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人物丨致敬·洪苍蔚:“能量场域”设计者

设计人物丨致敬·洪苍蔚:“能量场域”设计者


企划前言 / Introduction


“致敬华语设计这些年”是由广州设计周携手木里木外于2018年联合今日头条、建E室内设计网、《现代装饰》、澳门日报、澳门有限电视、《漂亮家居》及两岸四地多家媒体及百家设计服务机构共同发起,旨在盘点影响华语设计圈的室内设计领袖人物,与他们共同畅谈华语设计这些年的发展、变迁、机遇、挑战与未来畅想。

“致敬华语设计这些年”大型系列纪录活动,以一榜、一礼、一谈、一刊、一片、一览、一宴的形式,立体式回顾致敬华语设计走过的这些年,致敬一个个响亮的名字,致敬他们塑造了华语设计的黄金时代。




在采访洪苍蔚的开场里,出版人的身份,一本距离当下二十几年的杂志,打开了我们认识这位设计大师的第一扇门。时至今日,他创办的EGG杂志《一个》仍有着不输当下社会境况的视角、排版和质感。这大概是写在创办者骨子里的完美主义——要么不做,要么最好!


设计,咖啡,禅茶,香事,陶瓷,烘焙,美食……洪苍蔚三个字俨然已经成了某种“生命能量”创作的代名词,每每打开一扇门,他都布局出一片新天地。人生如秘境,美好次第开。

人生每一幕上演,都是不断埋下的伏笔,原点即是坐标,每一步前进皆由个人抉择造就。知其当下到达,更要探知其之所以到达,这是致敬和书写每一位华语设计者的寻根语境。追根溯源,当下面面俱到的洪苍蔚,早已在其事业原点起笔了伏线。


他出生于中国台湾台中市,最初就读于医科学校,在一次又一次个人路径的走向选择里,越来越接近于当下。第一次的觉醒,来自于个人的专业抉择。


时间拨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身边同专业的同学按部就班走向了医生的职业设定时,洪苍蔚遵从内心向往,就读了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设计是我的必然选择,但建筑系对我来说是个意外的领域”。他如是说。




宁波金峨寺文化中心


旺盛的好奇心,在他的专业精进,乃至于后来所有领域的探索中,都是核心的推动力。建筑设计是一个严谨理性的领域,也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包容学科,涵盖了结构、空间、美学、功能、人、自然、环境等等一切交融的具象及抽象……区别于当下设计的细分,洪苍蔚在大学里广泛且系统的学习,恰恰为后来的设计打下了全面而扎实的技术层面基础。


随后,前往英国伦敦在建筑联盟The AA Diploma研习硕士,则让他向着当下的成就迈出了更至关重要的一步。站位于当下,即使你不够了解这所学校,从它培养出建筑界传奇扎哈等建筑大师的背书,亦可一眼识得其“江湖地位”。


相较于传统偏重设计知识和技能的进修而言,AA的教育方式极其“另类”,毕业的考验也令人难以捉摸。作为英国最古老的独立建筑教学院校,至今它仍被称为最“激进”的建筑学院之一。任何常规、上纲上线的专业标准在这里毫无用处,也许你满肚子关于建筑学的理论,但却不见得可以顺利毕业,也许你一张图纸都没有画过,反而能够顺利毕业……




宁波金峨寺文化中心


“一家设计事务所可能三个月就教会你具体的行业体系,但AA能训练你一辈子源源不枯竭的设计思维。”在洪苍蔚看来,AA看似“奇葩”无规则的随意中,有一根隐形的准绳,便是对系统性思维的训练。这正是AA走出了全世界最出名建筑师的神秘代码,看似难以捉摸,却有着现实世界中无数建筑师的真实案例和范式。又如这所学校最出名的学生之一扎哈所说,如果当初去美国的大学学建筑,而不是AA,大概她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


在当时,AA就是这样一所神秘的学校,洪苍蔚算是华语设计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那里,他不仅完成了对设计本质思考的熔炼,亦形成了个人人生的哲学思维,视野豁然开朗。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和专业成就,都是他与身处的时代和社会境况构成的镜像关系。东海大学建筑系与英国建筑联盟硕士(AA),从技术层面的丰富到思维方式的练成,从深度到广度的交叉互生,共同丰盈了这位大师设计坐标每个象限的完备。

能量场域是洪苍蔚设计到达的当下集大成,看似无心插柳的设计进化,其实都在这位设计师的规划之内,背后是他对设计从格局到细节的有意打通,先理性系统化,后感性从心所欲。每一个环节的深厚功底,都来自于向着这一目标的修炼。
    
所有的抉择都为“做自己心中的设计”而让路,追求纯粹的洪苍蔚向来不按常理出牌。没有志同道合的设计环境,他便自己创业,创办了台湾晴天工股份有限公司;没有客户资源和作品积累,他便将公司空间的设计做第一个样板,给人以最直观的品牌展示……所有的不凡终将被看见,一切努力的准备都是滋养未来的养分。第一个慕名而来的设计委托,便是一处高端私人住宅业主,这不仅仅具有开门红的认可意义,也定位了他的公司的目标群体和设计基调。




北京九号院服装展厅

通过了第一次事业大考的洪苍蔚,将公司作为自己的内功修炼场。在他的眼中,所有的物或事皆是生命的一种形态。“空间是最复杂的,跟人的身体一样,有骨头、有神经、有血肉。”于设计而言,他对于完整的、匹配的生命机体有着非常执着的要求。


在寻常设计者向外寻体系整合资源落地设计创意时,他已经着手于构建自我适配的资源体系,旨在让从构思开始的全流程,都尽在丝毫无差的自我掌控中,这也是其空间呈现具有极其独特辨识度的根源所在。这第一层系统贯通的境界抵达,洪苍蔚用了十年的时间。


向内找资源,是自信者的通行证。他立足于台湾本土,不仅在横向上打通把控空间尺度、精细化工法,极致运用材质等一系列流程,更在纵深上深挖与室内设计相关联的每一个细节系统,门窗系统、衣柜系统、灯光系统……他将每一个体系,以自我要求去解构,然后重新设定标准,每一个部件的差异化最后链接出了巨大的空间特色。




北京九号院服装展厅


一切皆是为了空间的丰富,他有意促其生长。全系统性的自我掌控,让一切构想都保证了落地的完全可实施,一机一缘,毫无雷同。


如果说,每一位设计大师对空间的处理,终极的落脚是精神的回归,那么,洪苍蔚则将这一升华做到了极致,乃至是纯粹。他更着眼于本质,而非形式的存在。AA的思维方式一脉相承,呈现于他的设计理念中,深化于他事业的展开中,乃至于人生的价值哲学中。


“不局限于好不好看,而是能不能对生活起真正的作用,甚至对人的生命发挥最大的价值。”他从不着眼于风格样式的定义,他擅长以极致的简单,去架构起唤醒人心灵的丰盈。




北京九号院服装展厅


在他看来,最终人在建筑和空间中应感受到的是完整的能量场域,与天地同频,与自然和谐,与能量共振,给人以欢愉和鼓舞。他倡导设计应回归生活最基本和最自然的完美状态,契合委托者的身心需求。


从时间和地点出发,他将在地的光、空气甚至是水、植物等一应自然元素,皆纳入生命的体验中。链接在地的社会形态与在地文化,尊重人的群体精神和历史传承,亦不忘个性灵魂的抒发。为达成这一目标,洪苍蔚调配起所有的感官和精神触点。对生命的体悟越深,于设计上的描摹便越发清淡,形式上的简洁,与灵魂上的丰盈,二元对比,张弛有度。



能量场域是洪苍蔚的设计核心,更成为其为人处世的智慧哲学。他的事业版图展开,他与客户互生互长的机缘,他的设计影响力,皆源于这一动力原点。


在他服务的客户中,多见事业层次高端的财富阶层,亦有活跃于文化和娱乐圈的名人,更兼有美学修养甚高的艺术家。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他与委托者之间的一种生发于设计服务之上、“亦师亦友”的独到魅力。


于专业上,他极尽所能,不仅提供技术层面的设计,更能读懂委托者对生命的态度和向往,以生活和美学的切入,去构建独属于每个人需求的能量场域。设计的坚守之外,洪苍蔚有着海纳百川的容纳、精神的丰盈,在遇到契合的灵魂时,瞬间便可识别。




台中宝辉一品谢宅


他与客户的相处,有一种上善若水的柔度,尊重每一位委托者的社会成就,也从他们身上吸纳每一种闪光点。他有着曲则达全的谦逊智慧,即使是设计专业上的探讨,亦以如沐春风的循循善诱化解,以极具智慧的生活点拨,让客户自行去发现更契合自我精神的设计表达,达成最佳的解决方案。


他为众多名人设计的空间中,赵文瑄的会所可谓相当出圈。会所坐落于宁波寺庙里,本就得天独厚,被自然拥抱。洪苍蔚以现代简洁的技术手法、传统的建筑生态、与天地自然和万物随性相处的乐天状态,为这位影视演员打造了一方退休后的桃花源。“植物生长攀爬的藤蔓,会所里的天鹅等一切琐碎的美好,他都会同我分享。”因此,机缘巧合之下他们成为了美好生活相互收藏的灵魂沟通者。


这种个人型格,不仅在人际交往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亦成为一种蓬勃的能量,在洪苍蔚的设计事业上裂变出新的发展策略。由此,他由系统化升华到第二层产业化的境界。




台中宝辉一品谢宅

一面是初代委托者的生活事业裂变。多年朋友式的相处,让他无比了解客户的生活方式、兴趣点,甚至是家庭成员的相处方式。一旦当他们的居住或者家庭成员出现了新的生活空间改善,亦或是因事业发展而衍生出办公与商业空间的设计需求,新的设计契机便源源不断延伸而至。


另一面是洪苍蔚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2008年,他在广州成立细细设计工作室,从台湾地区走入了中国内地。他进军内地的牵线搭桥者,至今依旧是他设计服务的重要客户。细细设计成为他事业发展的另一扇窗,在环境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软装艺术等整合的全面设计系统之上,他衍生出了关于生活与美食、关于品位的咖啡品牌和瓷器。宏观的可持续思考,微观的人文关怀,在一次次设计的落实里无限延伸,生长出新的生命力。


前期的所有铺垫,恰恰是开疆扩土的土壤积淀,一旦适合的新生命被触发,便滋生出新的萌芽。过往数十年的好奇心探索,让多线生长成为了洪苍蔚事业的当下焦点。他的“触角”延伸到咖啡、烘焙、制香、陶瓷等多个领域,借用不同的载体进行更多有价值的探索。多面开花,是时间发酵的进击,努力后的奖赏。


看似毫不相干的多个走向,实则源自一脉生发。他曾经涉猎出版业,早在2002年即创办了《EGG》一个杂志。这本杂志贯穿了企划、采访、编写等过程,从王澍、马岩松等建筑设计师的采访可见,一系列设计者皆在其中可窥那时的建树。


形为媒体,背后辐射的却是对设计行业最前沿的探照,观察,发现,思索,寻找,洪苍蔚试图以此为设计进击的脉络,去触摸这一行业更大的天地。从设计的原点出发,却同时成就了一本专业好评的杂志作品。一旦属意,全心而为,在杂志的精细制作里,可窥见洪苍蔚的这一原则。




武汉贺宅

顽皮是因为心怀纯真,叛逆是因为渴望自由,历险是因为勇敢的心不想停歇。充满好奇的探索,不按套路出牌,一次次在边界处踏出新大陆,这是洪苍蔚多年事业之路展示出的最显性关键词。一切都是从心所欲的自然生长,但所有形态的一一浮现,都让设计的恒久初心有迹可循。


设计即生活,生活即美学,从设计对生活的一次次点拨里,洪苍蔚发掘出更直接的关于生活之美的一切边界探索。对他而言,元生咖啡讲述了他关于美的一切盛放,以及对生命应该释放之形态之本。这一咖啡品牌在中国内地创办的初心,来自于设计项目的伴生,如同“4S”店的存在,衍生出更多的后期服务,以及不同美学生活方式的孕育。




武汉贺宅

元生咖啡如今在中国多个城市扎根,成为当地代表性的城市会客厅场域。元生之名亦取自于新纪元的诞生,纳含了一种自然生长。“植物扎根后,便是不断向外扩张”, 以设计师为中心,延续到无数种未来的宇宙自然性,这是独属于洪苍蔚的生命哲学。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切艺术的成熟境界。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早已埋下了冥冥之中的因果关系。从系统成全之美,到生活体验之美,到自然生长之美,一个又一个全新的生活美学符号和生态形式,在他的处世哲学中滋生。

洪苍蔚





· END ·

出品方PRODUCER

广州设计周组委会

联合策划︱JOINT PLANNING

「致敬华语设计这些年」项目组

特约撰稿人WRITER

清歌传媒 林青

*本文内容版权归广州设计周组委会所有,相关图片经设计师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 END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2022广州设计周商务合作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广州设计周”(ID:GZ_DesignWeek)。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