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与艺术–有域无界,相融共生

时尚与艺术–有域无界,相融共生

    

        不管我们对当代艺术和时尚的未来的展望是什么,但对预期未来的尝试已经刻不容缓。

     

      由于艺术与生活的边界的缩小,艺术在被一种多样化、日常化的方式重新诠释。今天的艺术已不再是纯粹的艺术本体的问题,而涉及诸多领域。

 

       时尚能否等同于艺术的话题被不断地探讨。1860年,随着巴黎高级定制时装业的出现,促成以CharlesFrederick Worth为首的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时装设计师的诞生,完成了从“裁缝”到“设计师”的转变,其审美决定了作品的风格和美学走向。

 

       但争议并没有因此消失,时尚所固有的商业性让它依旧被排除在艺术的范畴之外。直至上世纪二十年代,进入现代时尚的新时期,艺术与时尚的争议才逐渐淡化。


Charles Frederick Worth

 

        时尚的市场属性让其摆脱了艺术的局限,成为了公众最易亲近的艺术。

 

     安迪·沃霍尔作为撮合时尚与艺术“联姻”的始作俑者,专注于将充斥流行文化的“粗俗”产品变为艺术珍品。

       在将作品与消费主义、商业主义与名人效应相联系,结合绘画、印刷、摄影等不同艺术类型的创作,并在后期宣传中利用大众传媒。使艺术不再仅仅属于特定阶级,更多地展现在大众的视野。


1986 年安迪·沃霍尔受Absolut Warhol委托所绘制的作品

 

       时装店之所以花大力气接近艺术机构,一个重要的因素即为这些机构拥有极为丰富的符号价值

 

      在时尚行业经过百年的积累后,服装不再只被视为遮身蔽体的存在,而是作为身体的延伸物,用于个性的表达。与时尚对话,以自己的外观表达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2003年,LV与村上隆合作,将小花、蘑菇等图案移入Monogram系列,让LV原本优雅稳重的印象又增添了几分活力。销售额与传播度等方面的成功让其他品牌看到了潜藏于其中的价值。


 LV与村上隆的联名合作系列

       时尚以更为积极的姿态邀请艺术进入商品创作。奢侈品牌的文化内涵已然成为最重要的品牌竞争力。艺术的审美属性在淡化商业气息的同时,又强化了品牌文化的精神价值、捍卫品牌的高端形象,致使品牌获得定位优势。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开始尝试与艺术的跨界合作。


 

       “跨”的意义在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以创新超越为目的,扩大原有疆界、颠覆故有认知,不断产生新的知识话语,为历史情境发展出一系列新的创造性策略。

 

       时尚与艺术的联袂,为品牌注入活力,以全新的表达方式、视觉元素、文化内涵与人文色彩颠覆消费者固有观念,塑造出品牌形象的立体感和纵深感,为艺术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艺术家也越发重视品牌与商标的作用。以村上隆、草间弥生为例,借与品牌的跨界合作,在媒体强有力的传播后,登上世界舞台。一反以美术馆和博物馆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开创了更为包容的美学概念。

 

村上隆


草间弥生

      时尚与艺术的合作依旧如火如荼,在快速发展中也存在着质疑的声音:迎合时尚的艺术还能否被称作艺术?艺术的价值与边界在何处?是哗众取宠还是画龙点睛?

 

      艺术与时尚不管是谁撼动了谁,在今后的发展中必然只会越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有域无界相融共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WMA时尚”(ID:wemovart_sh)。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