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顶视图
基地位于无锡梁溪区刘潭社区的中心,在长期的规划中,周边将会有高级别的道路穿越,既有城市空间秩序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巨大变化。
▲改造前的刘潭市场
迁建前的刘潭农贸市场,大量临时性的介于室内和室外的空间,满足了最基本的买卖功能,但没有任何空间舒适度可言。现存的农贸市场,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和人们需求。刘潭市集的迁建改造项目,成为提高公共建筑品质,激发整个城区变化的一个触点。
▲项目概览
新农贸市场紧邻城市道路设置,基地为一个少见的锐角三角形。设计在一开始,就面临非常多的棘手问题,新建筑既要满足功能和效率,塑造未来城市道路界面形象,又必须避让地下的地铁通道,同时对周边的住宅不产生日照的遮挡。
▲鸟瞰图
首先将建筑沿街道展开,形成完整的界面。锐角三角形被分割成不同的菱形单元,菱形单元从南侧主入口开始逐级上升回转,沿基地周边围合出一个三角形的中庭空间,建筑的基本形态由此达成。
▲由入口开始和终结的菱形单元
菱形单元的跌落与起伏,由细致的日照计算来决定,这是一个将感性的设计手法和严谨的数学计算结合的解决方案,层层跌落的屋面如同一朵正在绽放的鲜花,在井然有序又颇具历史感的社区中盛开,如同嵌入的一颗钻石,熠熠生辉。
▲主入口透视
▲主入口回应了锐角三角形场地
特殊基地成就了特殊建筑面貌,新建筑嵌入到拘谨的既有环境当中,整个区域将由于这个外来者而被激活,产生了未来无穷变化的可能性。
▲菱形单元围合出的中庭屋面
▲夕阳中重叠的屋面
为了满足快速建造要求,整体建筑采用预制钢结构,在不到一年时间建成,立面由玻璃和金属构成,菱形和三角形元素被重复运用,建筑以一个全新面貌呈现在社区中,传统购买活动和新型社交体验结合在一起,成为社区新生活中心。
▲面向城市道路的建筑立面
▲层叠的建筑一角
▲屋面起伏构成的立面
在内部功能的组织中,整个建筑被划分成了三层。一二层作为农贸市场主要营业空间,被巧妙划分为大小均一的蔬菜、水果、水产和熟食摊位,丝毫没有因为建筑特殊形态而对空间使用效率产生过多影响。而原本刘潭市场的熟悉脸孔悉数被保留下来,消弭了改变带来的陌生感。
▲延续建筑屋面构成的售卖单元
全数字菜场等先进技术的运用,在提升食品安全同时,也让所有菜品和售卖内容有了全新面貌。室内设计在保证使用效率同时,将建筑菱形主题运用到吊顶和空间分割上,形成内外连续的视觉呼应。不同摊位和地面的细节设计,均照顾到易清洁和易维护,以适应平日高强度的使用,一改往日市场脏乱差的面貌。
▲焕然一新的数字化市场
高效和整洁的空间,也使银行、超市和杂物店铺得以进驻。二层和三层的局部,被经营方用来植入了很多新的业态和活动,这里不仅仅作为一个单纯的农贸市场,还包含了办公、休闲、餐饮、文化展示等不同的内容,成为社区社交的高频次场所。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参考资料:
1.http://www.minax.com.cn/Content.aspx?imgs=157&imgtype=works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