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7年来完成的20多个展览中,配套制作了多种类型的画册,编辑展览画册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每本书都至少耗费半年的时长进行编辑、设计、排版、印刷,将在地文化生产的工作实践转化为实体的文献存档,我们也在梳理工作的过程中建立起对行动价值的认同。
当不可触摸的知识和经验变成了真实的文献,它是透视机构工作的一把尺,作为知识增进的度量衡,探求着机构发展的文化深度。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展览相关的文献仅在内部流通,我们期待它们能在更多的实体空间出现,让更多人能看到这些记录城市与当代艺术交融的书籍,这也和我们选择做画册、文献的初衷不谋而合。
在当下,我们面对着不同程度的限制与隔离,我们希冀通过书籍与更多机构实践者、艺术工作者、出版人和艺术爱好者相遇,并创造出超越时空限制的沟通与对话。我们将践行对“地域性”的关注线索,从珠三角出发,将展览画册送达国内不同城市的不同机构,其中涵盖了美术馆,文献馆以及艺术空间等。
以书为媒介,我们希望能够与各地连接,欢迎更多机构和独立创作者与我们交流,共同探索艺术实践的更多可能。
上启参与多个UABB分展场的策划和执行,根据深圳各个区域的在地文化进行艺术介入,邀请艺术、建筑、设计等不同领域的参展人进行在地创作,让公众重思人与城市的关系。展后画册延续各个展览的策展理念,收录了展览实践的详尽介绍,从策展思路到组织形式,对展览源流、场地选址、工作经验等内容进行了阐释,在展览策划的角度透视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分展场的工作,向公众展示大鹏所城、宝安桥头、盐田等地的艺术实践成果。
BCA系列展后画册对深圳本土的艺术流变进行持续地思考和梳理,将地方性的当代艺术纳入全球当代文化的讨论框架中。同时关注艺术本体问题,对视觉艺术与时代演变进行讨论,相对完整地呈现了本土当代艺术的生态。
在该系列中,我们延续了对影像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关注,在两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的南山平行展中思考这两者如何相生相成。展览同名画册收录了新锐艺术家、本土艺术家及其优秀作品,为公众呈现作为当代艺术的摄影。
艺术计划系列收录上启对空间介入的艺术实践,探索及建构艺术与城市发展的美学,在各个领域及空间进行艺术介入,引导公众思考城市、自然、科技、人与公共艺术的关系,共同催化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与想象。
我们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与场域对话,进行跨领域交流,以艺术驻留、访谈和国际交流的形式,尝试勾勒出当下的艺术生态。该系列收录《冬谈:介入现场与重返过去》《迁徙当代——深圳盐田国际艺术计划》以及两本往期与德国进行艺术交流的画册《并行世界》《东学西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启艺术”(ID:shangqi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