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节点| 疫情下的追踪采访——蔡广斌在上海

世纪节点| 疫情下的追踪采访——蔡广斌在上海

编者按


原以为会逐渐消停的疫情反而诡异的愈演愈烈,向着难以想象的方向发展。2022年以来大家看到、听到太多现实到超现实的信息,积压了太多的情绪无处宣泄。在制作了多期针对海外华人艺术家的“世纪节点”系列专访之后,是时候让我们回头来关注下身处国内的艺术家们,看看他们在特殊时期中的生活与创作状态,听听他们真实的声音。




蔡广斌
198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当代水墨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2014年获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水墨艺术家”提名奖。
作品主要收藏:
国际:巴黎 Sylvain艺术收藏、瑞士Origo家族基金会、荷兰哈特曼艺术博物馆、Gudehouhaoshi纽约、威尼斯奎里尼基金会博物馆、新加坡艺塑馆、联合国欧洲总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日本长野现代美术馆、瑞典王室马德琳公主艺术基金会、美国华美博物馆、美国加州电视传媒等。
国内: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华府艺术中心、浙江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合美术馆、成都现代艺术馆、今日美术馆、北京民生美术馆、喜马拉雅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上海中国画院、天仁合艺美术馆、黑龙江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等。


疫情中,居住区封闭管制。

Q:非具象研究中心
A:蔡广斌


Q:2021-2022年,您主要在哪几个城市度过?有没有过做核酸和被隔离的经历?
A:除了参加的展览开幕式需要前往其他城市,其余时间我基本都在上海,去年底在福州路春美术馆举办了蔡广斌“近作品鉴”展。近两月每天一到两次核酸与抗原检测,目前还没有被隔离的经历,也希望以后尽量避免。

2021蔡广斌近作品鉴展现场
凝视.2021-01
水墨
97×180cm
影像
183×180cm
2021

2021蔡广斌近作品鉴展现场
凝视.2021-a9
水墨97×180cm
影像183×180cm
2021
Q:国内这一段时间的疫情反复,管控加强,目前的生活有没有受到很大影响?
A:最近上海疫情管控非常严厉。我比较幸运,在封闭开始的时候,我正好住在花王路工作室,工作室的食物和物资很充足。而且,目前仍旧保持每天画画的生活,和很多人相比起来,我受到的影响已经很小了。



延续封闭,坚持制作作品中。
Q:现在你的生活与工作节奏是怎样的,用于创作的时间多吗?
A:今年有两个个展。一个是六月中旬在“广东美术馆”与另外两外非常优秀的艺术家一起同时三个展;另一个在十月底“艺术长沙”,与我非常尊敬的一位抽象艺术家一起举办双个展。所以现在几乎大半部分时间都在创作。每天早上起床后,吃点东西,看一看新闻和朋友圈的信息,然后就开始一天的工作。

蔡广斌于疫情隔离期制作
肌肤.目光以及抚摸 水墨作品之一
2022.3.2
花王路工作室

Q:作品中是否有哪些令人兴奋的新的变化?
A:可能和人生到了耳顺之年这个节点有关,现在画画更加自然随心性了。仍旧日常间关注我所感兴趣的人物内心如何在社会这个大框架被塑造的话题。现在这个时代和10年前完全一样,信息源太多了,大家的关注也不会形成某个“中心”。所以我自己想让画画这个事更加自然一点,有一个大的话题和图像在我脑海里形成切割,然后我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蔡广斌作品
呼吸-利兹01(复件)
水墨
97×180cm
影像
97×180×2cm
2021


Q:这两年来展览参加的多吗?哪个展览让你感觉最有意思?
A:个展的数量和以前没什么区别。其实今年“艺术长沙”的个展很早就确定下来了,广东美术馆的个展也准备了一段时间了,均是两年来的作品。群展方面,受疫情影响较大,很多群展即使参加了,也很难到现场。不过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困境,我觉得大家都在承受。(如果一定要讲哪个展览让你感觉最有意思——也最有意义,那么我觉得去年十月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策划的“存在之境”首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此展为近年国家级博物馆主办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收藏展。涵盖了装置、影像、行为、架上绘画、当代水墨作品

蔡广斌作品
2020.3-心理(复件
水墨宣纸
98×180cm
2020

蔡广斌作品
2020.关于妥协01
水墨
120×200cm
2020



Q:目前上海的疫情、俄乌战争等一系列社会事件牵动着所有人的目光和注意力,这些有没有让你对于未来有所担忧?
A:挺担忧的,但是这个话题又是很敏感而复杂的话题,我在这里也不方便多说。

2021.11医住长海医院,同病房老者认真吃早餐,两日后离世。



Q:最近看过的哪个展览、书籍或电影令你印象深刻?
A:比较杂乱,最近一直封控在家,没有机会看展览。但的确总是放着影片!习惯这样,我还是会对历史题材及传记式的电影更感兴趣,也有些纪录片。
看了战宇婷研究福柯的《另类空间》的文章《异托邦》。

蔡广斌作品
人设.a01
影像
2022.3.7
疫情期上海闵行马桥

蔡广斌作品
人设.a02
影像
2022.4.29
上海疫情隔离期蔡广斌宅居

Q:令人不安的氛围中,有没有让你感到欣慰或惊喜的事情发生?

A:惊喜的事情现在变得很日常。比如说,突发联想尝试用现有的食材做一个新的菜,带来的成就感很开心。


蔡广斌作品
中国山.形态02
水墨宣纸矿物质颜色
97x180cm
2020

Q:在一个如此混乱和充满未知的时刻,艺术可以做什么?
A:如果认真的说,我觉得比较难,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当然,我也在做几个系列的作品,用心的。因为好的艺术不但可以今天,更可以留给未来。


疫情中,部分作品完成装裱。
Q:请用一句话概括对2022的感受。
A:努力生活。

搬回闵行区花王路宅居,因疫情封控至今。






往期回顾:

世纪节点 | 疫情下的追踪采访:李迪在宁波

世纪节点 | 疫情下的追踪采访:乔加在北京

世纪节点 | 疫情下的追踪采访:孙策在北京

世纪节点 | 疫情下的追踪采访:王衍成在法国巴黎

世纪节点|疫情下的追踪采访:奚建军在英国伦敦

世纪节点|疫情下的追踪采访:盛奇在英国伦敦

世纪节点|疫情下的追踪采访:吴少湘在奥地利克拉根福/德国柏林

世纪节点|疫情下的追踪采访:朱其在美国纽约

世纪节点|疫情下的追踪采访:倪军在纽约/北京

世纪节点|疫情下的追踪采访:盛天泓在德国杜塞尔多夫

世纪节点|疫情下的追踪采访:林菁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世纪节点|疫情下的追踪采访:张爽在美国旧金山

世纪节点|疫情下的追踪采访:徐赫在德国柏林

世纪节点|疫情下的追踪采访:袁佐在美国波士顿

世纪节点|疫情下的追踪采访:方振宁在日本横滨



文字统筹:于海元

图文编辑:梁斯彦





第二期“表现与抽象艺术高级研修班”已经于4月2日正式开课。因为疫情等方面原因,高研班目前采用线上授课,冯良鸿、孟禄丁、谭平、方振宁等导师将先后带来线上专题讲座。高研班也将视疫情发展和学校相关规定,适时转入线下现场教学。如欲了解下期招生情况,请关注以下信息并电话咨询。


(招生简章详情请查询网址:https://www.cafa.edu.cn/st/2021/81221322.htm,或点击“阅读原文”)。

招生咨询电话:010-64771253

负责人电话:丁老师  18612179293(微信同号)

负责人邮箱:337637359@qq.com

通信地址: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中央美术学院5号楼F2-21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具象艺术研究中心”(ID:gh_bc2a6a8d22b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