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AVA的设计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以简单概念输出的优秀作品,比如:中国国际时装博览会、未来1公里文旅科技节的视觉设计,都是以一种易于理解的设计形式来进行创作的,有很多设计工作室虽然做的设计作品非常好,但对大众来说理解门槛过高,需要一定的美学基础才能接收到作者想传达的设计理念,这会让与大众的沟通过程产生视觉信息的折损,LAVA以清晰简洁的概念进行的创作能够让设计的覆盖面变的更广,更易于接受(当然这是在以不降低设计水准的前提下完成的)。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骑着那辆“移动设计公司”的三轮车,为胡同里的商户设计标志,LAVA进行了很多这样的自主项目,有“窗口服务、事儿多杂志、独立艺术空间艺术节、邻里展览”等等,在这些直面中国最真实社会的项目中,LAVA用设计实践来思考在面对社区、面对社会,或者更具体一些说,面对中国的文化特色,设计可以做些什么?同时也在思考如何用设计,让这种具有“在地”特色的胡同文化,以大家能够接受的形式留存得更久一些。用设计去和真实社会语境下的居民生活形成一种新的碰撞,不断去了解真实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思考社会变化中的文化存在形式,通过这种与居民生活的互动,形成一种设计师与居民的对话。
互联网的发展、消费主义的盛行、城市的扩张,让这种底层文化越来越处于失声的状态,堵塞了与大众的对话。在为“窗口店铺”这种非正规经济体进行设计时,LAVA用一种近似于“行为艺术”的方式将大家的视角带入到这种文化中,用设计来为底层文化发声,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这种具有日常特色的文化状态,看到我们原本无法看到(或者是忽视)的东西。在一切似乎都在泡沫化的今天,他们这种精神尤其让人感动。
以下为LAVA北京部分设计作品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散步计划”(ID:shejisanbu)。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