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德明、梅数植这些顶级设计师,如何引领平面设计的未来?

施德明、梅数植这些顶级设计师,如何引领平面设计的未来?





设计届的“超级偶像”

创造平面设计的无限可能


我们时常追问,平面设计的下一个风向标是什么?然而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在观察了众多的流行趋势后,我们发现,视觉设计的本质还是创意和想象力的无限扩展和探索,而那些经典的设计仍对我们启发深远。

因此,我们采访了来自奥地利、美国、英国、荷兰、法国、中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这9个国家的12位设计大师,与他们探讨设计的过去和未来,了解他们对突破性思维的理解,在那些刮起革新性飓风的作品中寻找关于未来的答案。

 

12位顶级设计偶像

引领平面设计的未来


 
在众生喧嚣的时代里,观点和视角参差不齐,我们需要一些专业、清醒和独立的声音。因此,我们采访了12位来自不同国家里的设计界佼佼者,从过去到现在,他们的作品对平面设计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接下来,看看他们都是如何引领平面设计的未来的!  

探索不息,忠于内心  
无限扩展创作的边界  

作为两度斩获格莱美包装设计奖的设计巨星,施德明无疑是众多设计师的绝对偶像。其大胆反叛的设计风格像投进平静湖面的一颗视觉炸弹,在设计界引起强烈反响。


Stefan Sagmeister

施德明  
奥地利平面设计师、AGI会员  
ins:stefansagmeister  

现居美国纽约。他于1993年创立Sagmeister Inc.并担任设计总监,现在任教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研究生院设计系。曾为卢・里德、滚石乐队、大卫・伯恩等众多歌手设计专辑封面,并两度斩获格莱美设计大奖,2013年被授予奥地利共和国金质荣誉勋章,他引人入胜的挑衅性设计重新定义了平面设计师的地位,是众多设计师的精神领袖。


作为新一代设计师的超级偶像,施德明身上存在着某种特质吸引着大家,而这种特质就是面对这千变万化的设计未来探索不息,无限拓展创作的边界。如,早期他两度斩获格莱美奖的音乐专辑设计,但他做到第35张唱片时,发现这件事对他来说已经没有刚开始那么有趣了,感觉自己在这个领域上的探索和分享已经足够了,于是转而投身到非商业项目里,探索平面设计的另一种可能性。


保持创作上的差异化  
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作为美国设计界备受瞩目的设计新星,杰西卡・沃尔什拥有超高话题度,作品几乎赢得了设计界所有的主要奖项。在创意行业中大约只有0.1%的创意机构创始人是女性,而她就是设计界的那0.1%呢!


Jessica Walsh

杰西卡・沃尔什

著名美国设计师、艺术总监  
官网:andwalsh.com  

她的作品几乎赢得了设计界所有主要奖项,包括福布斯的3030岁以下的未来设计顶级创意人Ad Age“十大视觉创意人”。2010年她加入平面设计师施德明的工作室,成为Sagmeister & Walsh的合伙人。2019年她选择独立创立创意机构&Walsh并担任创意总监。她于2016年所创立的“女性,葡萄酒和设计”创意协会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影响力。

Jessica Walsh的工作中,多样性是设计的能量和活力来源,而这也正是未来平面设计所需要的差异化。这一点在她的团队里体现得尤为明显,她会确保团队里有女性、无性别者和有色族群的成员代表,保证团队里的差异化,让更多不同的创意和想法在内部得以碰撞,激发出新的火花,保持创作上旺盛的生命力,生机勃勃、华丽繁盛。


从2D领域跨越到3D设计  
突破载体对平面的限制  

成立于1993年的荷兰设计工作室,Thonik在秉承荷兰设计中极简和理性的风格之上,兼容并蓄了不同国家和语言体系的设计元素,吸收了团队中不同的观点,转化成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独特风格


Thonik

荷兰设计工作室  
官网:www.thonik.nl  

 

Thonik是位于阿姆斯特丹的设计工作室,1993年由妮基・冈尼森和托马斯・威德肖文创立并担任艺术总监。他们曾为荷兰艺术节、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等众多机构设计视觉标识,并担任多项国际设计大赛的评委。


在这个越来越内卷的设计行业当中,Thonik也跟着“卷”了起来,突破了载体的局限,寻找平面设计的更多可能性从2D的平面设计跨越到3D的建筑设计,他们曾遇到了最大的挑战,即在有限的场地里极大可能地创造出很大的空间,并在这个建筑前面设有一道防火梯在平衡功能性和审美性之间,他们用一种元素覆盖了整栋建筑,使其平面部分和阳台保持平衡。


选择最适宜的媒介呈现  
将创意和想法排兵布局  

法国设计师、插画师Alexis Jamet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兴趣,这都体现在他的作品当中,结合传统手绘和数字技术将创意和想法排兵布局。

Alexis Jamet

亚历克西斯・杰梅特

法国设计师、插画家  
官网:andwalsh.com  

 

亚历克西斯・杰梅特是一名现居巴黎的法国设计师及插画家。他的作品风格极具个人风格,作品包括传统媒介和结合工艺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动画短片。他曾与《纽约时报》、爱马仕、苹果等媒体与品牌进行合作。他已获得2021 ADC青铜立方体,2019 ADC Young Guns等众多奖项。

他不仅仅只会做设计,还热衷于制作动画,曾做过许多动画和动态设计作品。但是他并不认为数字技术是设计里唯一的媒介,也无法完全代替传统媒介。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他时常结合传统手绘和数字技术,将每一个想法和创意排兵布局,选择最适宜的媒介呈现他那温暖明亮的作品,做自己创意王国里艺术总监。

要勇于拥抱变化  
直击设计的未来  

立入禁止创始人,中央美术学院老师,多个出圈设计作品的设计师……刘治治身上有着太多的标签,但他无疑是中国设计圈标杆似的存在。在一个炎夏的午后,我们与刘治治连线,畅聊了两个小时关于设计未来化,收获颇多。

Liu Zhizhi

刘治治

立入禁止创始人、中央美术学院老师  
官网:www.studionaeo.com  

 

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平面设计系,2010年至今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2003年与广煜、何君建立MEWE设计联盟,2007年与广煜重组吐毛球工作室,2015年与迷盒、张琦重组立入禁止。他的设计作品曾获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提名奖(2004—2009年),纽约国际艺术指导俱乐部优异奖(2005—2006年)。2010年成为AGI会员。

虽然平面设计领域一直在不断改变,但刘治治觉得好的设计师应该是从中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这种改变是从一个积极的角度上进行的,是物质层面的进化,但平面设计核心的东西还在,只是媒介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还是通过视觉的合理性传递信息,更多的是概念的传递。刘治治认为,设计师要拥抱这种变化,无论是物质上还是观念上的变化,它都带来也解放了更多可能性。

保护原发性设计  
避免设计同质化  

梅数植的作品非常符合当下Z世代的审美偏好,年轻、我行我素、玩世不恭、态度鲜明。保持新鲜的思考和体验对他来说十分重要,他希望大家都可以鼓励和保护原发性设计,探索设计的种种可能性。

Shuzhi Mei

梅数植

702design创始人、艺术总监

ins:meishuzhi  

 

2010年创立702design并担任艺术总监,作品曾获得New York ADC 96届金立方奖、Tokyo TDC 2019、2020 TDC Prize、DFA 2019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特别奖等众多奖项,同时作为发起人联合策划“超级图片”和“大,不小”等展览。他擅长从生活中寻找新鲜和趣味,使设计在生活中发挥更多的可能性。

如今市场上经常会出现设计同质化的问题,当某种设计风格获得大众认可后,市面上就会出现大量相似的设计。平面设计的未来不该在此,梅数植认为真正原发性的设计很难得,也是需要我们去鼓励和保护的,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设计也应该是不一样的,设计师要有自己的风格才能走得久远。

 
 

关注流行,但不要被反噬  
学会自我审视、自我对话  

山口崇多是日本设计界的明日新星,用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将设计、自我和社会三者紧紧粘合在一起,因其设计风格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而备受关注。64期杂志,我们邀请了他来为我们特别设计三款封面,每一款封面都暗藏着他的无限巧思以及对设计未来的看法。

Agata Yamaguchi

山口崇多

日本艺术总监、平面设计师  
ins:agatayamaguchi_colle  

 
日本艺术总监及平面设计师,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设计系,是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JAGDA)成员。他于2021年创立设计工作室Collé并担任艺术总监至今,已获得包括2019年日本包装设计大赛优秀奖等众多奖项。  

山口崇多会在ins上大量浏览各种帖子,也会去他比较感兴趣的东京的商店和参加各种活动,她会一个不漏地确认每周的展览资讯。即使他如此关注流行趋势,但他一直都会提醒自己不要被流行影响太多,要留出自我审视的时间,并建立与自己的作品对话的方法,这才是创作的长久之道。

尊重内心的声音  
凭直觉进击设计未来  

近年来,韩国设计已成为一股瞩目而生猛的力量,其实势头不容小觑,而李在敏无疑是韩国设计中的代表人物,热衷于创造坚实且有价值的视觉武器,凭直觉进击平面设计的未来。

Jaemin Lee

李在敏

韩国设计师

官网:leejaemin.net  

 

韩国设计师,毕业于首尔国立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06年创立Studio fnt并担任艺术总监,2016年成为AGI会员。他曾与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市立美术馆等各种文化机构合作,并担任Typojanchi 2021国际排版双年展的总指导。作品曾入选肖蒙国际海报大赛平面设计双年展、苏格兰平面设计节国际海报大赛等。

 

对于李在敏来说,今天的设计环境已经可以推动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了,设计师不应该只着眼于眼前的设计图纸或屏幕,而是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眼前的项目以及更久远的设计未来,相较于复杂的设计技巧,整体的感受和直觉显然更重要。

 

创意离不开共享的环境  
在团队中挖掘更多的可能  

澳大利亚插画师出身的莫莉・戴森,后来做起了设计并成为了艺术总监,她在设计时往往没有草稿,而是在大量的试错和实验中发现有趣的可能性,在团队工作中挖掘更多的创意、灵感。

Molly Dyson

莫莉・戴森

Anomaly Berlin艺术总监  
官网:mollyrosedyson.com  

 

出生于墨尔本,现居柏林,是创意机构Anomaly Berlin的艺术总监。她在墨尔本大学取得了艺术学士学位,随后在柏林魏森塞艺术学院获得视觉传达艺术学士学位。她的设计风格鲜明,结合艺术与插画,制作出既怀旧又充满未来感的数字图像,已与《彭博商业周刊》、Ace & Tate、AIGA等众多客户展开深度合作。

戴森原本是自由职业者,后来选择加入设计工作室并担任艺术总监。她很享受自己从自由职业到职场生活的种种改变,也是因为跟才华横溢的团队一起工作才让她明白:设计的未来一定离不开创意共享的环境,每个人的创意都能成为他人的灵感来源,才有可能激发创作上的更多可能性。

打造自我风格标签  
建立个人的辨识度  

库尔特・沃泊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以爆炸性的视觉感受备受青睐,获得包括2020年及2019年D&AD等在内的众多奖项。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明显的个人创作风格,大胆前卫、幽默怪诞,具有挑战性意味。

Kurt Woerpel

库尔特・沃泊

美国平面设计师、插画师  
官网:www.kurtwoerpel.com  

 

目前在著名杂志Interview担任自由艺术总监,同时是独立出版品牌TXTbooks的联合创始人。2017年曾任《彭博商业周刊》的自由艺术总监。

库尔特・沃泊无疑是出版界不可忽视的一股风暴,重新设计了由安迪·沃霍尔创办的Interview 杂志,设计风格十分标新立异且极具辨识度。对他来说,无论现在还是未来,设计师都需要打造自我风格的标签,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以自己的经历、审美为中心,设计自己喜欢的作品。

耐心沟通,换位思考  
给予自由的创作空间  

在美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教这双重文化背景下长大的阿里・戈迪尔,作品色彩和谐而强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且又能做到耐心沟通、换位思考,让有色族裔的艺术表达被更多人看见。

Ali Godil

阿里・戈迪尔

美国设计师、艺术家、电影制作人  
官网:aligodil.com  

 

他父母是巴基斯坦移民。他是House of Gül的创始人及艺术总监,曾与包括Adobe、网飞、Facebook在内的许多品牌合作。他的创作风格充满活力、色彩丰富,融合了美国和巴基斯坦的东西方文化背景,别具一格。

阿里・戈迪尔的团队内部有着很棒的氛围和能量,这为他的设计生涯提供了自由和乐趣。他认为作为艺术总监最重要的特质是耐心和换位思考,他与设计师沟通是非常随意、轻松有趣的,在清楚自己的设计方向后会详细地告诉设计师他的想法,再给予他们自由的创作空间,这才能让他们不断成长。  

 
 
 

抛开常规的思维  
从侧面看待事物  

玛丽娜・维勒是英国设计界的领军人物,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电影制作人。她将自己对设计的热爱倾注在日常生活里,喜欢换一个角度看待事物,设计策略灵活多变,颇具巧思。

Marina Willer 

玛丽娜・维勒

工业设计师、首席创意总监  
ins:marina_willer  

 
玛丽娜・维勒是五角星设计联盟的合伙人,拥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平面设计硕士学位,是AGI成员,曾是伦敦Wolff Olins的首席创意总监,多次担任D&AD的评审团主席。她一直被公认为英国设计界的领军人物,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多次获得各种行业荣誉和奖项,包括2018 年入选设计周名人堂,2021年被英国皇家艺术协会授予皇家工业设计师称号等。  

 
 
 
 

 

玛丽娜・维勒喜欢在任何媒体上创作故事,无论是二维且静态的平面设计,还是三维动态的电影制作,对她来说都同样热爱。不过,作为设计师,她会在看电影时特别留意画面的呈现,并从另一个视角来理解故事的叙事方式,抛开常规的思考模式,从侧面看待事物。


 
 
 

 

 

 
 

 
新刊上市  
打开平面设计新气象  

看完这12位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大家都没有感受到每位设计师的风格和思考脉络就像天气一样,变幻莫测、有迹可循。在本期杂志里,我们化身为“天气预报员”,引领读者去探索发现不同的设计理念下显现出来的设计结果,打开未来平面设计的新气象、新思维!


 

银色作为主色调
 
最大程度还原创意  

本期BranD选择了“银色”这种中性色作为本期杂志的主色调,希望减少对作品呈现的干扰,最大程度地还原创意。此外,我们在前16页特别定制印单黑+Pantone877C,第16页之后选择了双面印四色,打造扑面而来的视觉炸弹!

惊喜的插页设计
 
让创意自由流淌  

独一无二的设计呈现一直是BranD的独特DNA,每期都能带给读者意料之外的惊喜和启发。本刊特别采用了24页双面印5色插页小设计,选用防刮花的进口铜版纸,让创意自由地流淌!

附赠限定款插画日历
 
开启你的设计新气象  

在封面的装帧的结构上,我们特别增设上折勒口,定制烫银、烫黑和击凸工艺,把2023年的限定款日历隐藏其中,希望读者可以在新的一年开启新的气象!

     


     

内页欣赏

 
 
 
 
 


编辑 | blingbling   图片 | 源自各大设计师社交媒体   

本图文所展示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资讯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为品牌资讯分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uelle”(ID:gh_b99201931975)。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