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谷(点击查看项目动画) ©FTA
上海音乐谷位于虹口区中心的嘉兴路地区,交通便利性不言自喻。以海伦路、溧阳路、四平路、周家嘴路的围合区域为主体范围,核心区域面积约28万㎡,项目总体已有建筑面积7.6万㎡ 。
▲区位图 ©FTA
为落实国家和上海“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原为AAA级旅游景区的上海音乐谷决心进行整体规划升级,新增产业建筑面积约11万㎡ ,满足产业规模缺口,着手打造一个以集聚培育音乐产业为重心,影响世界;以推进城市更新为抓手,走进生活的城市创新社区。
▲总平面图 ©FTA
▲亲近自然的露天水岸舞台 ©FTA
让城市看得见的“演艺之环”
▲身临其境感受音乐的沉浸式剧院 ©FTA
在保留旧工业建筑原有结构的基础上,FTA又为其注入了新的设计元素。存量更新的过程中对旧有建筑进行结构补强,以明净透亮的的玻璃外壳抵御风雨的侵蚀。既保证功能的完整性,又能提供开阔的视野,使得无处不在的音乐舞台让城市看得见。
▲让城市看得见的城市舞台 ©FTA
▲了解音乐及海派文化的博物馆 ©FTA
五大音乐主题露天舞台、四大剧院同一个音乐博物馆,共同衔结成“演艺之环”。全境环绕式的演出场景令到访者沉浸式感受音乐文化的魅力。不仅建筑内部的活动外显化,更与城市融合,通过连贯的步行游线串联音乐谷及北外滩各文化旅游景点,打造可游、可赏、可购的休闲体验。适宜节庆巡游、街头表演、露天盛宴的大众演艺文化场景能引起更广泛的社会参与,激发出更多的潜在可能。
形成完整音乐创制产业链
为补足原音乐谷所欠缺的产业发展示范动能,我们提出新增产业综合体办公塔楼,借此引入数字音乐龙头企业。具有韵律及节奏感的音乐“垂直社区”满足完整音乐制作产业链需求,将各种功能设置于建筑之中,更打造多层次、体验空间丰富的绿色生态办公环境提升楼宇的形象和品质。
人才是音乐、艺术等创新区产生影响力的核心因素。历史建筑改造的文化创意型工作室,满足原创音乐人对办公空间的文化属性需求。依托园区商业环境的营造,音乐产业生态圈的建设,集聚音乐人才,打造青年音乐人的寻梦工厂。完备的音乐录制中心、创作交流空间等产业共享功能空间成为培育知名音乐人、音乐独角兽企业品牌IP的必备条件。
走进生活的文化街区
俞泾港、虹口港、沙泾港3条河道在此区汇流,8座超百年历史的小桥连成了上海罕见的滨水街区,更是官方认证的目前上海唯一保存有完整水系格局的历史文化风貌地区。上海接近80%的石库门建筑已经消失,而这里保存着上海为数不多的石库门建筑群,极具代表性,充满着老上海的生活的回忆。
为了留存与善用这浓浓的市井气息,FTA摒弃了大拆大建的传统城市更新思路。延续虹口里弄的历史肌理,多样化配套规划,打造全天候的艺术休闲社区。南北向哈尔滨路风情商业街道、东西向滨河商业街道设施升级、管线入地、界面整治、露天业态等多种街道景观治理措施营造文化氛围,将更多的步行空间让给游客与居民。
-
爱思公园岸段,以水生植物打造一个休憩放松的生态水岸;
-
长治路至周家嘴路段设置步道及观景平台,供游客漫步水岸;
-
哈尔滨路至海伦路段,在规范可循之处做“退台式”设计,游客可在此亲水水岸有更好的互动;
-
在周家嘴路至四平路以及辽宁路部分河岸段,增设特色的观景平台,打造适宜交流及活动的活力休闲水岸。
全由开发商标准运作的项目稍微少了些烟火气,用地单位自发推动的改造更新项目通常由于缺乏规范,难以推动地区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本项目西北方位海伦路、四平路交汇的居住片区因此设计在音乐谷引导下,吸引居民参与项目开发,带动自主性城市更新。在其缓步合理地融入艺术氛围后,预计成为上海音乐谷未来可持续发展运营的闪耀星群。
FTA坚持“产城融合”的战略发展理念助力“上海音乐谷2.0”全新升级,聚集以音乐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形成文化、商业、旅游一体化的多元发展模式,着力打造虹口港腹地的“文化高地”。
客户名称:上海音乐谷
项目地点:上海市虹口区
占地面积:28万㎡
概念规划设计单位:FTA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孚提埃FTA”(ID:fta_group)。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