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休三,却时时待命,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上一休三,却时时待命,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三年前,酒店业对未来展望一片叫好,三年后的今天,一位酒店前辈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不是我们入行时间不对?


这让我陷入一个怪圈,每天都扪心自问:今天我努力工作了,明天就会更好吗?


从酒店目前的大环境看,答案偏消极。被三番四次折磨的酒店人状态并不好。



间歇性上班


间歇性上班指酒店人随时准备停工返家休疫情假或休无薪假的状态,而且这种状态具有持久,突发和不可预测的特点。以前鄙视链是工资高低,现在鄙视链是休假长短,“你看,那一家酒店生意不好又开始讨论休疫情假了”。

#

我酒店开始停工了,减少人员上班。上一休一,我实习生上一休三,屯的假期全没了。加班也没得做了,完了,没钱没假,疫情再不好转,我下个月的全勤就没了,再不好转我的生活费也没了。


——网友:花点时间说晚安


疫情一来,水电可以关停,食材可以不采购,人力成本成为酒店的重大负担,只能放假回家歇着,但哪怕在家也不能完全放松,酒店突如其来的事情也得随时处理,手机还是得时时刻刻攥在手里。


从事酒店业让人三年都没感受过自由的年假是什么滋味。原本2022年寄希望于暑期就能战胜疫情,结果世事无常,才刚过完年,二月开始年假就没了。



这种间歇式工作的节奏,打破了酒店员工对行业的信心和热情。


有活干才能保住工作


#

住酒店时,发现配套的身体乳很好闻,遂跟清洁阿姨聊起,她很热情地多送了我一瓶,我便顺手写了个小纸条感谢她。




哪曾想她专程登门致谢,感激涕零地说,因疫情缘故,酒店客源减少,裁员众多,她已经停工一个月了,今天第一天返岗,而这张小纸条可以保住她的工作。感慨后疫情时代,危机、焦虑并存…空白交织着孤独,唯愿健康…


——网友:汤-原


比起酒店正式员工间歇性上班,酒店外包员工更容易处于无班可上的境地。查看全国各省市500余处中高风险区名单,还坚持差旅的客人各有各的担心,有的客人按政策禁止出行;有的客人能出行,但酒店不具备居家健康监测条件;客人本身也担心一到异地就被疾控带走集中隔离。酒店没生意,客房、餐厅、宴会等外包人员就完全开不了工。

在更衣室听阿姨们聊天,这干完一顿没下顿的工作,不如回郊区种地。


停工停产的逆行者


#

别人都停工居家办公,小于项目为了赶工做隔离酒店,周末没了晚上还加班。啊!万恶的疫情啊!!!

——网友:吐槽大仙紫紫

停工停产,我们却是一群逆行者……离开家,来到酒店,面对未知,抗疫出勤,愿平安……


——网友:投石123


有一种特殊的酒店叫疫情隔离酒店。整个城市疫情严峻到停工停产时,隔离酒店的工作人员就是最忙碌的逆行者。


他们离开家,进入酒店闭环工作,冒着被感染的危险陪伴在一线医护工作人员左右,24小时保障隔离人员生活所需,默默支持国家抗疫工作。


虽然隔离酒店很苦,但被征用成为政府隔离酒店就能保证稳定收入,也是一种幸福。



转行


“转行”是业内基层员工中最热门的话题。酒店高层工资削减尚可以坚持,基层员工在疫情期间不仅升职加薪无望,按时拿到全额工资都成为奢望,甚至难以负担家庭日常开支。


转行跳出这个圈子,成为最后能抓住的希望。

#

我也想转行了。


 离开酒店去做什么行业呢?


不知道。


举目四望,大部分行业都在财政紧缩,优化雇员,与酒店工作相关联的餐饮业、旅游业和航空业同样在苦海沉浮。如果你仅有服务于酒店业的工作经历,没有掌握一门与其它行业相关的专业技术,确实较难寻找到合适的机遇。但生活的现实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间歇性上班的这份工。



下一轮报复性消费


旅游业同行说四月的生意是不指望了,五月如果能迎来下一轮报复性消费,公司就还有希望。


末了,她说:一定会来的。




别的行业从业者隔离在家还能远程办公,介于酒店行业服务性质的特殊性,非酒店集团工作的酒店人居家办公基本等于躺平。




酒店业的繁荣与国泰民安息息相关,希望众多酒店总部所在的上海挺过“倒春寒”,给努力坚守的酒店人带来必胜的希望。



今日话题


你现在是什么状态?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酒店圈儿”(ID:Hotelers)。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