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聚焦-艺术设计】万物皆可艺术——候塞因·卡拉扬作品赏析

【设计聚焦-艺术设计】万物皆可艺术——候塞因·卡拉扬作品赏析


候塞因·卡拉扬(Hussein Chalayan),这个具有土耳其+塞浦路斯血统的时装设计师,被业界称为英国时装奇才、先锋艺术(Avant Garde)的接班人。

《TIME》杂志时装编辑Lauren Goldstein评价候塞因·卡拉扬说:“他开拓别人所不涉及的领域,相对于时尚,他选择务实,相对于奢华,他选择设计”。在候塞因·卡拉扬的设计中,你绝对看不到平庸的把戏,也没有卖弄所谓的“粗劣”艺术,一切都是富有创意的严谨艺术。候塞因·卡拉扬的时装秀一向是全世界FASHION PEOPLE期盼的精彩节目,他超越、新奇的概念,总是赋予人们一种无穷创意的能量,带领我们眺望未来。


关于候塞因·卡拉扬




候塞因·拉扬(Hussein Chalayan),一位擅长处理空间、人与服装之间关系的设计师,是国际前卫服装设计师的代表。说他是一名服装设计师,但他更像是一位优秀的多媒介创作者。

他常常用声音、装置、影像、雕塑等不同的形式,利用整个空间去传达他的想法。他将他所看到的问题投射到自身的作品内,讨论的话题或许是政治、社会、经济,也或许是个体所经历的周遭事情。他的服装不单单是服装,不轻易追随时尚、功能、流行等服装常被冠以的标签,他将更多的自我思考融进衣服,从而使他们获得不一样的表现语言。因此,卡拉扬的作品时常难以被归类与定义,他的表达是独属于他自身的语言。
跨学科是他最大的亮点之一。可以说他开创了时装秀场的现代表达形式,协调了空间与肢体表达,秀台不再单单是被聚光灯所笼罩,更多地去考虑了调用人的五感去感受,自此秀场上不单单有模特穿着服装去展示衣服的魅力,同时整个空间也有如话剧一般能与人进行呼应与互动。多媒介的创作手段,让他的表达成为了一种新的模式。

“侯赛因·卡拉扬:群岛”展览




在最新的“侯赛因·卡拉扬:群岛”展览中,集结了全球重要博物馆和设计机构关于他作品的收藏,呈现其130余件代表作。

航空邮件“Airmail”系列

1999年

卡拉扬是一位先锋艺术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创作的《航空邮件”Airmail”系列》是代表性作品之一。该系列来自于一他的第一个系列——《笛卡尔之乡》。卡拉扬出生于动荡的七十年代,有着土耳其与塞浦路斯血统,但因为战争他们一家被迫迁至英国开始生活。儿童时期,卡拉扬就想成为一名飞行员,而他时常出差的父亲经常会为他寄回不同的手信,同时战争的纷扰困扰着他,怀着这样的感情《航空邮件》诞生了。该连衣裙采用了杜邦纸作为材料,它可以折叠变成一个信封,传达邮件寄送的寓意。也暗示了战争带来的伤害,希望战争的罹难者可以被送回家乡。邮寄是双向的一个动作,让这件衣服也成为了“存在”与“缺席” 的象征。

过去减去现在

2000年

卡拉扬擅长将自己的设计与科技结合,这也是他时常关注的方向,所以他的作品离不开“人、自然、科技”。2000年春夏系列的《过去减去现在》就是探讨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中间那股无形的张力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中。他喜欢从一些自然的现象中汲取灵感,磁力、生长和侵蚀,他们通常又饱含一定的科学依据。他喜欢用一些不太常规的材料去制作衣服,树脂、玻璃纤维、杜邦纸、木材和微芯片,以此将注意力投向衣服的形变与新的造型形式。他利用合金和电机制作了能膨胀的喇叭裙,又通过层层切割去制作了模仿喀斯特地貌的薄纱裙。

后来(Afterwords)
2000年秋冬系列
卡拉扬最富盛名的作品可能就是《后来Afterwords》系列,在这个系列里,他将服装与其他类别的事物结合,让家具变形成为一种可穿戴的服饰,桌子可以被提起变成半身裙、沙发可拆卸转为全套的服装。该系列映射的也是他对难民处境的思考,也是基于他的童年给予他的影响,人们为了躲避战火而不得不四处搬迁,在这样动荡的情况下,他早期发布的“Afterwords”系列探讨了难民的处境。这一系列是Chalayan对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土耳其与塞浦路斯地区战乱的回应。人们为了躲避战火而不得已的四处搬迁,可以变成服装、提起就走的家具成为了一种经历过流离失所后产生的理想主义的衍生。


渡所Place to passage

2003年

正如前文提到的,卡拉扬擅长的不仅仅是服装,还有媒体跨界的整合能力。在他的作品呈现中,经常会融入影视、舞蹈、工程等其他领域的内容。《渡所 Place to Passage》系列是出于他对于未来科技的思考,在参观完B.A.R本田一级方程式赛车队后,他思考未来的人类的出行会有何改变,并开始致力于打造自己的“赛车”。在那次秀场上,卡拉扬利用字影像技术创造了从伦敦到伊斯坦布尔的数字旅程,他创造了一种吊舱式结构,并将它命名为“空气动力学吊舱式结构”,在这个列车上,雌雄同体的乘客将完成所有的日常起居。可以说那是一个理想空间,是一个临时的避难所。这趟旅程从伦敦到伊斯坦布尔,在亚欧边界处的博斯普鲁斯河停下,最终驶入地下停车场。这也是新旅程的终点,也是新的起点。

往期精彩

【设计聚焦-视觉设计】2022年是什么颜色的?
【设计聚焦-视觉设计】海报中的设计灵感解析
【设计聚焦-平面设计】2021品牌logo升级设计赏析
【设计聚焦-光影设计】光影万花筒——灯光艺术家的无限创造力
【设计聚焦-艺术设计】爆炸即是艺术——烟火艺术家蔡国强作品赏析
推荐阅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网易雷火UX用户体验中心”(ID:LeihuoUX)。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