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令人艳羡的工作终究绕不开建筑

世上最令人艳羡的工作终究绕不开建筑


世界上最令人艳羡的工作是什么?在这个时代的回答肯定不是建筑师,但很可能与建筑行业相关。资料显示,乐高专业认证大师(LCP)近年来已成为全球最幸福的八大职业之一简单来说,这个神秘又有趣的工作内容就是使用乐高不断搭建出更有挑战和乐趣的模型,以达到向世界传播拼积木乐趣的目的。
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全球仅有的十余位乐高专业认证大师之一,来自我国的洪子健先生数年前放弃股票经纪人的工作,从以拼乐高“减压”到成为人人羡慕的拼砌大师,洪子健的例子告诉我们凡事要做到极致方可充分享受乐趣。而他的成名作之一,是受澳门博物馆之邀,利用一个月时间和60万颗乐高,还原了北京故宫三大殿。



澳门博物馆相关的负责人对此谈到:“我们希望用乐高拼砌出来的北京故宫,可以让年轻人和小朋友重新对故宫以及传统建筑文化燃起兴趣。”乐高拥有1300多个单元,通过这些单元的不断重复可以拼搭出风格各异的建筑与形态。真实世界中我们可以像搭乐高一样盖房子吗?建筑业内人士第一时间会想到装配式建筑

作为建筑行业内近年来被提及最多的新搭建方式,装配式建筑似乎已然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而装配式建筑在运行原理上确实与乐高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2016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加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

2018年2月1日开始实施的《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正式拉开了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序幕。

作为真实拼砌世界中的“乐高专家”,许丰老师认为装配式建筑和乐高在诸多方面都有着有趣的共性。


2021年6月,乐高官方在某产品套装中发行了新的单元——3×3的四分之一圆光面板。新零件的出现意味着更多的创意得到支撑。而装配式建筑也是把建筑构件当做不同单元与零件进行的实体搭建


 真实拼砌世界中有哪些有趣的“零件”?  


ALC板(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可作外墙,特点是自身不防水、质量好、重量较轻、造价较高。


发泡陶瓷板,可作外墙,特点是自身防水、质量好、重量轻、造价高。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单元,预制楼梯。楼梯目前的标准化程度很高。现在有一种多层别墅产品,称为MIC建筑(模块化集成建筑)。MIC建筑有两种,分为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结构的即把墙板每一面带窗户带门洞的墙作为基本构件,把四面墙一拼,房子出来再加一个顶就可以了。在新加坡有相关案例,高层住宅可以建到40层楼。

装配式建筑领域有个重要评判标准称为装配率,由三个主要部分来评判:包含主体结构的预制比例、装修和机电的预制比例、内墙和外墙维护结构的预制比例。深圳市,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标准化设计和信息化管理这两个维度。



自1970年代以来,乐高一直使用贴纸与印刷元素结合来装饰模型。印刷元素往往决定着一个模型的“立面”。区别于传统建造方式,装配式建筑的外围护结构同样是预制构件,因此对建筑立面的影响也较传统方式有不同。

  装配式构件在立面延续性上带来怎样影响?  


外维护结构是装配率中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常规的项目中有砖墙,有玻璃幕墙。装配式建筑中的这部分要求免砌筑,所以要把砖墙部分用预制构件来替代。玻璃幕墙推荐采用单元式木材,比框架式幕墙更高级。

对于一些公共建筑,外立面上方格子较多。如果做成预制构件,外立面会非常干净,因为工厂里做出来精度、平整度、光滑度都非常高,挂在外面更美观。传统砌筑方式是现浇表面,平整度相对会差很多。筑博设计担任PC设计(预制结构设计)顾问的前海企业公馆项目,外挂墙就是用预制的清水混凝土墙和玻璃幕墙组合,做出了很丰富的立面效果


乐高可以搭建出体量非常巨大的模型,但很少涉及建筑内部空间。在真实建造世界中,装配式建筑的最高水准则是从内到外,也包含了室内装修的装配式建造。

  谈谈装配式建筑的装修部分吧 。 


对于公共建筑,只要求在公共区域把装修做好即可。装配式建筑的全装修基本要求装修到位,实现拎包入住。有些项目中标准化不仅要求使用BIM出图,还要做实体样板,即用木龙骨搭一个实体1:1的房子,把里面的装修全部做完,然后各个专业的人都到里面去看,有没有感受不好或者不合理的地方,调整过后就把这一套图纸定型送上工地。


水电暖通和建筑师结构师配合的痛点,在装配式建筑体系中很大程度都给解决了。


点击图片查看传统建造方法中各专业配合不当的痛↑

我们也需与其他许多专业单位配合。尤其在设计深化阶段,合作单位包括室内设计单位、生产铝模的单位、阀架厂等,与他们核对每一个点位,通过套图(解释说明:把各专业图纸叠在一起,查看在空间上是否偶遇冲突,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来检查,平面位置以及高度位置都要查明。

装配式建筑模具生产的流程是:模具通常以铝合金为材料制作(铝比钢材轻,更易于二次加工),称为铝模。铝模需要在工厂里预拼装,之后把标准层整个拼出来,然后对着图纸依次检查节点是否正确,之后把拼好的铝模全部编号,拆下来打包运到工地,再按照这个编号重新装好,此时形成的便是可以用于施工的模具。


某乎上有一个高关注提问,可能困扰着大部分乐高骨灰玩家多年。


没错,虽说原理上乐高元素可以不断重复利用以展现新的创意,但现实是大部分乐高模型在拼完过后就会变成摆设,层层相挤不断侵蚀着玩家们本就不大的生活空间。作为现实使用空间的建筑若无法实现构件的回收利用,无疑非常不符合绿色环保碳中和的时代发展大背景。

  在倡导碳中和大目标的今天,装配式建筑构件可重复利用无疑是一大优势,这方面运用的现状?  


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中,重复利用模具制作预制构件是一个好方式,至于建材,在当下的等同现浇体系中很难实现,因为施工中会用混凝土把预制构件连在一起。但在钢结构体系中,目前主推关键节点使用焊接,一般节点尽量使用螺栓连接(易于拆卸),当建筑想要移位或拆除时,操作会极为便利。


点击图片查看钢结构的那些事儿↑

但钢结构也存在相应问题。首先是耐火耐腐蚀性差,需要防火防腐处理,而这些处理是有年限的(防腐期年限一般不超过10年);第二是成本高,也包括了后期维护的成本。钢结构装配率普遍非常高,意味着钢结构建筑的内部装修必然也是高装配率的。把结构构件包起来使用的是干法作业的材料为主,因此一般来说但这也意味着结构构件后期保养的难度增加。

如同风靡全球的乐高也拥有一批黑粉,处于产业化初步阶段的装配式建筑体系同样有很多不足之处。


类比了这么多,我们来吐槽一下吧。

(前方高能)

一个主要的槽点来源于人。在等同现浇(当采取可靠的构造措施及施工方法,保证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之间或者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之间的节点或接缝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不低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概念下,对预制构件的连接要求较高,比如剪力墙和柱要用灌浆套筒连接;叠合板跟现浇的梁之间要有粗钢筋,还需要钢筋锚固来连接;板和板之间也要有搭接钢筋来连接。这些外生的钢筋以及套筒连接,使其在施工便利性以及可靠性方面都会产生问题。后浇混凝土,把它一浇就看不见了,这属于隐蔽的不安全。


现在最大问题是工人技术不熟练,加之产业工人数量也不足,造成效率低下,质量不可控。之前有新闻报导,相关质检部门去现场验收发现工人因为安装不上去,直接把预制件的连接钢筋给剪了。剪力墙它不光是套筒连接两边,还要按住它把它绞在一起,从表面上看是没有问题的。这些操作工大多是劳务派遣工人,经过简单培训就上岗了。

对此,国内一线城市的监管力度很大,但也难免出事。前两天有个装配式外墙漏水的新闻,修了很多次都修不好,就是接缝的地方没有处理好漏水。后面希望这产业工人经过更严格的培训,持证上岗。解决上述问题应当提高培训要求,且要有相应的违规惩罚措施


还有就是,目前很难做到统一构件标准,不同开发商喜欢的尺度是不同的,导致每一家工厂都为这一家开发商定制生产这一批公司,换了一家开发商,又要重新开模具。模具是很贵的,就是用钢做的。如果模具可重复使用,只经过简单的维修保养即可,这就是标准化的好处

乐高是由单一公司开发的,做成不同的产品系列,就不存在类似的互相之间是不匹配,拼不起来的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政府会朝这方面引导。

某些区域如今也开始制定一些装配式建筑标准图集,促使大家使用图集里的产品。图集是带尺寸的,是一个标准化的东西。由此,构件生产厂就会把模具固定放在那里,不用每次重新加工模具了。生产多了,摆上货架销售就可以了。做到这一点,装配式建筑就又往前进了一步。


来源于日常工作的吐槽归吐槽,装配式建筑还是有很多长处的。

举个例子,现在一些成熟的装配式装修公司开发了许多模块,出货速度非常快。这些模块分为许多系统:天花系统、墙面系统、地面系统、厨房系统、卫生间系统等。他们经过大量研究整理成库,客户可以直接在线上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房子,就像定制一台汽车一样简单


客户完成定制后发送订单到工厂,第二天这些材料就被运到了要装修的房间里,工人就可以进行施工了。基本使用干法施工(使用搭扣等紧固系统代替传统的粘结方式,特点是工期短效率高,施工效果好且更加环保),连胶都非常少用到,装备是拼装的,基本可以在一周内搞定一套样板房。

以高效、节能、低污染为特点的装配式建筑无疑会在未来成为建筑行业的大趋势之一。当造房子像搭建乐高积木一般高效有序,建筑构件都能标准化生产并严格按照流程拼装的时候,我们的行业会迎来全新气象


根据住建部要求,到2025年,我国装配式建筑整体所占新建筑比例为50%以上。






许丰

筑博设计结构副总工程师

筑博设计结构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

产业化研究中心结构总工程师




点击图片查看课前相关理论铺垫↑

许丰老师带着他的《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课程,在上周的筑博培训学院建筑中级班顺利开课。筑博建筑总监学员们在工作中对于装配式建筑有怎样的体会?



林杰

产业化研究中心副总建筑师

“装配式建筑运用越来越广,建造房子可以像机器一样批量生产组装。并结合室内,设备,幕墙等实现一体化设计。在设计的不同阶段,设计师不止于创造,也同样需要关注建造工艺及做法。许老师生动介绍不同设计阶段的装配式的设计要点及与施工方,各深化单位如何高效深化配合进行深入讲解,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很好的应用。“


谭军

城脉公司建筑部门副总监

“由于装配式建筑相对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建筑,建设流程更加全面、精细和综合,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设计单位应充分考虑项目定位、建设规模、装配化目标、成本限额以及各种外部条件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方案,提高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程度,并与建设单位共同确定技术实施方案。同时整个建设过程中,建筑设计单位需要强化和工厂、内装修、施工的协同合作,从而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标。“


廖添其

深圳公司建筑部门总监

“设计阶段统筹解决专业间错漏碰。预制砼构件几乎没有现场协调解决问题的机会,要求拆分设计必须细致、深入、统筹、全面,协同一致。所有预制构件下料生产阶段务必融入水电风各专业管线留洞,以及门窗、幕墙、燃气、节能、电扶梯、灯光等专项设计的预埋预留,并精准定位,一次生产,一次安装,一次到位。“

在本期的其他课程中,筑博设计执行首席建筑师冯果川、成都公司副总经理江南、筑博设计资深建筑审图师刘小秋、筑博科技副总经理林超楠、城市公司主创建筑师陈伟平以及城脉公司主创建筑师周天来几位老师从建筑专业表达以及相关专业的知识方向开课。

建筑中级班首期四次课程现场 ©筑博培训学院


下期课程预告:









筑博培训学院是筑博设计结合当下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基于自身25年的实战经验沉淀出一套面向集团内部的人才战略培养方案。从2021年6月开始,筑博培训学院推出多个系列课程,赋能不同阶段的建筑从业人员提升工作能力,获得岗位胜任力,成为集团面向未来的中坚力量。课堂通过导师案例讲解、学员案例分享、导师学员开放式讨论等方式灵活展开,让学员和导师在活跃的气氛中共同探讨相关主题,分享相关经验,学习专业知识。




文中图片未标注者来源于导师与网络

*扫码添加筑博设计官方微信,了解并咨询更多课程的相关内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筑博设计”(ID:ZHUBO-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