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节点| 疫情下的追踪采访——孙策在北京

世纪节点| 疫情下的追踪采访——孙策在北京

编者按

原以为会逐渐消停的疫情反而诡异的愈演愈烈,向着难以想象的方向发展。2022年以来大家看到、听到太多现实到超现实的信息,积压了太多的情绪无处宣泄。在制作了多期针对海外华人艺术家的“世纪节点”系列专访之后,是时候让我们回头来关注下身处国内的艺术家们,看看他们在特殊时期中的生活与创作状态,听听他们真实的声音。



孙策,艺术家,1982年生于沈阳。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11年推出“移动山水”系列受到学术界关注。近期作品“空白”系列探讨绘画空间的生成问题。即:如何将实践个体的独特经验与中国传统美学相合以产生具有现代性与传统美学双重基底的绘画空间观。孙策的作品在国内外重要机构画廊进行展览,如(个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学有缉熙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国美艺术基金会,Isgo Gallery(香港)。(群展):林大画廊,索卡画廊,布睿克艺术空间(意大利),Hi艺术中心等。曾获得新锐艺术奖(2007),Artand年度杰出艺术家(2015),新星星十周年艺术家奖。同时孙策分别于2013,2014,2019年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高校举办学术演讲。主要收藏(机构):广东美术馆,西门子集团,希拉里基金会等。(个人):曾琼女士,张锐先生,郑闻先生,董国强先生,汪海涛先生等。

孙策作品

自然物(亚麻布)36号 

160×140cm 

亚麻布综合材料 

2021

Q:非具象研究中心

A:孙策

Q:2021-2022年,您主要在哪几个城市度过?有没有过做核酸和被隔离的经历?

A:这几年主要还是在北京度过,大多时候是家到工作室两点一线。2021年因为展览原因去过两次上海。四月底因为北京顺义的疫情波及到工作室,本来已经在家隔离两天了。后来经过反复确认工作室具体地点不在要求居家隔离的行政区,解除了居家隔离,虚惊一场。

2022年顺义李遂工作室某天。



Q:北京这一段时间的疫情反复,管控加强,目前的生活有没有受到很大影响?

A:工作室所在位置于两个封控区域之间,十几天没有去了,这几天应该有所松动。生活上比较规律,主要是做忙着核酸和买菜。

Q:现在你的生活与工作节奏是怎样的,用于创作的时间多吗?

A:四月份之前主要在工作室弄作品,偶尔见见朋友,一年出两三次展览差。最近工作室去不了,剩余的时间作一些访谈对话以及艺术评论的事情。


2021年北京,与朋友们在一起。

Q:作品中是否有哪些令人兴奋的新的变化?这两年来展览参加的多吗,哪个展览让你感觉最有意思?

A:剧烈的兴奋感比较少了,更多的是在实践工作中获得的充实感。还有就是考虑作品序列之间的联系以及作品内部的合理性,也就是说作品是如何转折和展开的。一段时间要跳出来反观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太自恋或者太保守了。2021年和艺术家黄启佑在上海杰铭画廊作了一个双个展。后来好友姜丹丹博士组织了一场关于“如何思考风景”的讨论,还是蛮有趣的,之前没有从风景这个角度考虑过我自己的创作。

《如何重返风景》研讨会海报


姜丹丹博士主持《如何重返风景》研讨会。

2021年上海亦飞鸣美术馆


Q:目前上海的疫情、俄乌战争等一系列社会事件牵动着所有人的目光和注意力,这些有没有让你对于未来有所担忧?

A:这一两年坏消息太多了,包括铁链女事件,上海疫情百姓的遭遇,俄罗斯对主权国的入侵。每一件都直穿人心。最让人感到绝望的,除了这些事情本身是发现人们对于最基本的善恶是非是如此的撕裂。你会发现“人之为人”并没有一个形而上的基础,这是驱之不去的忧虑的根源。

Q:最近看过的哪个展览、书籍或电影令你印象深刻?

A:最近在看奥登的《染匠之手》,刚刚看完他的《序跋集》。里面有很多对于诗歌创作非常冷静和理智的思考。我觉得今天艺术家喜欢依靠激情和灵感。当然灵感很重要,但灵感不是可以依靠的东西。另外就是诗人多多给我推荐的一本书,法国哲学家潇沆的《解体概要》,读完的感觉怎么说呢,震撼!

多多说要拍一张个人照片,随手用拍了好几张,最满意这一张。

Q:令人不安的氛围中,有没有让你感到欣慰或惊喜的事情发生?

A:令人欣慰的是:春天还是来了,花开了,女儿高了。

女儿妮妮在很认真的喝一种饮料。



Q:在一个如此混乱和充满未知的时刻,艺术可以做什么?

A:艺术是旁观者,是记录者。它以它自己的方式把世界记录在案。

孙策作品

空色90号

360×250cm 

木板综合材料 

2021



Q:请用一句话概括对2022的感受。

A:奶奶的,终于还是赶上这一波儿了...

孙策作品

空色110号

142×88cm

木板综合材料

2021









文字统筹:于海元

图文编辑:梁斯彦





第二期“表现与抽象艺术高级研修班”已经于4月2日正式开课。因为疫情等方面原因,高研班目前采用线上授课,冯良鸿、孟禄丁、谭平、方振宁等导师将先后带来线上专题讲座。高研班也将视疫情发展和学校相关规定,适时转入线下现场教学。如欲了解下期招生情况,请关注以下信息并电话咨询。


(招生简章详情请查询网址:https://www.cafa.edu.cn/st/2021/81221322.htm,或点击“阅读原文”)。

招生咨询电话:010-64771253

负责人电话:丁老师  18612179293(微信同号)

负责人邮箱:337637359@qq.com

通信地址: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中央美术学院5号楼F2-21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具象艺术研究中心”(ID:gh_bc2a6a8d22b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