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胜利之吻照片,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可人们并不关心,它是哪一位摄影师拍摄的,而只关心他是摆拍,还是抓拍的。
有人说这张照片是摆拍的,理由是,你看那个动作是多么的标准。也有人说是抓拍的。反正,两派是各不相让,已经争论了几十年。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只要知道摄影师是谁,听听摄影师是怎么说的,事情不就真相大白了吗?
拍摄这张照片的摄影师,是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他被人称为“新闻摄影之父”。
他也是纪实摄影报道的先驱者之一。他曾采访希特勒的上台,拍摄意大利入侵前夕的埃塞俄比亚的著名系列照片,也拍摄过许多名人,还拍摄了不少百姓的肖像。
那是1945年8月15日,二战对日胜利纪念日的时代广场。
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正好也在时代广场。
他解释道:“我看到一个船员,在沿街奔跑,拥抱他见到的每个女性。无论她是一位祖母,还是矮胖的、瘦小的或是年老的,这些都无没有分别。
我拿着我的莱卡相机,跑到了他的前面,并越过我的肩膀往回望。突然,在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一个白色的身影被抓住了,于是我转过身,拍下了他亲吻护士的那个瞬间。”
艾森斯塔特对这张不朽的照片,感到十分的满足和欣慰。
这张照片的意义,就是告诉人们,胜利的喜悦已经让人们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感,人们只管把喜悦情感尽情地释放。
其实,在拍摄胜利之吻之前,他已经拍摄了,大量的离别亲吻的照片。
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1898年12月6日 - 1995年8月4日) 出生于西普鲁士德斯超镇,一个商人家里。
1906年全家迁往柏林。
1942年入美国籍。是美国著名摄影家、摄影记者。
早期,他采用印象派的绘画手法进行摄影,后来受到萨洛蒙和其他抓拍摄影家作品的影响,开始了直接的人物写实摄影,并练就了娴熟的抓拍手法。
1929年,成为职业摄影家,并因其刊登在《柏林画报》上的作品而名声大振。
你看,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是一位街头抓拍高手。他能够抓拍到胜利之吻最精彩的一瞬间,一点也不奇怪。
1935年,他移居美国,翌年就被《生活》杂志聘为专职摄影师。
因为,为《生活》杂志拍摄了大量的优质的新闻照片,而被人称为“新闻摄影之父”。
艾森斯塔特,对摄影所投注了巨大的热情。他曾经这样说道:“我喜欢照相,我活着就是为了要拍照。
在摄影事业上,我永远不想退休。如果有那么一天,我老得实在走不动了,那么我还可以坐在椅子上,抱着三脚架,装上长焦距镜头,拍拍天上的飞鸟呢!”
他的这段话,不仅有对摄影的执着,也有对衰老的无奈。这也是现在很多摄影人,共同的心声。
“照片,并非用相机去拍摄的,是用眼!”
艾森斯塔特的意思是,只要还能看见,就不会停止拍摄。
艾森斯塔特曾有超过90幅作品,用于《LIFE》杂志封面,超过2500幅作品被刊登于该杂志。
艾森斯塔特为玛丽莲·梦露拍摄的一组人物摄影。让人感到玛丽莲·梦露的放松、自然,给人一种人人都能亲近的亲切感。
这或许也是所有玛丽莲·梦露的照片中,最好的一组照片。
对于我们当代的摄影人,最应该像艾森斯塔特学习的是,他的谦卑和仁慈。
他从未因为自己拍摄出了伟大的摄影作品而骄傲。
艾森斯塔特说:“人们常常不把我当回事,因为我携带着很少的器材并且动静很小。
我1949年结婚的时候,我的妻子曾经问过我,你真正的相机在哪里呢。”
他说:“我决不携带一大堆器材,我的座右铭始终是——尽量保持简单”。
摄影,尽量保持简单!
你做到了吗?
..................................................................
推荐阅读:
10,照片,如何讲故事?
11,摄影,抓住各种巧合!
12,摄影,有一条捷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摄影大师的秘密”作者:Kkk刘凯(ID:wfyk639)。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