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节点| 疫情下的追踪采访:康文峰在上海

世纪节点| 疫情下的追踪采访:康文峰在上海

编者按


原以为会逐渐消停的疫情反而诡异的愈演愈烈,向着难以想象的方向发展。2022年以来大家看到、听到太多现实到超现实的信息,积压了太多的情绪无处宣泄。在制作了多期针对海外华人艺术家的“世纪节点”系列专访之后,是时候让我们回头来关注下身处国内的艺术家们,看看他们在特殊时期中的生活与创作状态,听听他们真实的声音。



康文峰

生于甘肃甘谷,画画、策展、年代美术馆执行馆长,自幼喜好书画篆刻,先后在兰州、上海、北京、温州工作生活,先后就读于兰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

Q:非具象研究中心

A:康文峰

Q:2021-2022年,您主要在哪几个城市度过?有没有过做核酸和被隔离的经历?

A:平时在北京,因为展览工作和创作计划,分别去了温州、甘谷、临夏、景德镇,最近一直困在上海,哪也去不了。核酸、抗原做了多少次我也数不清了,封控就是要求足不出户,相当于隔离吧!


翻倒的花围栏

遗弃的玩偶

武夷路

Q:国内这一段时间的疫情反复,管控加强,目前的生活有没有受到很大影响?

A:原本计划在国外的两个展览取消或延后,出差困在上海,从3月30日开始封控到现在已经52天了!生活和以往彻底不同,自己面对自己,每天首先要想一下有什么能吃,哪个不能久放就先吃哪个,然后再安排一天的工作学习、创作锻炼等。


武康大楼

小区门口

写完的笔芯和笔记本

Q:现在你的生活与工作节奏是怎样的,用于创作的时间多吗?

A:封控一开始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每天也画张小画,线上对接一下工作,和朋友聊聊天,做做饭一天就过去了。后来没想到封控遥遥无期,朋友圈各种让人无语的事接连不断,就感觉这个时候熟视无睹地画画就没劲了!然后就调整节奏和状态,也在反复问自己,画画和艺术到底是为了什么?还是熟视无睹的为了展览?为了收藏?第一次在封控的无奈中感受到艺术如此渺小和无力,甚至是自私!


大葱的日常

在疫情封控状态中,画不画不是最重要的,我感觉在场的记录和反思比画更重要。自我固有的很多思维习惯也需要重新质疑和调整。每天也会拿出3、5小时学习哲学,学习笔记写满了整整一本速写本的正反面,对着每天发生的现实问题,不断让我的思维加速动荡。这个时候,我感觉思维认知和明辨是非比画画更重要。

现成品利用

自制红酒杯和卷纸笔记

Q:作品中是否有哪些令人兴奋的新的变化?

A:谈不上有什么令人兴奋的新变化,只是不想有些事很快又被遗忘,不再执著于要不要画一张画。在封控中,不能混日子打发时间,不能自我消沉,而是用更多元的艺术方式记录和表达,比如纪实摄影、视频、文字、现成品收集、装置草图等方式,总之,我身在其中,就不能视而不见。当然,如果一开始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构想最好。

足不出户,我在楼顶兜圈圈


风不住法桐生长

Q:这两年来展览参加的多吗?哪个展览让你感觉最有意思?

A:基本没有,这几年主要是不断在做作品,原有的展览计划也因为疫情有所影响,给其他艺术家做的展览倒有几个。这几年给自己的计划就是要不断突破自己,继续多出作品,不能为展览赶作品,顺其自然。

康文峰作品

继续吃包子

康文峰作品

没完没了没有尽头


Q:目前上海的疫情、俄乌战争等一系列社会事件牵动着所有人的目光和注意力,这些有没有让你对于未来有所担忧?

A:我对未来几年并不乐观!但相信未来最终会好起来,我相信自然法则,起起伏伏都有内在规律,它到一定时候会出现相对应的力量协调平衡。我们和艺术都太渺小,还是看远点,不要只看眼前,不要随波逐流。

江山如此多娇

Q:最近看过的哪个展览、书籍或电影令你印象深刻?

A:最近没有看展览,最近读了随身携带的《金刚经》,也在网上学习《西方现代哲学》网课,平时看电影少,看完也像刷短视频一样忘了。


白色门卫

19:00的街道

核酸和相互防护

Q:令人不安的氛围中,有没有让你感到欣慰或惊喜的事情发生?

A:欣慰可能就是在疫情困难中很多朋友的关心和惦记。没有什么惊喜,只有一次又一次的惊讶!

康文峰作品

2022年4月,上海的春天。请不要让土豆变绿,更不要让土豆发芽,因为我们没有播种的土壤。

Q:在一个如此混乱和充满未知的时刻,艺术可以做什么?

A:前面我说艺术很渺小无力,但如果艺术不只为了工作营生,而是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这个时候对自己是有意义的。首先是可以自愈内心;然后就是用记录和表达对抗遗忘;最后是,成为一种不可复制、丰富多元的自我存在状态。


康文峰作品

越乱越黑

康文峰作品

谷雨无雨,满地泥泞

康文峰作品

黑夜里看不见雨滴,却能听见哭泣者的泪滴

康文峰作品

红色意味着生命,有时候也意味着失去生命

Q:请用一句话概括对2022的感受。

A:按计划2022年还都没有开始,怎么就要说总结感受呢?希望别再这么“2”下去了!



满大街都有当代杰作

四月菊花五月败…



文字统筹:于海元

图文编辑:梁斯彦




第二期“表现与抽象艺术高级研修班”已经于4月2日正式开课。因为疫情等方面原因,高研班目前采用线上授课,冯良鸿、孟禄丁、谭平、方振宁等导师将先后带来线上专题讲座。高研班也将视疫情发展和学校相关规定,适时转入线下现场教学。如欲了解下期招生情况,请关注以下信息并电话咨询。


(招生简章详情请查询网址:https://www.cafa.edu.cn/st/2021/81221322.htm,或点击“阅读原文”)。

招生咨询电话:010-64771253

负责人电话:丁老师  18612179293(微信同号)

负责人邮箱:337637359@qq.com

通信地址: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中央美术学院5号楼F2-21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具象艺术研究中心”(ID:gh_bc2a6a8d22b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