屋。另一种是当地大量出现的民间自发建构:屋顶棚子。



在设计起始之前,原场地东侧已有一组相对完好的老祠堂。设计者将其与门前的池塘保留,作为轴心,其余的破败房屋则拆除重建。


根据半圆轴心的辐射,建筑师让新建筑在南、西、北三侧建立围合,新老建筑间的过渡区域形成内院



04

土地与理想邦

当现代建筑走进传统乡村,不同寻常的形式带来关联与冲突。建筑师又该如何处理?

来看看“江小白的一亩三分地”


项目位于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这里是典型的西南地区丘陵地带农村,是江小白酒业生产的原材料种植基地。



该项目意在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在老环境中创造新氛围,打造一种既不同于都市,又区别于传统农家乐的当代乡村体验,探索当代乡村建设发展的全新可能性。



在这里,人们将身心同步回归自然,释放天性,感受快乐。


       
设计师没有过多的去考虑“乡村”应该长什么样子,而是关注于什么样的空间形态是最适合这几个半岛的场地关系。
该项目采用最纯粹的几何空间语言去呼应自然的环境,创造令人感到舒适的对比冲突和丰富变化


建筑周边环绕的木平台步道提供人们行走和坐在田间的可能性,营造了轻松舒适的乡村氛围。


结语
中国人对土地永怀着一份热爱,希望在一片土地上建造属于我们的郊野乡居。幻想有一所这样的房子,周围可以开垦稻田、鱼塘、果园还有菜地……
但是,我们也不能粗暴地惊起田间的知了或是天上的飞鸟,更不能肆意地以夸张的笔触在这宁静的土地上画一笔泥淖。我们要静静地,慢慢地建造。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田野,春暖花开。



参考资料:
[1]www.gooood.cn/“Bamboo Star”竹灯艺术装置,湖北 / 好舍空间设计
[2]www.gooood.cn/稻田中的“椒园”,重庆 / 悦集建筑
[3]www.gooood.cn/蕉岭棚屋,广东 / 造作建筑工作室
[4]www.gooood.cn/江小白的一亩三分地,重庆 / 未见筑设计事务所

编辑  杨卓航
责编  匠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