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探索—法国当代绘画展》于9月29日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幕。苏州国际设计周作为策展机构,对话此次参展的10位艺术家,围绕展览分享他们对于色彩,对于创作,对于中法艺术交流,对于绘画艺术未来的一系列思考。
奥利弗耶·马斯蒙泰(Olivier Masmonteil)1973年出生于法国罗米利,现生活工作于巴黎。马斯蒙泰在法国新阿基坦地区Corrèze(科雷兹省)长大,他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其风景画创作之旅由此发端。
艺术家有着坚实的具象绘画基础,在周围弥漫的“具象绘画”已死的氛围中,马斯蒙泰回溯艺术史,从图书馆中找寻古代和当代的艺术家,将抽象概念融入创作,从而得到了更多灵感与自由,构建了自己的个人神话——围绕他的三个如影随形的主题:风景、艺术史和对地平线、旅行的幻想。
早上7点30分,巴黎好梦未醒,整座城市处于沉静之中。奥利弗耶·马斯蒙泰(Oliver Masmonteil)已经抵达工作室,在一片安宁中精神饱满地迎接创作,这是一天中他最喜欢的时刻。
我不是艺术家
我是一名画家
倘若是受访,马斯蒙泰大概率会向对话者这样进行纠正。在当下的艺术大环境中,进行绘画创作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要求画家拥有自我牺牲的精神与信念、既充满怀疑又保持信心,既热情又克制。在这个诱惑众多、急于求成的时代,坚持进行绘画创作的艺术家可以说是勇敢的,马斯蒙泰坚决地做出了这个选择。
▲ 奥利弗耶·马斯蒙泰于工作室 ©️JULIE LIMONT
马斯蒙泰在法国中部科雷兹省的乡村中长大,原始而迷人的自然景观构建了他最初的创作冲动。从记事起,马斯蒙泰就开始画画,画画与钓鱼贯穿了他对童年的所有记忆。因此马斯蒙泰与风景题材尤为亲密:无尽的视野是他永恒探索与追随的创作主题。
注视着他的画布,马斯蒙泰带领观者进入另一个世界——一个他用画作所构建出的凝固时空。
▲ 奥利弗耶·马斯蒙泰 创作自述
Q&A
SuDW:您本次的参展作品通过风景发声,您如何解构这一主题?
奥利弗耶·马斯蒙泰:在此次苏州展览中,我选择的是《地平线》系列。这个系列诞生于20年前,主要描绘我在各种游历中看到的天空和风景,是对那些转瞬即逝的时刻的纪念集锦。
▲ 奥利弗耶·马斯蒙泰创作《地平线》系列作品
©️JULIE LIMONT
于我本人而言,《地平线》系列意味着永恒和瞬间的理念。那时我产生了一个灵感:将具象和抽象在同一幅作品中表现——这个灵感来自艺术史,也源于彼时的旅行经历。我在旅行的过程中收集了不同风景,记录下那一瞬间。回到工作室以后,旅行成为一场记忆,我尝试通过绘画来改变这个时刻,在画完风景之后,提取出天空的颜色绘制出地平线,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从短暂的瞬间传达一种“永恒”的理念。
▲ 《帕皮提/夏日线》
SuDW:为什么选择风景作为您创作的题材,您对风景题材的偏爱与您的自身经历有着怎样的联系?
奥利弗耶·马斯蒙泰:一切都要从我的出身讲起。我常说自己是“渔夫画家”,我在乡村长大,“景观”是自出生以来就萦绕在我周围的元素。从儿时起,绘画和钓鱼就是我最爱的两项活动,直到现在依然如此。二者也有着奇特的相似之处:画家和渔夫都爱好模糊的表面——画家爱模糊的画布,渔夫爱浑浊的水面。
▲ 奥利弗耶·马斯蒙泰工作室中的作品 ©️JULIE LIMONT
长大后我系统地学习了绘画,并进行环球旅行。从印度到泰国,从越南到巴西,旅行中的不同景观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在结束第一次环球之旅后我创作了系列作品《无论何时何地》,这是由一千幅相同格式的小画所组成的各地风景,定格了旅行中的一千个方位和瞬间,在这其中我探索摄影和绘画之间的界限,尝试令两种媒介相互渗透。可以说,“风景”不仅是我创作的灵感源泉,更是我与世界建立联系的一种方式。
▲《无论何时何地》展览现场
SuDW:去年您发起了“Une oeuvre à la maison/A work at HOME”计划,向艺术家及文化机构提出将艺术品借给私人观众的建议。这个项目的想法是如何构思的?
奥利弗耶·马斯蒙泰:这个想法一开始源于新冠大流行导致公共文化机构关闭,艺术家无法展示自己作品的失落感。所以当巴黎宣布第三次封锁时,我萌生了一个想法:我想把法国变成一个巨大的艺术画廊。这个艺术画廊是一个类似于图书馆的地方,但借出的是艺术品而不是书籍。于是我打电话给一些艺术家朋友提出这个想法,他们都非常感兴趣,该倡议迅速传播开来,最终总共有 300 件作品在法国各地被借出。
▲ 奥利弗耶·马斯蒙泰两幅作品在小朋友的卧室里
SuDW:您认为,当今艺术系统最需要的是什么?
奥利弗耶·马斯蒙泰:需要“场所”——一个每个人都能够轻松访问的、让公众与艺术家接触的场所。画廊和艺术中心是这样的场所,但可惜这些地方通常都在大城市。而且据我所知,许多人对迈入画廊大门这样的想法敬而远之。
我总想让自己的工作室对路人开放,邀请人们来做客、交流。事实上,前面所提及的“A work at HOME”计划也是希望在各地制造出更多这样的“场所”,因为作品最大的借出范围为10公里,这使得艺术家与艺术爱好者的相遇变得可遇可及。艺术不是精英主义,一件作品如果它只存在于工作室,它就只为艺术家而存在,如果它被更多人看到、谈论,它更多的价值和功能才会被随之唤醒。
▲ “A work at HOME”计划中,艺术品来到人们的家
于马斯蒙泰而言,
创作是一段甜蜜而忧郁的回忆。
童年印象为艺术家带来最初的创作冲动。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中的风景逐渐模糊,艺术家将抽象概念融入具象创作中,获得更多灵感与自由。作品中的线条形成新的语言形式——它们在无限的时间里共存,令每一张画幅有限的作品都变成了一幅无限的画卷。
▲ 《色彩的探索—法国当代绘画展》现场
点击头像
了解10位参展艺术家
-END-
编辑 | 苏州国际设计周策展团队
内容提供 | 奥利弗耶·马斯蒙泰
关注
@苏州国际设计周
苏州国际设计周以“创新江南文化”为目标、以“设计致用”为原则、从“美学城市、美学生活、美学经济”三个维度,发现和传播苏州在城市更新、古城保护、苏式生活、产业创新中的新思维、新案例、新亮点,让更多人了解人文苏州、美学苏州。
长按添加「苏州国际设计周」 官方微信
长按关注 @苏州国际设计周 官方微博
长按关注 @苏州国际设计周 小红书账号
长按关注 @苏州国际设计周 微信视频号
前往 抖音 搜索关注 @苏州国际设计周
-苏州国际设计周媒体中心-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著作权归属原作者所有
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苏州国际设计周”(ID:SUZHOU-DESIGNWEEK)。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