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之旅,传承千年的建筑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山西古建之旅,传承千年的建筑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不久前,FTA的几位设计师们为体验千年建筑的精神,开启了一场山西古建之旅,深度挖掘了这座城市的设计、文化、匠人工艺。
他们的足迹遍及:雁门关、释迦塔、悬空寺、圆觉寺、永安寺、佛光寺、南禅寺、关王庙。在这两天一晚的旅途中,有怎样的震撼与感动,详细记录于本文中。


山西之行-序章





程翌博士

建筑师平时的工作强度蛮高的,所以我们经常会觉得我们“苟且地”活着。旅游、特别是这种建筑考察旅行,我们觉得就像一条一直沉在水里的鱼,游出了水面,终于可以透口气的那种感觉。所以今年5月份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有了这次山西古建筑之旅。今天我们把为什么想去考察的原因,以及考察后我们有些什么样的感受,跟各位同学们分享一下。


今天的讲座我先开个头,后面会有我们团队的几位小伙伴,一起来讲讲自己的感受。


首先说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去山西。今年2月份我们中标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其实拿的很不容易,大概有10家单位,包括国内外非常知名的一些机构,一起投标的,我们中标了。这个项目是苏州的“运河十景”之一,目前在苏州关注度非常高。项目最核心的一个点就是有个文物—横塘驿站,它也是苏州古运河段唯一的一座古驿站。



©FTA

中国历史驿站,目前知名的主要有三座,一个是盂城驿在常熟,还有鸡鸣驿在北方,以及我们在苏州的横塘驿。1996年,中国邮政局出了一套邮票小型章,横塘驿也在其中。所以苏州横塘驿虽然仅剩下一个驿亭,但也是中国邮政史上的瑰宝。如何讲好驿站故事,如何体现邮驿文化,是我们竞标时的核心思路。


最后一轮的汇报是给市委书记许书记,当时他这样评价。他说今天中国建筑师做建设计,大都喜欢做的很时尚、前卫,觉得这就是好。但是他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中国建筑师应该多去看一看中国的千年建筑,体会一下千年建筑的精神,才能做好今天的设计。这句话以后听了以后,让我们引发了一个思考,就是什么是千年建筑?什么是千年建筑的精神。


中国的千年建筑在哪?应该主要集中在山西。说来惭愧,我记得大三的时候,学中建史都学过佛光寺大殿、应县木塔等等。记得考同济的硕士的时候,这两个建筑是每年必考的题目。但是我们团队还从来没有去看过。所以本着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决定先去看看千年建筑。




山西之行-分享





张宇寰


我们的行程大致如此,两天两夜,自驾。


图片绘制©宇寰

第一站是雁门关。我去过国内很多关,对雁门关本身没什么深刻的印象,反而是对它周边的自然风光印象更深刻。我们进入山西以后,一路所见,尽是黄土垒起来的山坡,这让我想起在希腊雅典,他们俩的自然风光有一些神似。


摄影©宇寰

第二站我们往北去了应县的佛宫寺释迦塔。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我在开车,正在下高速的时候,远远我就看到在平原上的这座塔。可能今天城市规划控制的比较好,所以周边没有其他的高楼,可以一览无遗的看到这座木塔。


应县木塔旧图 ©《应县木塔》(陈明达著)

这是我找到的一张老照片,现在这个画面还是跟老照片一样,远远就可以看到一座很高的塔,塔的后面是连绵的山脉。这让我有一瞬间穿越千年,回到了古代的感觉。千年以来,无数经过这里的人,无论贩夫走卒抑或王侯将相,都会看到这座塔。它就像一个精神堡垒、一个标志、一座灯塔,矗立在这个地方。千年以前的风景,至今未变,像是与古人的一段超越时空的对话。

第三站是悬空寺,我觉得言语的介绍,难以概括其雄奇壮美。有机会,还是推荐诸位亲身一去。

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我们去的第四站是永安寺。这是给我惊喜最大的地方。


摄影©宇寰

印象最深的是寺内壁画里十大明王中的一个。传统的明王造型大都凶神恶煞,但当年那位作者,在画到最后这个明王的时候,灵机一动,画了一个与传统造型截然不同的明王,明王双手撕开自己的脸,显示出里面还是一个人的形象,作者想表达即便明王外形丑陋,内里还是藏着一个人心。

这让我有不少感触。因为当我在看一副完成的作品时,我看到的是作品本身,反而鲜少能感受到作者的气息在内了。可当我看到这副明王造像时,我禁不住在想象,当年这位作者内心是怎么思考的,在最后灵机一动,想象出这么一副造型,并且在千百年以后让后来的我们看到。这又是另一段超越时空的旅程了。


摄影©张宇寰

佛光寺是进入中古建史课本的建筑,赘述我想不必。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地理位置,它三面环山,中间面向河谷,气势雄浑磅礴。相传唐代有位僧人,偶过此处,见有佛光照耀于台,因于此修建一庙,是为佛光寺。千百年以后,随梁林二人的考察,得以重发扬光大。国内现存千年建筑,不少是隐于村内的小庙,因名头不大,故得以侥幸保全。然似佛光寺此等规模、此等精妙、此等壮丽,确是难能可贵。

 

在结尾处,我想多说两句,山西一处一景,随处可见皆有古建,其保存之完好,内涵之深刻,确是只有亲身领略,方能感其一二。若有机会,有幸感兴趣更好,还是建议诸君到此一游。




张至盈

这次我想要分享一下我对北方的感觉,和我在中国北方的山西遇到的两个巧合。


《布达佩斯大饭店》电影剧照

“但我喜欢这旧模样,迷人的废墟感”,这是《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说迷人的废墟感。什么是迷人的废墟感?我曾去过布达佩斯,那里的确存在着这种感觉。但我没想到,在山西也有。



圆觉寺 摄影©张至盈

这是圆觉寺的砖塔,我们第一次遇到它的时候,是晚上的一个意外。我们是循着他的风铃声然后找到它的。它的周围都很暗,都是待拆的房子,当你站在它脚下的时候,只能听得到风铃声和风沙的声音。

她并非废墟,她的周围都是废墟,不知是废墟成就了她的迷人,还是她的迷人成就了废墟感。我想也许是废墟成就了这种盛景。


摄影©张至盈

其实在这里,所谓的这种美丑,先进或落后的这些说辞都以尝乏力。你不管是以什么样的形态,你或坐或站或行或跑,不管什么形态,你都会被吸引。这似乎是最纯粹的样子。


摄影©张至盈

因为我是南方人,所以我对北方的认知是很匮乏的,我其实想象不到绵延的山脉上长不出一棵树。在我熟悉的南方,山总是绿油油的。总归是我太过于狭隘。我想着的确只有在这里,在这样寸草不生的山上在尘土飞扬的路上,才有值得奔赴的精神世界。

圆觉寺风铃声 视频©张至盈

这是当天在圆觉寺录的视频,也是我说的另外一个巧合。

 

当时在去圆觉寺的旅途上我正在听万能青年旅店的专辑,专辑的最后一首歌叫做《郊眠寺》,歌曲的开头和风铃声非常相似,只是歌曲中的风铃声更加纯粹,没有风沙。现实中风沙其实挺大的,渗入你的皮肤,迷了你的眼睛。其实这时候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这个声音才是主角。

作为一个南方人,有的时候我的认知可能比较狭隘,我觉得中国的北方大抵相似,在南方人眼中,那些沉重的,苍茫的,长不出绿色的山脉和生硬灌进耳朵的风沙。但我想说你要去北方,你必须要去那里,我们也许会在那找到自己,即使你生在温润的南方。




罗彦召

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字叫“行”,我所有去的地方基本上都是以名字加行来备注的,因为有一句话叫做要么旅行要么读书,就是你的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样的话可能生活就没那么枯燥。

这次旅行的初衷大概分三种,一是想要去看,二是需要去看,三是顺便去看。想要去看顾名思义,需要去看是因为我们组做的项目以偏文化和城市更新为主,顺便去看,是除了一些名胜古迹,路途中无意顺便走过的地方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佛光寺、南禅寺、应县木塔、悬空寺,这些是我们刚开始选定的目的地。山西的文物其实特别多,但位置相对比较偏和散。


圆觉寺 摄影©罗彦召

偏,这在以前带来一个好处,就是去的人少破坏也少,所以古建筑的保存度都比较高。但是从以后来说,它的保护都会比较困难,旅游开发也比较难。就像圆觉寺和永安寺,建筑群损坏严重,唯一的就只有一个砖塔。塔下已经成为一片油菜花田,只有一对老夫妇看守着塔。

 


永安寺 摄影©罗彦召

这张图是永安寺最后一进,相对保存完好,但入门的时候,一些偏殿已经被改造成卫生间和厨房,其实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

这两个地方,我们去的时候基本上没人,就像那的管理员所说,一年其实也没多少游客,也没有经费去搞修缮,很多建筑群都在慢慢地损坏,只有一些主要的东西在,所以这就是山西很多古建筑目前的一个状况。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悬空寺,像它的名字一样,代表古人对天地神明的敬畏。它的高度距离河谷大约90米,相当于30层楼。


悬空寺的两个奇迹,一是它是悬空的,二是它的选址。两个山头呈现环抱的C字形,是它选址上特别巧妙的地方。

悬空寺 摄影©杨柳岸


这些柱子基本上都是30~50mm,很细,稍微碰一下会有点反弹。

如何才能将重达十数吨的寺庙悬挂到山体山呢?它的半山腰并非直上直下,而是一处天然凹槽,工匠们从高处悬下,利用工具扩大凹槽,凿出一个可以施展的平台。


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再在平台上凿出巨大的石孔,深达数米,“挂钩”将在这里安装。石孔外大内小,作为“挂钩”的木材预先打上了“楔子”,石孔内楔子将木材撑开,卡在石孔内,相当于现代的“膨胀螺钉。”这些木材超过2/3的长度深入山体,多根就可以承受数吨的重量,这就形成了“悬空寺”可以铺设建筑的基底。


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现在我们看到的柱子其实是后期加进去的,一般情况下这些立柱并不承重,遇到极端情况,为悬空寺增加了一份保险。


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因为选址上的巧妙,悬空寺成为雨淋不到,风吹不到的绝佳之地。同时,能够保证每天2-3小时的日照,避免暴晒引起的木材风。

 

悬空寺的建筑主体,大大小小的殿堂40间,南北错落排列。让人感慨千年已去,它依然在那里。

其实我们去看这些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有时候可能还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通常是想用或者学习它,对于传统建筑来说,技术工艺一般很少会用到,形式和理念上用的比较多。此次山西之行,我们学习到很多古建筑的情怀和理念,也为我们后期设计提供了很多学习的素材。




程翌博士


如何去体现千年建筑的精神?

大家看到山西很多古建筑缺乏保护,单纯的保护其实很难让古建筑与现代生活融合,也很难可持续地保护,所以我们觉得更需要从活化利用的角度去做历史更新,让古建筑更好地融入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我们去山西考察古建筑,并不代表我们要学习古建筑的形式,因为今天我们的建筑方式和构造做法都不同了。更多的是要去感受当年的工匠或者设计师,他们用多大的热情来解决问题,然后再巧妙地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就像刚才讲到的悬空寺,正是因为有很多匠工巧思才能够持续千年,保留至今。


千年建筑精神,它需要传承的是一种热情,是古人对待事情的一种执着、认真的精神,我觉得这是需要我们去感受和体验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孚提埃FTA”(ID:fta_group)。大作社经授权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