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仿。从色彩、构图到调子,都是模仿古画或名家给画,总之是模仿别人的东西。
2、重复。不仅复制别人的东西,有些画家还不断复制自己的东西,同样的构图、同样的造型(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同样的技法,不知画了多少张,因为他们有“名气”,就是同一张画,也可以不断卖出好价钱。
3、甜俗。什么是俗?迎合大众浅层次的心理需求就是俗,因为现在整个社会民众的审美水平不高,特别是普通民众对绘画作品的鉴赏能力有限,所以行画都画得“好看”,他们喜欢把画面磨得很圆、很滑、很平、很细,咋一看构图丰富、色彩艳丽、看上去很有“意境”,细看则千篇一律,基本雷同。总体而言,山水画是堆积而成,花鸟画是花梢的、书法则是油滑的。
4、随意。还有一类行画是江湖画家所作,他们连基本的造型能力和笔墨技能都没有,完全靠忽悠,走的是旁门左道,其画胡涂乱抹,还美其名曰“修心养性”、“逸笔草草”、唯我独创,这个就连“甜俗”的层次也达不到了,只能归于恶俗。
1、绘画性。作品是画出来的、写出来的,而不是制作出来的;在构图上别有风味,笔墨、色彩的运用非常扎实、巧妙,有绘画感,画面气韵生动,意境幽远,开创不一样的审美视角,给人独特的审美体验。花鸟画,人物画有神气,山水画有灵气。
2、独立性。画家不被政治、时尚、环境、金钱所左右,他不会为了迎合大众的喜好而轻易改变,坚持表达自己的审美观和时代感受,有独立的品格和审美价值观。
3、个性。画家不重复前人和自己,既继承传统、吸收别人的东西,又有自己在绘画语言、技法和符号上的个性表达,每一幅作品都
1)画家的作品往往是先有文学构思,再通过采风速写、摄影(现代画家做法)、 然后倾其心血,以具有个性的绘画语言表现在画布上的结果;行画则是画家作品的临摹品,往往只是形似,甚至连形似也不能达到。
2)画家一般有深厚的艺术修养,有坚实的素描色彩透视构图等绘画基础及艺用 人体解剖知识。表现人物时,肌肉骨骼及皮肤衣饰的质感很强;行画只是画虎画皮不画骨,照葫芦画瓢,肌肉骨骼含糊,没有质感。
3)画家用色有“冷暖”变化。即使是局部,如一侧面部、一只手也可以看到有 冷暖色调的运用,色彩更符合观察得到的事实;行画往往不会运用冷暖色调。如人体的面部、手等,整体用蜡黄色或所谓 “肉色”涂抹,
4)画家在作品上往往留下笔触,笔触有立体感。其实,笔触也是一种绘画语言;行画往往抹平,颜料较薄较平匀。
5)画家一般在质量较好的亚麻布上创作油画;行画为降低商品的成本,则用行画布。行画布一般是化纤混纺品。现在也有行画用亚麻布的,但行画用亚麻布的质量较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美术观察”(ID:pyyjb12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