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偶尔离开一下设计行业再回来,可能成长更快

设计师偶尔离开一下设计行业再回来,可能成长更快




阅前叨逼叨:非典型设计师邓志豪,他是一个设计师,却远远不止于设计师。

邓志豪,1977年出生于香港,年轻时是一个典型的斜杠打工人,有平面设计师、网页设计师、APP设计师、环保人士、活动策划人、售票平台主理人、销售及客户服务员等多重身份。
邓志豪大学就读于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数码图像传播专业,与毛灼然是同班同学(葱爷之前也写过一篇介绍他的文章),但他不喜欢该专业太低产(三分钟的毕业作品花了近半年),1998年大学毕业的他刚好赶上互联网兴起,香港开始出现一些网页设计公司和部门,于是他购买书籍自学编程,想往网页设计师的方向发展。一年半后便成功加入瑞典最大的网页顾问公司icon medialab香港分公司。
2003年邓志豪以兼职的身份创办设计工作室gardens&co.,并于2004开始全职运营,同年又与毛灼然共同成立Mikxhake设计工作室。
毛灼然与邓志豪共同负责的微波国际艺术节十周年视觉形象设计,是Mikxhake的首个作品兼成名作,标志由多个形态简练的四边形组成,颜色上选用橙色为主色,并以对比鲜明的荧光绿作为点缀,呼应大会主题“漫诱引力”。



2008年由于两个工作室的业务量都增大不少,邓志豪只好退出Mikxhake,专注经营gardens&co.,期间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案例。
初期曾以3000元港币的价格为香港红十字会旗下组织——香港青年捐血社设计logo,虽然价格远低于市场价,但他还是以半义务的性质接下了这个项目,因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给客户上一堂设计教育课,让客户了解设计的过程、明白设计的价值,改变他们不够重视设计的态度,而且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010年,邓志豪接到对北京吉野家进行品牌革新的项目,他建议从室内设计着手对店面进行大翻新,店内的墙面视觉是由稻米和田野组合而成的抽象图案,配合食物或是正在吃饭的模特,以表达“吃饭”这一概念。另外通过清晰的文案宣传吉野家的品牌历史与食材品质,提升品牌形象。革新后的视觉简单、现代,而且特色鲜明,得到了很好的市场反馈。



“茶家”是一家茶店,邓志豪参与了该项目的铺位物色、品牌定位、形象设计、网站设计、活动策划等工作,远远超出了一个设计团队的角色。茶店的logo图形为一个茶壶,简单而直白。



茶•莊是一个手作茶叶品牌,与茶家是同一个老板,标志的设计形式很新颖,而且有两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灵活满足各种需求。

Ideaology是一个咖啡品牌,设计的亮点在于把首字母“I”设计成三个竖排的圆点,然后将圆点符号放大,延展运用到包装、纸杯以及APP的设计中。


gardens&co.擅长通过网页设计、品牌形象、产品包装、空间装潢、活动策划等多个维度解决问题,因为邓志认为,品牌想获取成功不能单靠吸引人的标志,还要软性宣传配合,并加上各种互动形式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



gardens&co.从来没有固定的设计风格,只要能帮客户解决问题,采用什么方法和形式都可以。另外,在选择客户时,他希望和他对接的是能够有决策能力的人,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为此他也从来不参与比稿,与其合作的都是对他们团队比较信任的客户。



2013年邓志豪与好友成立simley planet,一个推崇保护环境的组织,主要工作是为一些品牌策划低碳、环保的活动。2016年为渣打银行提出的“走杯(即把杯子随身携带,拒绝使用一次性杯子)”概念,影响广泛。



为了帮助很多有想法、且想举办活动但又没时间筹备的人,2014年,邓志豪继续跨界,建立了一个叫PUTYOURSELF.in的线上售票平台,协助活动主办方发售电子票、处理票务、简化入场流程等工作,该平台主要针对一些比较小众、小规模的特色活动。

而成立于2019年的POPTICKET(扑飞)则是他创建的另一个,服务大众的、规模较大的活动的售票平台,为主办方定制灵活、弹性、自主的售票系统,致力为大众提供畅快的购票体验。






一路走来,邓志豪用切身行动来告诉我们,要勇于追逐梦想,不要待在舒适圈,在这个越来越开放的时代,跨界变得愈来愈重要,他甚至认为,设计师偶尔可以离开一下设计行业,去到其他的行业扩充自己的眼界、认识更多设计行业之外的人、学习设计之外的技能,然后再回到设计岗位,这样可能够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也更有利于帮客户有效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香港新生代平面设计师访谈》




推荐阅读(顶尖设计师毛灼然):
他非科班出身,但一毕业就成了李永铨的门徒,成为新一代顶尖设计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葱爷”(ID:congyenania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