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的热播
再一次带火了宋人的生活
赵盼儿哪里只是一位点茶高手?
她分明就是北宋第一收藏家
拥有藏家的眼力、文人的审美
关键是,还美得动人心弦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
赵盼儿是如何玩转收藏的
眼光毒辣的观众们,也许在看剧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茶室中的字画。
这些字画有南唐徐熙的《雪竹图》、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五代巨然的《万壑松风图》等等。
通过这些格调高古的画,我们便可以发现赵盼儿拥有不俗的审美。
那么,为何一个官伎会拥有这样的艺术眼光呢?这得从她的过去讲起。
这种底气还来自于她的技能加持。
赵盼儿的拿手绝技是宋式点茶,在剧中,常见她高举执壶注水入盏,动作利落,手法一气呵成,看客无不感叹。
除此之外,赵盼儿还拥有毒辣的识人断物的眼力。
好友宋引章带着新交的男友周舍前来相见,她在不足片刻之余,就当面拆穿周舍的渣男属性。
而在面对诗书字画时,赵盼儿藏家的眼力就显现出来了。
比如贯穿剧情的《夜宴图》,原为赵盼儿的收藏之一,后来转赠他人,因急需用钱,她凭借残留的记忆力,详细地向顾千帆描绘出了画卷的细节。
比如画是谁所作,尺寸多少,绫裱用的材质,以及什么木头的卷轴,画上的主题,主人客人所在的位置...这样超强的记忆力,让人细思极恐。
不仅如此,她还在紧要关头,默画出了整幅夜宴图全卷,可见她的艺术修养之高。
而对于焚香、挂画、插花、点茶这些四般闲事,赵盼儿也能信手拈来。
作为一名官伎,她对鉴定收藏有着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判断方法。
这样一个有颜有才的女子,谁能不爱呢?
为何赵盼儿对青瓷情有独钟?我们先来看看不同年代的主流瓷器吧。
在宋之前,瓷器主要强调的是色彩,以唐代三彩和长沙窑点彩最为典型。
宋之后主要强调的是工艺,如元代青花、明代釉里红,或清代珐琅彩等。
青瓷在宋朝并非昙花一现,从原始青瓷开始,它始终贯穿在历朝历代,却很少成为其他朝代的中心。
宋代选择青瓷,这得从文艺帝宋徽宗说起。
蒋勋曾这样点评过宋代的审美:宋朝就是最早的极简,领先世界一千年,而一个时代只有真正的强大与自信,才敢以简约示人。
在这样强大的背景之下,赵盼儿对瓷器的挑选可反映她内心中文人的审美。
她的优雅之下藏着的是一种含蓄内敛、光而不耀的美。
从字画收藏到瓷器审美,赵盼儿拥有藏家的眼力、文人的审美。
从一个时代来看,这是只有宋代才能熏陶出来的东方美,美得不俗不艳,美得接地气、有风骨。
有人说:宋代的审美是一种柔弱的真空之美,美的不真实,真的是这样吗?
《梦华录》正好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部剧将北宋的审美与生活融合的恰到好处,物以致用才是美的持续生命力。
我们通过赵盼儿的日用茶器:茶碾、茶釜、茶盏、汤瓶、茶托...来了解点茶和斗茶,去发现北宋文人的生活雅趣。
如今,当我们用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去回望宋朝,那是一个极其开放而浪漫的时代,是藏在赵盼儿吉光片羽般诗意的日常之中。
对于北宋的美,你的理解是什么?
欢迎你的留言分享
《梦华录》中,刘亦菲没有演出来的22个北宋真实瞬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家APP”(ID:idongji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