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经典,毁于一旦!它到底被谁毁了?

十年经典,毁于一旦!它到底被谁毁了?


 
最近,清明档影院悄然上线了一部电影,叫做《精灵旅社4》。熟悉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是一部经典系列的完结作。
 


2012年,《精灵旅社》是索尼创作的一部电影,在迪士尼动画当道之时,让观众看到了久违的惊喜。
 
虽是同样的家庭题材,同样老套的青春类型片。但至少观感不同,整片透着一股无厘头的搞笑,怪物大杂烩,还有点小cult和恶心,不无看点。
 
2022年,《精灵旅社4》跨过十年,迎来完结作。然而,本花看完,却没有很强的表达欲,因为这个电影,无非就是好莱坞的流水线作品,绝对不会失手,但观众却逐渐疲乏。
 
它不像复仇者联盟终局,恢弘十年布局,经过层层铺垫,最后让你不再关注数不清的情节bug,在三巨头集合攻击灭霸时就热泪盈眶。
 
它甚至都不能称作一个完结。可能这个IP是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从耳目一新到破罐破摔,导演甚至连情怀向的动作都懒得搞了,留下的也只能是一地鸡毛。
 
目前豆瓣评分是6.3分。
 
正如8分到6分的分数轨迹,下滑的趋势,不仅见证这个IP的兴衰,也足以见证好莱坞动画创造力的日渐匮乏。总结一句。它不是很差,但作为经典的完结作,它并不是善终。排下雷吧。
 

01

   贯穿始终的家庭喜剧片  


精灵旅社是一部贯穿始终的家庭喜剧片。
 
回顾这四部剧情。
 
第一季讲述的是,吸血鬼伯爵德古拉过度保护自己的女儿,阻挡不了女儿却爱上了人类,讨论的是家庭中的父女关系。





第二季讲述的是德古拉和女儿争夺孙子抚养权。孙子可爱懂事,夹在大人之间令人恻隐,最后的和解,也实现了大团圆。





第三季,重点放在父辈的爱情,家族与家族的矛盾上,这时候已经有趋势下降的苗头,好在最后的无厘头闹剧在某种意义上拯救了它,音乐足够有趣。
 


那第四部呢?这么一个大家庭,能讲的都讲了,怎么办呢?


影片重新翻回前面,讲的是女婿被老丈人接纳和承认的故事。在前几部中,几乎每部都露脸却都沦为线索工具人的女婿,终于要在终局里重树雄风。
 


家庭剧的套路,被挪用到动画电影上来,没题材可拍了,各种脉络线索都可以变成全新的剧集。这种套路就像是家庭剧当中的韩国撞车失忆,爱情剧里的高考分手,小时代里把姐妹们的情感回收利用。


这种套路盛行的理由是,安全。而反套路等于风险。安全的意识,让这个影片安全地着陆,能顺利开启IP之旅。
 

02

   活了这么多季,

    怎么还是个小孩?  


德古拉女婿乔纳森一直疯疯癫癫。


在本作中,它沿袭了以往的疯癫,却有过之无不及。第一季出场,他是一个喜欢冒险的初中生,生性大大咧咧。
 


经过三季的铺垫,他与妻子成婚,有了小孩,还对抗了邪恶博士,拯救了世界。
 
谁能想到,作为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一个将要继承家业的男人,竟然并没有成长,到了第四季,仍旧疯癫,比第一季刚出场时更甚。
 
在听到老丈人德古拉想要将旅社的继承权给他,他就开始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在老丈人面前充分显示了“才不配位”,错失继承机会。





不甘心的他,找到范海辛帮忙,成功变成怪物,企图获得老丈人认可。
 


变成怪物后,开始乱跑乱跳,急于想让妻子看见自己的华丽变身。老丈人只能四处圆谎,在这过程中,不幸自己遭了殃,连同几个怪物伙伴都变成了人类。
 


这不是和前不久很火的蜘蛛侠同一个情节吗?
 
荷兰弟找奇异博士,最终在碎碎念的干扰中,平行宇宙乱了套。
 
情节如出一辙,人设也极为类似,都是话痨胡闹,经过四季的成长,乔纳森分毫不变,荷兰蛛经历了灭霸毁灭世界,还是一副熊孩子一样,令人失望。
 


可以看到,这种粉丝向情怀型电影,终究是有着难以圆满的缺憾:为了弥补而弥补,为了情怀而情怀,完全不顾忌物形象的崩塌。
 
比如,当老丈人不幸被光线射中,变成普通人后,两人再度踏上冒险之旅。路上,让本来想讨好老丈人的女婿,变成怪物后,把背包全给老丈人背。之前想讨好老丈人的乖乖女婿形象,付之一炬。
 


身份的对调和转换,俗称“换位思考”,既能为笑点服务,又能让两人体会到各自的难处,最后达成和解,但这么一个伪高概念电影,本身已是乏善可陈。
 
而再加上强行安排的冲突和情节,拼接的痕迹感过于严重。
 
比如,他们爬上高山,但随即掉落悬崖,乔纳森变成的怪物长出翅膀,我们就知道这原来是有意为之。这种感觉类似于,看了一篇讣告文极为感动,滑到最后原来是作者在打广告。
 


看的时候,转念一想,其实这是一部搞笑电影,笑笑就完事了,不要期待太高。
 
然而,笑点充足,却都是哑弹。奶茶不是奶加茶,影片也不只是设定和笑料的堆积物,当然这种陈词滥调,不愿再说了。
 
本身这是完结电影,来看的人,估计都是看过前三部的,还是重点讲讲情怀吧。
 

03

   经典烂尾,该怨谁?  

 
当然,在笑点大部分是哑弹的缝隙间,我们还是能找到几处幽默的。对于这种小细节幽默,好莱坞也永远不可能差到哪里去。
 


但很可惜,这一部经典之作只关注密集的笑点,却丧失了更大的亮点。

私以为,一个真善美的故事,也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价值观,需要包装才能淡化它的老套。
 
《勇敢传说》的包装是爱尔兰风情。《无敌破坏王的包装是互联网创意。头脑特工队的包装是脑海里奇妙的世界。阿凡达的包装是那动人的异星球。那这一部的包装则应该是怪物们无厘头的大杂烩。
 
这理应一脉相承的优点被放弃掉了,怪物们出场次数奇少,而设定也变了。
 
德古拉,前三季里出生入死的小伙伴们,大胖子木乃伊,傻大个科学巨人...
 


在这一部,埃及木乃伊变成老头,突然就有了嗜睡的毛病。
 


傻大个变成了真人,突然就变成自恋狂。





可以理解,看了三季,为防止审美疲劳,搞个大变身增添趣味,也符合主题。
 



但是,这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的观感,宛如用火影新续集的噱头,逼你看了一部博人传。
 
配角的点缀,没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归根结底就是未能在这群纸片人当中,找寻到温情的线索。
 
这系列最毁情怀的地方,就是系列中的音乐元素。
 
为什么说它。
 
因为它可能是让精灵旅社之所以成为经典的最大原因了。
 
迥异于迪士尼的音乐之声般的纯美歌喉,精灵旅社的音乐带来新鲜和活力,而那些无厘头的创意也包含在其中。
 


精灵旅社的歌舞,是新潮感,以及搞笑诡异的舞姿。想当时,精灵旅社的动作设计已经是被奉为该系列的一大卖点。
 
想起第二部,剧情里时不时夹杂着流行的韩国女团舞曲。
 
想起第三部结尾,变成了迷人的歌舞片,夸张的动作,无理性的行为,把拯救世界的严肃性消解了,带来恣意的快乐。
 


在精灵旅社眼里,为什么要讲求逻辑,讲求英雄的负担,快乐不就完事了?
 
最后巨型海怪活泼乱跳地跳起舞蹈,让我同时想起了尾田荣一郎的太阳神尼卡在痛苦之后彻底的放飞自我,和把幽默藏在每个细胞孔洞里的海绵宝宝,以及用骚舞姿终结宇宙霸主的银河护卫队。
 
这种感觉在系列最后一作中消失殆尽。以前的它像一个正统叙事里的搞笑分子,是大俗大雅的反讽,吵吵闹闹,破罐破摔,这是DJ带来的神迹。但是现在没了,很少在动画电影里看到音乐和幽默结合得这么好的动画电影了,结尾处虽然有一段,但总归隔靴搔痒。

 
最后,能让人有情怀的点是,旅社被付之一炬时,德古拉落寞的眼神,这个瞬间才让人才意识到十年经典终落幕。
 
德古拉最终将钥匙交给了乔纳森和女儿。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重建了旅社,字幕一年后,德古拉被带到新的旅社,大远景一拉,用2D动画结束,草率落幕。
 


首尾呼应,总结一句,它不是很差,但是对于完结作而言,它不及格。
 
它甚至都不像一部真正的完结电影,没有精心经营以往的彩蛋,没有把回忆如数家珍,没有合集,甚至结尾没有一个全家福。


它停留在原来的吵闹,却吵得失去了技术含量,不再无厘头,不再有疯狂的DJ和奇葩的舞姿,也没有很多亲情的描绘细节。





它让旅社毁于一旦,并且终点来得迅猛,它没有否认掉续拍的可能,比如让主要精神人物老去或死亡,也就是说它愿意,还是可以继续拍续集的。
 


电影中的潦草和散漫,始终还是给这部片子宣判了死刑,即使有第五部,这样一个老IP,也实在是支撑不住。换句话说,它的价值于观众于市场都已经丧失殆尽了。
 
同样十年,我更喜欢《复联4》,不是因为它的巨制,也不是因为它苦心孤诣的铺垫,而是它至少耐心地在搞彩蛋,取悦影迷,如果连这点讨好都做不到了,还拍什么落幕?
 

这部电影的观感,宛如封面。观众面对着偌大的黑色屏幕,彷佛缩小的自己望着眼前深不可测的屁眼,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空洞。





而空洞感来源于,体会到这些笑料堆积的背后,把IP剥去了情怀,只留下金钱、指标、数字的酸楚。
  

 

-THE END-

点击下方卡片
购买馆花同款
“极简少女”系列猫咪长柄伞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漫艺术家”作者:馆花(ID:GDCA388)。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