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的巴黎小酒馆:城市的地标,也是画家的家,代表了酷炫的生活方式

十九世纪的巴黎小酒馆:城市的地标,也是画家的家,代表了酷炫的生活方式



亨利·热尔韦《巴黎咖啡馆场景》,1877,美国底特律艺术学院收藏,(局部)


除了埃菲尔铁塔,巴黎还有什么比小酒馆更具有标志性吗?让我们仔细看看这些小酒馆、典型的法国酒吧、餐馆或更好的“咖啡馆”,这是真正的巴黎地标。我们想游览街道和林荫大道,一个接一个的发现巴黎小酒馆!

小酒馆或咖啡馆的起源

Bistro(小酒馆)这个词的起源是不确定的。有一些消息来源表明,它可能来源于表示葡萄酒种植者的地区性词语,如 bistraud 或 bistroquet。还有一个传说:1814年至1818 年间,巴黎被俄国士兵占领,俄罗斯大兵们要求服务员快速为他们服务,用俄语– Bistro!小酒馆!
巴黎小酒馆或咖啡馆自开业以来一直是艺术家的庇护所。在这里,诗人、画家和一般的艺术爱好者常常在这里构思自己的杰作,讨论思想、理论和经验。画家有时也将小酒馆及其主人作为他们创作的重要题材。


咖啡馆外的一瞥



一大群画家对巴黎小酒馆的开放气息着迷。其中一位是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 年),他在巴黎度过了几年。1886年,他从室外画了蒙马特一家著名的咖啡馆,画家这里没有太关注人,实际上他们是被粗略地勾勒出来的,面貌无法辨认,梵高关注的是桌子、长凳和几乎让人想起教堂的那特定的味道,从笔触看肯定是文森特的!
文森特·梵高,《蒙马特的拉盖特》,1886 年,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收藏。
除他以外,那纯粹的印象派画家呢?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是印象派时代最具标志性的画家。他在小酒馆的门口的露台上画了一群女人,她们都穿着优雅,状态放松。中心的年轻女士引起了观众的注意。她身着浅蓝色和白色的套装,从背景中凸出来,她的拇指放在她的唇上,好像她沉浸在梦幻般的遐想中。她在想什么或在看谁?诗人、画家、情人?

埃德加·德加,《傍晚咖啡馆露台上的女人》,1877 年,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收藏。

一个意大利人的看法
一位意大利艺术家是如此热爱巴黎,以至于他干脆搬到了光之城(Ville Lumière),(这是巴黎的绰号,也许来自当年整治社会治安时的故事),然后在他的画作中不断表现了它。1871年,意大利画家乔瓦尼·博尔迪尼 (Giovanni Boldini,1842-1931), 在这座城市在多年的战争之后再次定居,这时的巴黎走向了现代化,社交生活、剧院、餐馆,当然还有咖啡馆。处在西欧尖端技术、艺术和艺术理念的核心,博尔迪尼爱上了咖啡馆。
《咖啡馆的对话》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既展示了当代的社会,也展示了他自己的生活。他与两个女人有关系,贝尔特·莫里索(Berthe Morisot)和当地名媛伯爵夫人加布里埃尔·德·拉斯蒂(Gabrielle de Rasty)。在这幅画中,博尔迪尼将两个名人聚集在一家咖啡馆里,左边是画家和马奈的模特莫里索,那位最重要的女印象派画家,右边是拉斯蒂。她们的态度反映了他们的个性:莫里索坐得并不太舒坦,而拉斯蒂则表现出她一贯的魅力,让在场的人注意和着迷。
博尔迪尼和美国的萨金特大概是一个时期的画家,他真不是笔者喜欢的画家,博尔迪尼画中的“轻薄相”不知为何那么被巴黎的上流社会青睐。
乔瓦尼·博尔迪尼《咖啡馆的谈话》,1896 年,私人收藏。


特别爱巴黎的一位俄罗斯画家
康斯坦丁·科罗文(Konstantin Korovin,1861-1939 年)是一位俄罗斯画家,出生于莫斯科一个热爱艺术的家庭。他年轻时就读于莫斯科绘画、雕塑和建筑学院,是那个年代最正宗的俄罗斯印象派画家。1885年,他第一次前往巴黎,对这座城市感到非常震惊——他写道,他在俄罗斯受到批评的一切,在这里收到了巨大的肯定。在那里他找到了他一直在寻找的一切,巴黎始终是他最喜欢的主题之一。科罗文特别喜欢巴黎小酒馆,他画了一个夜巴黎系列,明显地与其他艺术家不同,通常是一眼可识别的。
如我们发现了《运动咖啡馆》 Café des Sports,这是一家仍在 Rue de Ménilmontant街 经营的著名小酒馆(下图1)。在两条街的拐角处,傍晚时分,有人在这间美丽的咖啡馆用餐,美景在城市的灯光和湿漉漉的街道的倒影中。另一个神奇的作品是《和平咖啡馆》 Café de la Paix(下图2)。这也是巴黎的一个著名之地,位于歌剧院广场和卡普西内斯大道之间的拐角处。这幅画在灯光、汽车和漂亮的衣服之间再现了1900年巴黎富裕社会的夜生活。
康斯坦丁·科罗文,《运动咖啡厅》,1920s,私人收藏
康斯坦丁·科罗文,《和平咖啡馆》, 1900, 私人收藏
康斯坦丁·科罗文,《巴黎之夜咖啡馆》 ca 1936, 私人收藏
《巴黎之夜咖啡馆》并不那么精致,灯光不那么强烈,人也少。它可能在城市的外围动脉上。这与下图的巴黎咖啡厅的白天完全不同,那里的两位女士被茂盛的树木包围,在咖啡馆的门外休闲。科罗文说,巴黎是一座充满优雅乐趣的城市,也是一个放松和反思的地方。
康斯坦丁·科罗文,《巴黎咖啡》,1890,私人收藏,


小酒馆的生活,当地艺术家和“他们的”咖啡馆

如前所述,咖啡馆是19世纪城市知识分子的聚会场所。在小酒馆里,新闻、理论和想法就像饮料和雪茄一样被分享。这就是为什么咖啡馆里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令人着迷的主题,尤其是对于当地艺术家而言。
亨利·热尔韦(Henri Gervex ,1852–1929)是19世纪下半叶的画家,早年他反映妓女生活的作品被沙龙拒之门外,他也画过一幅让人想起茶花女的作品《萝拉》让他在巴黎出尽了风头。从他下面的咖啡馆场景中可以看出,艺术家在咖啡馆里画了一群知识分子,可能是他的朋友,中间是画家自己,前面一位穿着粉红色连衣裙的女士露出了背。
亨利·热尔韦《巴黎咖啡馆场景》,1877,美国底特律艺术学院收藏
一些世界最知名的印象派画家也以咖啡馆为主题挑战自我。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1919) 是最早的一位。他的一幅著名画作产生在一家咖啡馆,一个可爱的女人坐在一个男人旁边。色彩融恰浓郁,笔触厚重,这完全是标准的印象派作品。女性处在画面的中心地位,也可能表明雷诺阿有能力表达和提升女性之美。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在咖啡馆里》,1877 年,荷兰奥特洛克勒勒-米勒博物馆收藏。
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 ,1832–1883)“德高望重”,也喜欢小酒馆的气氛,他画了大量的咖啡馆场景。他经常在工作后坐在那里放松,会见朋友和与人交谈。咖啡厅音乐会很有启发性,背景中,镜子的倒影是一位衣着优雅的歌手,而场景的中心则是一位老人,中间是一位女士。他们每个人面前都有自己的杯子,正在放松。这个完美平衡的日常场景展示了马奈的技巧,尤其是在手和饮料等细节的表现方面。
爱德华·马奈,《在咖啡馆或咖啡馆音乐会》,1878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巴尔的摩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收藏

欧洲艺术家:西班牙人眼中的小酒馆

何塞·希门尼斯·阿兰达 (José Jiménez Aranda) (1837–1903) 是一位出生于西班牙的艺术家。像他在欧洲的同时代人一样,他在自己的祖国接受教育,但后来又多次旅行以发展他的艺术。他会制作彩色玻璃窗,但更喜欢绘画。1881年,他移居巴黎,在那里呆了九年,创作类似印象派的作品。
其中之一是下面的《El café》,这是一个代表小酒馆生活的拥挤场景。这幅画在主题和构图上都是印象派的。然而,人物的准确性、细节和笔触的细腻强调了这位艺术家的个人风格,他也受到意大利文化背景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幅画充满了光线,墙壁上复杂的蔓藤花纹,以及人们丰富的衣着,让人想起了16 世纪或 17 世纪的西班牙氛围,似乎官员和水手准备去征服世界。
何塞·希门尼斯·阿兰达,《咖啡厅》,1889 年。收藏地点不明

荷兰人眼里的咖啡馆

艾萨克·以色列 (Isaac Israëls,1865–1934)是荷兰裔的印象派画家。他在16岁时卖掉了第一幅作品,并决定成为一名艺术家。在阿姆斯特丹呆了几年后,他和其他许多人一样搬到了巴黎,在那里他加入了印象派团体,他觉得与他们志趣相投,因此成为法国唯一的荷兰印象派画家,他也尝试过舞厅和咖啡馆等主题。
位于蒙马特山顶的红磨坊德拉加莱特Moulin de la Galette)可能是他最喜欢的地方。他用不同的版本来呈现它,其中一幅《蛋糕磨坊》Galette Mill展示了一对夫妇,一男一女,他们一边优雅地喝酒抽烟,一边交谈。背景满是跳舞的情侣。两个主要角色互相凝视,互相倾斜,营造出一种微妙的“共谋”气氛。
艾萨克·以色列《蛋糕磨坊》,约 1905 年,私人收藏。

俄罗斯人眼中的巴黎小酒馆

伊利亚·列宾 (Ilya Repin, 1844–1930) 是乌克兰裔俄罗斯大画家,他是科罗文的朋友。因为学习优秀获得了到西欧学习的奖金,以进一步发展他的艺术技能。来到巴黎,“老实巴交”的列宾也对这座城市和社会着迷。与科罗文相比,列宾更喜欢关注人、关注巴黎小酒馆的内部和现实生活,而不是风景如画的城市景观。
他画了一个巴黎咖啡馆,画了许多人以一位黑衣女子为中心的场面。虽然现在的她看起来像一个普通的女人,但在当时她却暗示着挑衅和暧昧。她的着装细节、雨伞、她的态度和目光都暗示了这些,这也是其他角色盯着她的原因。肉欲的存在是当时的巴黎是引人注意的主题,正如在其他绘画中已经看到的那样。小酒馆是艺术家和他们无边的想法和理论的家园,也是他们放松和快乐的地方。
伊利亚·列宾,《巴黎咖啡馆》,1875年,私人收藏。


(部分资料来自每日艺术杂志CAMILLA DE LAURENTIS文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ultureSower”(ID:culturesower)。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