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场分享:建筑手绘?建筑快题?建筑史?

三场分享:建筑手绘?建筑快题?建筑史?

点击上方图片观看视频

在2020年的暑假,匠山行记联合XIN的景观图志主办了25场设计分享会。假期来袭,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重播回顾,低年级的同学们有需要的同学们可以关注起来啦!本文更新为:手绘篇、快题篇与理论篇

登录B站,搜索:匠山行记,即可观看全部设计分享会录播。


01

分享会 | 线条表达与水彩渲染?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原文↓







02
分享会 | 快题的分类与提高?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原文↓









03

分享会 | 历史的研究学习方法?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原文↓



学习历史是为了明白建筑学的发展过程和本质并且继续发扬。

研究中建史:研究生活——行为(基础)——空间(结果、最终归宿),目的在于找到空间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


中建史的特点:知识简单、杂、多(并没有一条清晰的、以脉络和架构为主的时间线来串起整个历史,虽然以不同的朝代为分隔,但是远远不够)。




学习中建史要和图式紧密联系,以自己的记忆方式记下图式才可以对图有所理解,并且要有一个反推过程(看到图想到为什么会这样子建楼、原理是什么)。




以下是结合思考记忆的两个例子。

第一,思考为什么第一个箭头处有斜伸。答案是为了加固。

第二,思考为什么存在飞椽,为什么飞椽和屋顶有夹角。答案是飞椽作为第二歌部件需要上扬;这时可以借助反例思考,如第三个箭头处,假设屋顶直接延伸,虽然还可以起到挡雨的作用,但是从结构角度来看根本无法伸出这么远的距离,其次是以人在地上的视角来看,屋檐伸出得不够高。

对比西建史,中建史这种一般都会以压轴的大题目出现,需要把图默画出来、标出每个部件的名称,比例关系非常重要;而西建史的图式简单很多,只需要简单画出状态、不求精确比例



西建史不同于中建史的地方在于它存在一个明确的发展脉络(时间线),所以需要前后记忆、敢于思考。以罗西为例。需要知道他的时代和国家,他被谁所影响了什么,他的学生有谁,他常用的材料有什么,他有什么理论(著作)。

另外,不要只关注自己的目标院校(比如可以关注一下上海交通大学的范文兵老师)。不要做一个只会画快题的学生,这样会限定住自己的上限。

“建筑理论的学习是建筑设计的底气。如果知道自己的逻辑和设计的渊源,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话语权和说服力。理论是迈向高端学术的必经之路。”
补充一下,由于中建史的历程更多地被当时的政治因素影响,从这个角读来说,西建史适合今日参考学习。对于中建史,需要领会逻辑,从而建出新的建筑。




......
      
      
      
      
         
         
         
         

近期课程:
          
          
          
          
              
              
              
              
                 
                 
                 
                 
                     
                     
                     
                     
                        
                        
                        
                        
2022谷雨杯&2022中联杯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
建筑软件线上全程班(已开课,可报名)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

报名联系

END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