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地址 苏州, 中国
建筑设计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建筑面积 3327 m²
项目年份 2017
01
背景
苏州是以庭院生活为载体的江南文化荟萃之地;东原千浔社区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北面是黄桥镇,东西两面是其它住宅用地,南面一路之隔是虎丘湿地公园。社区中心位于整个用地的东南角,与两条城市道路相邻。
与大多数新城开发区里的住宅一样,千浔社区仍然是一个闭合性的商品房小区。中国目前的住宅开发模式是过去30年的累积,与社会经济阶层的形成息息相关。
“鼓励开放式小区”的新政导向很难在短时间内颠覆这一模式,在相对空旷的新城,基于当下社会环境里的身份认同和安全需求,完全开放的社区就更难实现。
在这种条件下,把“社区中心”这样一个“配套公建”放在地块的角落是一种必然。对于这样一个推导出来的被动选择,建筑师并不满足,而是希望探索:能否依靠建筑本体的力量来回应并改变这个消极的逻辑?
02
叠墙深梁
结构系统和空间秩序的相互推演是山水秀事务所主要工作方法之一。在进行了多种构思的尝试之后,事务所决定用上下交错叠放的剪力墙来生成空间,这被它们称为“叠墙深梁”体系。
整层的结构墙通过上下交叠,在满足结构对垂直荷载和水平刚度需求的同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空间秩序:墙体是围合性的,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空间,空洞则是开放的,可以联通不同的空间——希望这种秩序的双重潜力能够让这座社区中心实现凝聚和开放的共存。
根据社区中心各项功能的需求,使用空间的基本宽度模数在7米左右。最终采用了7.2米的跨度模数,将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43米的两层建筑纳入了六根7.2米宽的条状结构中,再根据内外空间和动线需要,运用交叠墙语言沿着这些条状结构组织并生成了整座建筑的内外空间。
二层的竖向结构主要由南北向的山墙构成,这些山墙自由分布在条状结构上,自然成了屋顶设计的出发点。事务所采用了下凹的混凝土筒壳做为建筑的覆盖。160毫米厚的筒壳结构在短方向上的跨度均为7.2米,在长方向上则依靠1.3米的筒壳矢高,实现12至25米不等的跨度。
筒壳下的空间体验仿佛置身于波浪之下,以屋脊为中心,有置身传统双坡屋型内的安定感;以筒底为中心,又有空间向外侧溢出的感受——连续的筒壳在内部造就了两种体验的融合,在外部则以波浪状的山墙形式出现,表达了与水及江南传统建筑风貌的关联。
下凹屋面的雨水则通过波谷处的天沟收集,而后通过沿墙水管或自由落水的方式排出。所有的构造均服从于建筑的整体秩序,而建筑的整体秩序也有赖于所有的细节才得以最终成立。
参考资料:
https://www.archdaily.cn/cn/876226/dong-yuan-qian-xun-she-qu-zhong-xin-shan-shui-xiu-jian-zhu-she-ji-shi-wu-suo 苏州东原千浔社区中心 / 山水秀建筑设计事务所 | ArchDaily
编辑:岳孜烨
责编:胡佳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