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同质化”是一个问题吗?

设计“同质化”是一个问题吗?


 


上周ABCD工作室更新了2021-2022年度的设计作品,受到了很多的关注,设计散步也转发了这些作品,但在留言区我们看到了关于这些作品的讨论,基本都指向了一个词:“同质化”,就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设计作品的“同质化”到底是不是一个问题?


设计散步上期内容部分留言


同质化的不只
是平面设计
···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讨论一下设计”同质化“的原因。其实不只是在平面设计领域会出现”同质化“的现象在各个领域都有同质化的趋势,我们在逛街和看淘宝的时候,会发现很多的产品都长的差不多,服装、电器、艺术品、建筑都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去一座陌生的城市,下了高铁或者飞机以后,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一样的进站楼,一样的房子,包括园林景观都是差不多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也很简单,一个经过市场检验,还算好用的设计,一定是会受欢迎的。这样设计产生的结果是可预测的、稳定的,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他们需要这样的设计。创新的设计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成本的,而且结果还难以预测。尤其是对于设计来说,创新所能带来的收益大多数情况下是很难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放到更大在
范围来看
···

在设计师看来同质化的作品,用大众的眼光来看还会觉得同质化吗?设计师每天都生活在图像包围的世界里,关注的焦点自然也是设计,在这种情况下也就会感觉现在的设计好像越来越“同质化”,看到的风格也就那几种。





这有点类似于互联网的算法推荐机制,你看的越多,计算机越了解你的喜好,给你推荐的就都是你喜欢看的,你就会觉得好像全世界都是这种风格的作品。但当你到市场上货架上去看一看就会发现,像ABCD这样的作品其实是很少很少的。所以大家所说的“同质化”,放到更大的范围中,很可能只是个假象。



谁在抗议
设计的“同质化”
···

我发现设计师和设计类媒体对设计“同质化”的讨论最激烈,反对“同质化”,其实也是在呼吁做出有个性的作品。对于设计师来说,做出有创新的作品固然重要,可以提高圈内的知名度。但对于企业来说到底有没有必要呢?这也就牵扯出一个问题,设计需不需要有独特的个性?

我们以很多大企业为例,苹果、可口可乐、优衣库你很难说这些企业的设计是很有个性的,但这些企业的视觉设计都是比较统一的,每个产品和店铺里能看到的风格都是差不多的,如果一个企业想追求个性化的设计,执行的成本和把控的难度都是很大的。


呼吁设计的个性,可能是在用评奖的方式来看待设计,很多设计奖项的设立,是为了鼓励行业的创新,鼓励设计师实验性的作品。但商业类的作品,评价标准是截然不同的,更多的是注重实用高效,这是两套完全不同的标准。



ABCD的作品
算不算同质化
···

其实在我看来ABCD的作品并不算是同质化,只能说是他们的作品如果放在一起看,风格是有些相似,但如果将他们的作品放到市场同类产品中去对比的话,就会发现这些都是稀缺的,能达到这种水平的作品真的很少。

我很喜欢ABCD的一个理念:”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简单的东西细致化“(大概意思好像是这样),简单化的东西会导致画面的雷同,这也是很多人认为ABCD作品”同质化“的一个原因。但细致化的设计是能够做出差异的,但这种差异并不是一下就能够被识别,ABCD提供的一套完整的视觉识别系统,这套系统实用且具备延展性,不会过高的依赖设计师的个人能力,这或许就是视觉里的”制度设计“吧,用简单框架的对视觉进行规范,这对企业来说肯定是高效且实用的。

去了解ABCD参与设计的项目,会发现这些项目在后续的应用执行上都做的很好,这除了企业本身的重视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品牌设计公司所提供的设计系统,简单易执行。或许这也是ABCD用系统性所建立的门槛,看起来很好模仿,但做好又很难。




同质化是一个
问题吗?

···

设计作品的“同质化”到底是不是一个问题?我觉得并不是。首先选择什么样的设计,是由企业决定的,大家都选择一种风格的设计,那或许就证明这种风格确实“好用”。

Nod Young在一次对谈中也曾将他们的作品比作“类型片”,他们要做的就是保证输出的作品在这一类型片里品质是最高的。是啊,市面上那么多拍家庭的电影,但能拍出《一 一》这种水准的就很少了。

很多时候看似相同,其实不同。


视觉设计:黄巍   

撰文:黄巍



文章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散步计划”(ID:shejisanbu)。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