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乏味”——罗伯特·文丘里 Robert Venturi

“少即乏味”——罗伯特·文丘里 Robert Venturi

书摘

《100个改变设计的伟大观念》夏洛特·菲尔 & 彼得·菲尔




本文摘自 夏洛特·菲尔 & 彼得·菲尔所著《100个改变设计的伟大观念》一书的第79个设计观念:少即乏味 的部分内容。
夏洛特与彼得·菲尔夫妇是英国知名设计史学者。他们都有着艺术史与设计史专业教育背景,学术经历丰富。现在他们的工作重心是设计研究和图书出版。他们先后出版了50余本图书,代表性著作有《1000把椅子》等。
《100个改变设计的伟大观念》收录了改变设计的100个伟大观念,对于历史上曾经和仍然在改变人类生活、改变世界面貌,进而改变人类观念和人类文明的伟大设计创新进行了讲解和图示。书稿记载了影响工业和产品设计最有影响力的想法。由两位现代设计专家撰写,它提供了该主题的简要历史记录,并为普通读者提供了吸引人的资源。从19世纪和20世纪初工艺运动中现代设计的起源以及大规模生产带来的变化,本书从现代运动和战后的消费社会追溯了设计中重要的思想到近的思想。这套极具启发性的图书记载了有史以来,艺术、设计、建筑、摄影、电影、时尚、平面设计等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观念。各书篇章大致依年代顺序排列,每一个观念涵盖了事件、发明、技术、运动等为该领域带来重要改变的人、事、物,每一个观念又都以简明的文字搭配绝佳的图像呈现;它不是各领域经典创意的简单罗列,而是对其产生的契机、起到的作用、实践的发展等的有机梳理;通过这样的梳理使读者了解一种艺术流派或者艺术形式的演变历史,从而能更专业地品味当今的艺术。
点击底部链接可购买纸质书籍。

少即乏味更多既是更多
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提出了“少即乏味”的名言,以反驳“少即是多”一词-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曾对此大肆推广。作为一个观念,“少即是多”暗示着有着包豪斯风格的现代主义的纯净性和战后僵化的良好设计已经过时,实际上,我们可以做到更多。
为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想法,它帮助后现代主义与设计专业作长期以来的现代运动的哲学基础相抗衡,并首次为设计带来了令人振奋、让人难以抗拒的可能性。
的确,“少即是多”是现代运动的意识形态口号,密斯·凡·德·罗完美地概括了其还原主义哲学。对于现代主义的拥护者来说,它具有令人满意的品质,给人的印象是没有人可以对此想法提出质疑,因此它成为与国际现代主义相关的设计师和建筑师的信仰。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曾经以空前的规模激发了“现代”城市社会住房建设的勒·柯布西耶的乌托邦式规划愿景,在某些方面开始被视为反乌托邦的噩梦-柯布西耶创意下坦诚、生疏、高层的住房项目成为贫困、犯罪和种族隔离的温床。1972年,山崎实(Minoru Yamasaki)在1951年设计的Pruitt-Igoe战后房屋项目因失败而遭到了广泛指责,这成为设计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它不仅象征着美国城市梦想的消亡,而且还为现代主义长期以来的道德优越性敲响了丧钟。作为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后来就这次活动在文中愉快地写道:“现代建筑于1972年7月15日下午3点32分(或该时间前后)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逝世。”

▲ 卡尔顿书架 by: 埃托·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1981
作为辩论家的文丘里之后提出带有嘲讽意味的“少即乏味”的观点,也出自类似的情感。他不仅巧妙地概括了现代主义最根本的缺点之一,而且还在话语中体现了他对现代主义的嘲讽幽默。这个不惧权威的呼喊成为后现代主义者的口号,因为它不仅参考了新兴的符号学,还提出了在良好设计和产品通用性中不断滋生的乏味感。此外,它强调了现代主义下许多设计的内在情感的贫乏。
……


工业设计俱乐部 • 书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工业设计俱乐部”(ID:id-clu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