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资讯丨“无尽:当代木结构实践展”于上海成功举办!

设计资讯丨“无尽:当代木结构实践展”于上海成功举办!


// 设计资讯



无尽:

当代木结构实践展

指向未来的

现代木结构

建筑





2022年11月30日,由加拿大木业(Canada Wood China)主办、“设计深圳”媒体合作伙伴《城市 环境 设计》(UED)策划、孙宁卿、薛迪主持/总策划的“无尽:当代木结构实践展”在上海市徐汇区云锦路300-2号如期开幕!

“无尽:当代木结构实践展”在11月30日至12月4日五天的常设展内,展现了包含恩施彭家寨项目西塘市集上的美术馆雪游龙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天府国际会议中心树蛙部落圆形和三角形木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嘉善)企业交流服务基地等项目在内的十多个国内外高水平的现代工程木结构建筑。













在“无界”、“无限”、“无碳”三个主题展区的框架下,展现了渐进式的现代木构建筑的完整生命谱系,以及其所构造出的绿色低碳的未来图景。展览之外,每天通过沙龙、对话、亲子手作活动、线上直播互动等云端与实体展示交互的方式,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重新唤起了木结构于当代人心中的记忆,并获得行业内外各方高度评价,也为急剧降温的上海带来了一场温暖而真实的建筑文化体验!

本次展览特别得到了加拿大驻上海总领事馆和加拿大艾伯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协办单位包括罗托Rothoblaas、上海绿建、度向建筑、成执设计。另外还要重点感谢特别合作方青年建筑、远届、那行空间、群岛BOOKS书店、+ING过道展厅、筑格传媒的大力协作。特别鸣谢来自石上纯也建筑设计事务所、NASCA一级建筑士事务所、李兴钢建筑工作室、深圳汤桦建筑设计事务所、山水秀建筑事务所、创盟国际、华中科技大学李保峰教授工作室在内容和工作上的合作和支持。


指向未来的现代木结构建筑

开幕式与嘉宾致辞

01




11月30日上午10:00启动的展览开幕式,到场嘉宾有:加拿大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兼商务专员Song-Min Cho(赵诚敏)先生,加拿大艾伯塔省代表罗颖女士,加拿大木业中国区执行总裁黄华力先生,《城市 环境 设计》(UED)杂志媒体负责人、内容总监孙宁卿先生,罗托Rothoblass中国区经理姚悦先生,上海绿建创始人朱蔚蔚先生,度向建筑主持建筑师王克明先生,成执设计创始人李杰先生,加拿大木业市场传讯高级经理薛迪女士,山水秀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客座教授兼设计导师祝晓峰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博导、李保峰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李保峰教授,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何敏娟教授,石上纯也建筑设计事务所中国区项目驻场代表建筑师魏志旋先生,奥雅纳内地负责人张志强先生,奥雅纳市场传播主管于文睿先生,奥雅纳结构总工程师师朱立刚先生,奥雅纳中国区消防、风险与韧性业务负责人孙晓乾先生,浙江联众休闲产业集团副总裁、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促进会副会长袁柯先生,汉米敦市场商务负责人杨波先生,同济大学设计学院时尚与设计创新中心博导孙捷教授,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文旅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易介中博士,如恩市场传播部曹沈悦女士,DC国际设计总监张春伟先生,加拿大木业木结构设计总监付维舟先生,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刘宇扬先生(线上),DC国际执行副总裁平强先生(线上),汤桦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汤桦大师(线上),《城市 环境 设计》(UED)杂志执行主编杜丙旭(线上),《建筑细部》杂志执行主编房磊(线上),“青年建筑”负责人魏一鸣(线上),本次展览特别策划白杨女士,《城市 环境 设计》(UED)新媒体部主任赵祎琛女士,《中国室内设计年鉴》策划李娜女士。



嘉宾合影丨左至右:张春伟、朱蔚蔚、孙捷、王克明、张志强、袁柯、黄华力、李保峰、祝晓峰、李杰、何敏娟、赵诚敏、罗颖



嘉宾合影丨左至右:邢笑天、付维舟、孙宁卿、薛迪、白杨、魏志旋、于文睿、朱立刚、孙晓乾、姚悦、杨波、曹沈悦


开幕式由加拿大木业市场传讯高级经理薛迪主持并致辞,加拿大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兼商务专员Song-Min Cho赵诚敏)先生、加拿大木业中国区执行总裁黄华力Eric Wong)先生、《城市 环境 设计》杂志媒体负责人孙宁卿先生分别致开幕词。







加拿大政府目前陆续开展的生态和城乡环境可持续发展对话,是双边和全球交流的重要领域。加拿大正在积极探索2025年以及未来的高性能建筑规范,致力于消除建筑材料之间的区别,增加材料的弹性和稳定性。


—— 加拿大驻上海总领事馆

副总领事兼商务专员

Song-Min Cho(赵诚敏)先生



加拿大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兼商务专员赵诚敏先生代表加拿大领事馆受邀进行开场致辞,他介绍了加拿大丰富的可持续森林资源和中国作为加拿大第二大林产业出口国的市场重要性。同时,他强调,在可持续森林和新一代木产品的战略加持下,使得2020年的加拿大国家建筑规范中采用木结构建造高达十二层的建筑物成为了可能。他希望这场展览和系列活动,能够为中国建筑领域的专家和建筑师们提供一个在这个新的(强调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社区和双碳目标的)时代下的有意义的平台,探索加拿大木材应用的更多可能性。








本次展览的主题‘无尽’,意味着木结构建筑拥有无尽的可能性。现代木结构建筑在中国的建筑行业中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市场,但是在当前的双碳目标之下,木结构建筑的角色变得越发不可或缺,它兼顾人文历史及建筑美学传承,同时它在低碳环保和建筑可持续方面的优势也尤为突出,当下木结构建筑已经突破我们的想象。


—— 加拿大木业执行总裁

黄华力(Eric Wong)先生



加拿大木业中国区执行总裁黄华力先生表示,加拿大木业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能够唤起建筑行业对木材这种天然材料的天性的意识,并且打破对于木结构建筑的固有认知,给参展观众和嘉宾,带来一场现代木结构建筑的非凡体验。








直观感觉,中国是木结构的传统大国。记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参与了一个唐风仿古木结构项目的设计。当时刚从学校毕业,完全不懂其中的门道。后来在业内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项目的设计。通过这个过程,相对完整地学习了中国古代木结构的原理和建造,受益匪浅。由此,我感觉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是一种类似“高技派”的建筑类型,其所有的构件都具有实际的功能和效力,等级分明、体系完整、表达清晰、构造透明,这非常符合绿色生态的概念和我们的价值观。木结构凝聚了人类古老的建造智慧,同时又散发着迷人的大自然的清香,可谓尽善尽美。


—— 著名建筑大师

汤桦先生









木构建筑带有一种身体性的隐喻,能够唤起建筑与时间的交流对话,而今天的木结构建筑如何适应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当代建筑师都在进行哪些木结构的建筑实践?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无尽:当代木结构实践展’应运而生。


—— 加拿大木业市场传讯高级经理

薛迪(Dora Xue)女士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加拿大木业市场传讯高级经理薛迪(Dora Xue)女士,介绍了此次展览的源起,并为嘉宾讲述了作为人类历史、文化、艺术、工学与自然结晶的木构建筑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故事。








当代木结构不仅唤起了中国人最古老的记忆,同时也是超前的、属于未来的,它充满了自由、协调以及人的温度。


——《城市 环境 设计》(UED)杂志

媒体负责人、内容总监

孙宁卿先生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城市 环境 设计》(UED)杂志媒体负责人、内容总监孙宁卿先生首先感谢所有到场嘉宾在如今这个时期能够聚到一起,相当不易。他表示,在座各位作为中国建筑设计领域的领头人,也作为行业的标杆和风向杆,在推广低碳、可持续、当代的木结构建筑实践中,是功不可没的。本次“无尽:当代木结构实践展”由三个独特的奇妙意义着眼:首先,木结构建筑在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和我们民族诸多的“传统”一样,带着“土气”、“不进步”的帽子,通过这场展览,希望行业内外各个领域的国人,能够重新近距离接触这一最古老建筑材料在当代使用的场景和事实,唤醒人们心中古老的集体记忆。再者,在新的、近未来的双碳时代下,当代木结构建筑拥有无与伦比的低碳优势,这是非常值得为行业所普及、被同行所看到的事情,同时,也通过诸位大师的超大规模、超限的建筑作品,传达出当代木结构的最极限的可能性和能用性,以及与其他建筑材料的协调共用的能力。作为对劳工、对用户、对未来都极其温顺的一种建筑形式,木结构建筑充满了今天所最稀缺的性格。




从“无界”、“无碳”到“无限”

策展人及参展嘉宾讲解项目

02




在开幕式嘉宾致辞结束后,由工作人员引导各位嘉宾沿“无界:超越材料的建构和美”、“无碳:走向未来的木构建筑”、“无限:当代木结构建筑掠影”的展览动线参观,并由各位嘉宾分别介绍各自代表方的参展项目。此次展览由当代木结构建筑实践着眼,展出十余个不同类型的现代木结构建筑项目。



度向建筑主持建筑师王克明讲解参展项目



上海绿建创始人朱蔚蔚先生讲解参展项目



工作人员讲解汤桦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天府国际会议中心项目



李保峰教授为嘉宾讲解参展项目



成执设计创始人李杰先生为嘉宾讲解参展项目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祝晓峰博士为嘉宾讲解参展项目



加拿大木业木结构设计总监付维舟先生为嘉宾讲解参展项目




促进沟通,引领未来

展览现场精彩回顾

03




为期5天的展览吸引了众多行业内外的专家、学生、市民的参加。诸多业内人士到现场交流、参观,无论对于是提升木结构建筑行业发展水平,还是促进市民对木构建筑的认识,都起到了非凡的作用。




















分享动态 ▾

点亮“设计上海”公众号“星标”与“在看”标志,

欢迎”分享”、“点赞”,传递设计理念,分享设计动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设计上海”(ID:DesignShowShanghai)。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