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品“闲情四事”里的宋人风雅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品“闲情四事”里的宋人风雅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这是宋人吴自牧在其南宋城市生活笔记《梦粱录》中所记载的宋人四事。


宋人“四事”或“四艺”,作为琐碎日常中最为触手可及的娱乐或雅事,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文人雅士、达官显贵,都能在其中找到生活的趣味与惊喜。


日前,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了“闲情四事——插花、焚香、挂画、喝茶”展,作为10月份的重点展览也是台北故宫今年展览中的重头戏。


此次展览聚焦12世纪前后宋人的文雅生活,展出102组件文物。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物赵佶《腊梅山禽》限展42天


据了解,此次展览除了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珍品之外,还得到了台湾省图书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京都大德寺龙光院的支持。其中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京都大德寺龙光院出借24件文物,包括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国宝文物“宋 建窑 油滴天目茶碗”“南宋 龙泉窑 青瓷褐斑玉壶春瓶”,这次展览也是这两件国宝级文物的首次出国亮相。


从传世的文献、器物与书画,可以看出十二世纪的宋代人插花时,分外讲究花器与花材的搭配。品香的同时,还要讲究个人专属的味道。而且,挂画除了美化居家环境之外,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走入其中的优雅空间。朋友相聚,人多举办以点茶为主的茶席宴会,独饮或人少时,则以古意盎然的煎茶展现格调。


接下来,我们跟随展览一起走进宋人四事。


插花


“插花”一共展出31件(组)文物。展示的第一件作品既是南宋吴自牧《新编梦粱录》明正德间蓝格钞本,表明了特展名称的由来。“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戾家。这代表宋人认为这四件事情不可草率、马虎,应该以专业的态度对待它。




南宋  吴自牧《新编梦粱录》


赵佶《腊梅山禽》是台北故宫限展70幅书画作品之一,限展42天,现场禁止摄影。



宋  赵佶   腊梅山禽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腊梅山禽》轴展现徽宗诗书画三绝特色,蜡梅一枝,自右下方向左上方挺生,一对白头翁栖于枝上,“瘦金体”书“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诗情画意,并兼具写生精神和理想美感的呈现。


有了梅花,就需要花器。


宋代文人杨万里提到:“胆样银瓶玉样梅”。另一位文人楼钥认为“垂胆新瓷出汝窑,满中几荚浸云苗”。




北宋 汝窑 青瓷胆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汝窑 青瓷纸槌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左:宋至元 夔纹方鼎

右:宋以后 兽面纹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卫升的《写生紫薇》选自《宋元集绘册》,紫薇树姿优美,花色鲜艳,于夏季开花,花期长达数月,故名“百日红”,为园林中夏秋季重要观花树种。画中紫薇由左下方挺出,花红叶绿,欣欣向荣。蕊丝如穗的花心、皱褶细碎的花瓣,与椭圆饱满的花苞,都成功捕捉了紫薇的特色。


宋 卫升 写生紫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用藤篮插花,也是另一种表插花的手法,这件宋代李嵩《花篮图》里面插满山茶、水仙、绿萼梅、端香和丁香,象征年节喜庆。



宋 李嵩    花篮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花篮图》画法采双钩填彩法,绘编织精致的藤篮中盛满红山茶、白水仙、绿萼梅、丁香与瑞香等花卉,别于瓶插式的插花法。花叶反转向背,自然写实,色泽典雅富丽,为宋代院画之代表杰作。


本次特展最大的看点之一,元龙泉窑飞青瓷花生,它是大阪东洋唯二的日本国宝之一,也是日本八件中国陶瓷国宝中的一件。



元 龙泉窑 青瓷褐斑玉壶春瓶 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藏


器身散布铁斑纹的龙泉窑青瓷,在日本被称为“飞青瓷”,或有着铁斑飞散于青瓷之上、铁斑纹经风吹而翻飞如云之意。“花生”亦是日本的独有说法,指使花继续生长并用作装饰的花器之意。铁褐斑纹与青釉产生对比强烈的质感及视觉感受。

焚香


焚香,这项习俗起源很早,古人为了驱逐蚊虫,去除生活环境中的浊气,便将一些带有特殊气味和芳香气味的植物放在火焰中烟熏火燎,这就是最初的焚香。

后来佛道二教在六朝后大发展,两教推崇香,加上信徒众多,这就让焚香走向普及。



宋  佚名  拜月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佚名  拜月图(局部)


此图建筑物中可以看到一位仕女,双手合十,旁边的几案上,置有香炉,这位仕女用非常虔诚的方式,在祭拜高挂空中的一轮明月。




元  佚名   画听琴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听琴图》可以看到四位人在户外开雅集,除了弹琴与听琴之外,周围的侍从正在备茶与焚香,透过这张图,可以知道闲情四事非常适合在户外与三五好友一起享受。


讲到香,就一定要提到黄庭坚,他除了是江西诗派的祖师爷、宋四家、出名孝子、还是香迷。黄庭坚自称“香癖”,《书婴香方》记载“婴香”配方。据说,婴香味似婴气,略带淡雅梅花香味,又因含有麝香,具提神醒脑之效。黄庭坚配方中有角沉(海南岛沉香之最)、丁香、龙脑、麝香等香料。台湾省图书馆藏之南宋陈敬《新纂香谱》钞本,同有记载有婴香方,但香料与黄庭坚版本略有不同,多增加檀香,主香为沉水香。




宋   黄庭坚   书婴香方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致运句泰傅尺牍》亦是不可错过的精品。



宋   苏轼   致运句太傅尺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致运句太傅尺牍》,用笔秀劲,线条流美,“惠贶临安香合。极佳妙”,感谢对方致赠“临安香合”(盛放香料的容器)。在剥落的墨色下,书写用纸上的底纹花样若隐若现,折枝梅罗纹砑花粉笺,梅花情态衬出书法畅逸,情调雅致。


挂画


“挂画”透过三件有关桃花源的展品,告诉参观者宋代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认为,无需离群索居,身处俗世依旧可以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桃花源,而挂画,就是进入桃花源的一种方式。



宋   佚名  博古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透过《博古图》我们可以看到挂画的环境是在户外,仆人用竹竿把山水画立起,方便让主客共赏,画前的桌子,还有两幅作品,另一侧的桌子,还有两件青铜器,其中一件还插着灵芝,背对我们的仆人正拿着另一批画,准备让客人大饱眼福。




南宋  赵希鹄  《洞天清录》


南宋赵希鹄在《洞天清录》写到:“择画之名笔,一屋止可三四轴,观玩三五日,别易名笔。”意思就是画不要挂太多,也不要挂太久,一次挂3、4幅,一次挂3、5天即可。


另外他还提到:“一画前必设一小案以护之。案上勿设障画之物,止宜香炉、琴、砚。极暑则屋中必蒸热,不易挂壁。大寒于室中渐着小火,令如二月天气候,挂之不妨。然遇夜必人匣,恐冻损。”这样的观念跟现在博物馆展出书画作品,非常相似,而且还有仪式感。


喝茶


这次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借展的21件文物中有2件国宝与3件重要文化财,该馆国宝只有2件,重要文化财有13件,可见大阪东洋对于“闲情四事”特展的重视。展览现场也特别为这两件国宝级文物设置了独立展柜,成为瞩目焦点。重点是茶器。




南宋 建窑 油滴天目茶碗 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藏




南宋 建窑 油滴天目茶碗 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藏




南宋 建窑 油滴天目茶碗 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藏


“天目”为日本独有称呼,缘起于鎌仓时代(1185-1333)前往浙江临安天目山附近禅宗(临济宗)寺院修行的日本留学僧,将当时寺庙中饮茶用的黑釉碗带回日本,之后成为黑釉茶碗的通称。据了解,日本定为国宝的中国瓷器仅有八件,天目茶碗即占了五件,可见天目茶碗在日本文化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南宋 建窑 油滴天目茶碗”名称取自于釉药表面生成如油滴般的斑纹,此碗品相绝美完整。细观之,黑釉上密密麻麻的银色斑纹,闪耀着炫目的蓝、金等虹彩,如梦似幻般绚丽华美。附件为三件南宋时期的漆制天目茶托。




南宋 吉州窑 木叶天目茶碗 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藏

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藏“南宋 吉州窑 木叶天目茶碗”则是现藏于日本的木叶天目中唯一的文化财,和展场中的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南宋吉州窑黑釉木叶贴花盏”同展较劲,观者可细细玩味,此中异同趣味。




南宋 吉州窑 黑釉木叶贴花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唐物丸壶茶入(宗及丸壶) 京都龙光寺大德寺藏




明 唐物茶壶铭通圆 京都龙光寺大德寺藏


南宋 唐物丸壶茶入”原为富商天王寺屋津田宗及所藏,宗及曾侍奉丰臣秀吉举办茶会,本品亦由其传给其次子江月宗丸和尚,为龙光院的代表茶入。龙光院拥有国宝茶室“密庵席”,400年来传承江月禅理念,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回特别邀请京都大德寺龙光院小堀月浦住持,带领大家透过坐禅及茶道活动,在用茶的同时尊重对方、互相信赖,体验真正的茶道精神。


据悉,展览将展至12月18日。




▼点击下图订阅2023年《美术报》





 
 综合自澎湃新闻、公众号“一直在台北”等 
 编丨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期待!用100件作品呈现陈洪绶“高古奇骇”的一生
著名画家曾宓在杭州逝世,享年90岁
水墨传承 桃李芬芳——“吴永良‘意笔线描’教学成果暨师生作品展”

“西山雅集•徜徉江海”钱君匋国画品鉴研讨系列活动举行

时隔70年的静物盛宴丨卢浮宫将迎来大型静物主题展

簪花的男子

“铁律扬正气 严规树清风”——廉洁文化主题漫画艺术展今日开幕

淡墨延伸到远方丨赏析黄公望(传)《夏山图》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美术报”(ID:meishuba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