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节点|疫情下的追踪采访——盛天泓在德国杜塞尔多夫

世纪节点|疫情下的追踪采访——盛天泓在德国杜塞尔多夫

编者按


疫情尚未过去,“奥密克戎”仍在肆虐。两年间,世界格局与人类的生存状况已经发生深远改变——疫情——毫无疑问成为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节点”。


在虎年开春之际,我们采访了世界各地的华人艺术家们,请他们就疫情、艺术、生活等个人以及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来聊聊各自的看法;或许从处在不同地域不同状态下的艺术家们的反馈之中,我们可以构建起一个更少偏见和猜忌的疫情之下的世界图景,并以此来反观我们今日真实的生存状态。


盛天泓

1973年出生于浙江宁波

现在工作于中国和德国

参加过各国美术馆联展

在中国和德国举办画廊个展

2004年来参加世界各地艺术博览会

Q:非具象研究中心

A:盛天泓

Q:2021年您主要在哪个城市度过?走访过几个城市?旅行要核酸吗?有没有被隔离的经历?


A:去年2021年我一直在杜塞尔多夫家里呆着,疫情起伏,保险起见,很少走动,直到接种完两针辉瑞疫苗,才开始去本地乒乓球俱乐部打球。听大家讲回国隔离不容易,加上机票难买,还是原地不动。

从来没有耐心留长发,因为疫情,理发店关闭很久,留成了长发。


2021年6月约到荷兰边境去接种辉瑞疫苗第一针


在家用乒乓球自我训练器练习

在俱乐部和大家打球


Q:当地人对疫情的认知和防范是自觉主动的,还是被政府管控强行的,理解和配合度如何?


A:防疫政策是医学专家和政治家一起协商出来,然后各个联邦州根据自身特点再有所调整,大部分德国民众遵守政府的决定,也有反对防疫政策的民众,他们会申请抗议游行。

反对防疫政策的游行者

柏林妇女半裸运动的游行,后背写着“我不是你的情色”

Q:疫情下的生活是否改变了你的某些认知?


A:疫情还是紧急的,这个时间段下面,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特点变得异常清晰,每个人的性格也十分明显。

女孩和鹦鹉

Q:听说现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完全放开了,你会有担心吗?


A:我不担心完全开放的地区,比如丹麦和英国,那里太多人接种了三剂有效疫苗,同时有大量康复者,如果未来再遇到紧急情况,当地政府也会做出应对措施。

座驾:奥地利产自行车

Q:这一年用于创作的时间多吗?画了多少画?


A:画了不少小红画。疫情是紧急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画画,很兴奋。

小红画组合

小红画和乒乓球

裸体口罩打乒乓

争顶头球

八个德国国足运动员

Q:这一年参加的哪个展览让你感觉最有意思?


A:参加南京FFA艺术中心的联展,画廊主的认真让我很欣赏。

毕加索写出中文:保持你的本色!

老年毕加索

德国前卫生部长

领导和专家

北京地铁疫情管理员

被判刑的蜡笔小球

Q:这一年看过的哪一个展览、书籍或电影令你印象深刻?


A:读到霍金写的《大问题,短回答》,讲到更大时空状态下的宇宙问题,换一个宏观视角,很有启发。

回忆宋庄原玫瑰小镇咖啡馆

Q:这一年来生活中最大的惊喜是什么?


A:疫情困难下德国官方和社会对民众的帮助,让人觉得温暖。

Q: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你对2021年的感受或2022年的寄望。


A:我希望2022年秋冬新一波变异病毒潮变得弱下来,也希望中国官方多为具体民生考虑。


虎年年夜饭



文字统筹:于海元

图文编辑:梁斯彦





第二期“中央美术学院表现与抽象艺术高级研修班”目前已经开始面向社会招生,将于寒假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燕郊校区)正式开课,具体开课时间待定 。


(招生简章详情请查询网址:https://www.cafa.edu.cn/st/2021/81221322.htm,或点击“阅读原文”)。

招生咨询电话:010-64771253

负责人电话:丁老师  18612179293(微信同号)

负责人邮箱:337637359@qq.com

通信地址: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中央美术学院5号楼F2-21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具象艺术研究中心”(ID:gh_bc2a6a8d22b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