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数:3779字
图片总数:13张
引言:知识图谱作为一种语义网络,其技术算法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领域广泛应用。通常情况下,知识图谱的运转过程由数据模型完成,用户只能看到计算后的结果,数据可视化也仅限于展示结果的可读性。但实际上,图谱之间的关系和数据计算过程中所包含的分析价值和潜在机会信息同样重要。将知识图谱转化为可视化信息图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数据及其关系。然而,对于缺乏技术背景的界面设计师来说,从技术架构和计算函数等技术视角去理解知识图谱概念和应用可能会比较困难。本文旨在分享一种设计思路,帮助读者在实际工作中将知识图谱转化为可视化交互界面,以更好地呈现数据和关系。
01
什么是知识图谱
Design by: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信息可视化|数据关系|知识图谱
1.基本概念
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KG)来源于谷歌下一代智能语义搜索引擎技术。其本质上基于语义网络的思想,是一种有向图结构的语义知识库,用于以符号形式描述物理世界中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其应用服务架构如下图所示。
知识图谱通过将应用数学、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技术、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与计量学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等方法结合,并利用可视化的图谱形象地展示学科的核心结构、发展历史、前沿领域以及整体知识架构达到多学科融合目的的现代理论。
2.知识图谱特点
数据及知识的存储结构为有向图结构。有向图结构允许知识图谱有效地存储数据和知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具备高效的数据和知识检索能力。知识图谱可以通过图匹配算法,实现高效的数据和知识访问;具备智能化的数据和知识推理能力。知识图谱可以自动化、智能化地从已有的知识中发现和推理多角度的隐含知识。
3.为什么需要对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
这个过程在底层数据模型中运转,对用户可见的往往是最终的结果。比如:搜索引擎中,用户看不到搜索过程,但可得到最匹配的搜索结果;在音乐平台中,看不到内容匹配逻辑,但可以被推荐感兴趣的歌曲。如果想利用过程数据为用户提供服务,就需要进行可视化处理。
3.2. 传统的信息可视化-侧重在数据结果的展示和筛选,较少涉及数据关系的干预
传统信息可视化的方法,在设计侧更多强调数据信息与图像、色彩的信息传达上。其方法通常集中在“如何对已经确定的数据进行图形映射”和“如何处理信息层级”的视觉表现上,较少参与设计数据关系或影响数据结构。然而,这让用户知道数据“是什么”,却不能呈现数据“为什么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可以让数据处理过程被用户可见、可用,从而更好的分析和使用数据。
3.3. 知识图谱的可视化-侧重在数据关系构建和处理过程的可视化
02
知识图谱的可视化设计方法
Design by:腾讯CDC
数据加工|图形语义|可视化映射
知识图谱在底层算法和数据模型上提供有效的技术逻辑,进而构建丰富庞大的语义网络,但如果要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给用户可见的模式,则需要图形化界面的呈现。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侧的核心任务是“多关系图”的信息可视化。结合知识图谱的特征、技术原理和传统信息可视化方法,可以将知识图谱可视化的过程,归纳为“确定知识主题(主题层)-处理与分析数据(数据层)-构建数据三元组(关系层)-进行可视化映射(可视层)”四个步骤。
1.【主题层】
确定知识图谱可视化的主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定义了核心概念和目标,也是可视化的起点和落脚点。传统可视化往往只注重数据的可视性,而缺少对数据的实际用途和价值的考虑。因此,没有明确的主题,数据的展示就缺乏意义。在实践中,确定主题可以作为梳理业务核心需求和定义设计目标的过程,例如确定要展示哪种类型的知识、最终的可视化效果对目标用户的价值、业务要利用数据达到何种目的等。在确定主题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传统的用户需求分析、文献综述、行业研究等方法,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
2.【数据层】
在未经处理前,与主题相关的可用数据是多样且庞杂的。由知识图谱的技术框架可知,技术模型经过信息提取、知识融合和知识加工后,才使原始数据变得有用和有效,同样在可视化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信息提取与数据加工。
2.1. 数据提取-围绕知识主题进行数据信息的提取。
2.2 数据加工-进行知识语义加工。
2.3. 数据清洗-进行数据筛选和最终确认
3.【关系层】
4.【可视层】
当关系构建好以后,简单的三元组是容易读取的,但众多三元组集成在一起,也会涉及到信息读取效率的问题,就需要将关系结构图形化,这一步骤也是传统信息可视化方法中的必然环节。根据已经构建好的数据关系结构,可通过“图表映射”和“视图设计”两种方式,进行可视化的语义转换。
4.1. 可视化图表映射
可视化图表,是指具备通用性的标准化图表。总体分为统计类图表和关系类图表,本文主要阐述关系类图表。关系类图表又可分为网状关系和层次关系。网状关系图包括:关系图、弦图、弧长链接图等;层次关系图包括:树图、旭日图、矩形树图等。详细的标准化图表,可以借助E-chart、Tableau Public、Smartbi等软件进行参考选择。
在北京邮电大学彭国雁的论文《面向京剧知识图谱的信息可视化研究与设计》的案例中,“京剧传承之美”这一主题,“师承关系、家族关系、联姻关系”的三元组关系较复杂,如果直接用可视化图表映射来展示,会产生易读性差和页面布局难以控制的问题。于是论文作者采用不同图表相结合的方式,并将图形的视觉元素进行改造。
4.2. 可视化视图设计
本文所述的可视化视图,是指能表达标准化图表以外的,不同类型数据特征的语义图形,由设计师根据与主题相关的数据类型进行构思,并关联其不同类型数据间的关系语境,最终形成的信息图。
清华大学副教授向帆老师在对“学生互联网社交行为”这一主题的研究中,作者选择QQ使用状态的相关数据,将每个学生用QQ企鹅的轮廓图形表示,在线时长为企鹅形状大小、聊天次数为圆形嘴巴、好友数量为头发多少,呈现出“学生-网络社交特征-具体行为”的可视化关系图,在最终的视图中,可直观的看到完全不同的每个人。
03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知识图谱的技术架构、传统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和交互设计的工作流程,本文分享了一种可在工作中易于操作的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与传统数据信息可视化相比,知识图谱可视化更倾向于数据之间三元组关系的视觉表达,所谓“整体大于局部之和”,有了关系的建立,则更能够发现单一数据之外的延展信息和潜在机会。希望能够通过设计的力量,让普通用户也能更好的使用数据和洞察数据。
素材来源:
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0090161487643576&wfr=spider&for=pc
2.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2OTA0NzE2NA==&mid=2247484152&idx=1&sn=dd3253f59f3431763405a98c16c19aee&scene=21#wechat_redirect
3.https://mp.weixin.qq.com/s/GwZ26WC-rX4XHS9mroFhTA
4.https://blog.csdn.net/weixin_36105362/article/details/87211123
版权说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信息与交互设计研究所”(ID:gh_c1cd7847b23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