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决赛之夜 在中外艺术家笔下领略足球魅力

世界杯决赛之夜 在中外艺术家笔下领略足球魅力





比起与电影、文学的关系,足球与艺术之间的吸引力更加强烈,没有哪类艺术形式能如此生动的表达出足球运动的戏剧性和连贯性,足球运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难以言状的戏剧场面一直吸引着画家以画笔进行描绘。

今晚作为世界杯决赛之夜,爱丽丝特意整理出一组古今中外与足球有关的艺术作品,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这项“美丽的运动”,让我们一起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为喜欢的球队加油助威吧。


现代足球起源于12世纪的英国,而足球比赛是当时英国忏悔礼拜二的传统保留节目。在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画家托马斯·韦伯斯特(1800-1886)的笔下,他形象地描绘了一场英国乡村足球赛上,一群男孩逼近守门员的紧张场面。


画面左侧是孤零零的小守门员,此时已经有人带球正向他逼近,后面一群男孩情绪高涨,有拉拽的,有摔倒的,热闹又紧张。画面远处是朦胧的田园,而一场球赛打破了小村生活的宁静,一动一静之间使得画面富于表现力,传递着足球带来的最朴素的快乐。

托马斯·韦伯斯特 《足球赛》 (1839)

现代足球规则尚未明确以前,踢球过程中能否用手碰球总是成为争论的焦点。随着规则的细化,从足球中衍生出的橄榄球,渐渐发展成一项单独的运动。


法国后印象派亨利·卢梭的《足球运动员》描绘的就是一场奇幻的橄榄球比赛,穿着囚服的运动员看起来有点滑稽,画家混淆了真实的视角和尺度,使得作品稚拙和神秘。

亨利·卢梭《足球运动员》(1908)

在毕加索的石版画作品《足球》中,红蓝区分的简单人物在草地上手舞足蹈,争抢着画面中央的黄色足球。毕加索用最为概括的凝练形象描绘了争球的场面,只有轮廓的球员充满活力,简单的画面仿佛使人找回童年的快乐和喜悦。

整体画面抽象、明亮、生动,画中的球员们在充满活力和乐趣的足球场上奔跑,一块块绿色图案代表它们玩耍的草地。明黄色的球在中心滚动,身着红色和蓝色球衣的球员奔跑追逐。他们的身体充满活力,手臂举过头顶,匆忙地协助队友。除了球衣颜色外,轮廓是球员们唯一的特征,这更强调了足球比赛的竞争性。

毕加索 《足球》(1961)

翁贝托·博丘尼(Umberto Boccioni)是意大利未来主义画家,主张在创作中表现运动感。在《玩足球者的物力论》(Dynamism of a Soccer Player)中,除了他在画面中间绘制的小腿外,运动员消失在一个明亮和闪烁的氛围中。

这幅画展示了艺术家在1910年所著的《未来主义绘画技术宣言》(Technical Manifesto of Futurist Painting)中所阐述的原则:“要画一个人,你就不能画本人;你必须渲染其周围的整个气氛……运动和光破坏了身体的物质性。”画中点画的笔触和千变万化的色彩,传达出一位年轻运动员的旺盛精力。

翁贝托·博丘尼《玩足球者的物力论》(1913

在古代中国,踢足球这项体育运动被称为“蹴鞠”,流传下来的有关蹴鞠的古代艺术品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精美。元钱选临摹《宋太祖蹴鞠图》材质为纸本设色,宽28.6cm,长56.5cm,设色淡雅,用线古拙,着重表现众人在蹴鞠运动时的动态,人物形象逼真,对于运动时动态的捕捉恰到好处。

元钱选《宋太祖蹴鞠图》(临摹)

《宋太祖蹴鞠图》就为我们展示了宋太祖等人在军中空闲时踢球为乐的画面。原图为宋代名画家苏汉臣所绘,现已不存于世,无处可觅其踪迹,实为一大遗憾,可幸的是,历代文人墨客都对此图赞赏有加并加以临摹鉴赏,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元代钱选所临摹的蹴鞠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

明代的《宣宗行乐图卷》亦有一部分表现了当时皇帝热衷蹴鞠的景象,和《宋太祖蹴鞠图》不同的是,这幅图卷中宣宗不再亲自参与蹴鞠,而是端坐台上,观看台下蹴鞠艺人表演。古往今来能有一人包场看足球这种待遇的,恐怕也只有当时的皇帝了吧。

《宣宗行乐图卷》

每个时代都有巨星。无论贝利、梅西还是C罗,他们的存在带来的皆是最极致和单纯的快乐。足球令你想到什么?也许是无忧无虑的童年、肆意奔跑的青春或是与好友看球的凌晨。无论哪种场景,足球都一如既往地让人兴奋、沸腾、忘却烦恼,令观者回到最单纯的状态:想要进球、想要赢、想要看到更多传奇和友谊。

精彩推荐

点击下面图片直接阅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丽艺术宫殿”(ID:gh_85b5d13bdb1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