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华、刻板印象、丑化小熊猫?它为啥越骂越火?

辱华、刻板印象、丑化小熊猫?它为啥越骂越火?

先插播一条“广告”:


愚人节在即,馆花向你发出一则【爆照】邀请快来参加【愚人节表情包插画大赏】,爆出你最搞怪/逗比/有趣、有范儿、有态度的自拍,我司灵魂画手将为你绘制独一无二的专属表情包!机会难得,先到先得!


发完广告,进入正题~
烂番茄媒体评分95%,豆瓣8.2分,皮克斯的新作《青春变形记》一经推出,口碑便爆炸。

这部由华裔导演石之予执导的作品,甚至被誉为《头脑特工队》之后皮克斯最好的动画。
但铺天盖地的夸赞声中,也有杂音传来,一些观众又觉得本片带有刻板印象、涉嫌辱华了。(奇怪,本花为什么说又呢?)
到底是好是坏,还是一起跟着本花来看看,再下判断吧!



(本文稍有剧透,如介意可直接拉至评论区获取汁源)
01

    2002年的小熊猫大灾难    

在很多人的心中,小熊猫才是世界第一萌——

它们就像圆滚滚的棕色大皮球,还有着一条特别蓬松毛茸茸的尾巴。
在遇到威胁或者被激怒的时候,它们会站起来,举起小爪子使自己显得更加高大,异常可爱。



而当这个小家伙来到皮克斯打造的动画世界时,它的体型随之变大,可爱更是有增无减——
它会摇头晃脑扭屁股,它会卖萌搞怪生闷气:





同款举手手


看看它,有谁不想被这个毛绒绒、软乎乎的大家伙抱着呢?
有谁不想跟它握手拍照,然后心甘情愿买下它的各种周边呢?



但这只小熊猫并非一直都是温顺萌趣的模样——
它在街道上横冲直撞,破坏力十足的样子,引起了阵阵骚乱与恐慌;
它也会突然爆发,露出兽性,难以自控地做出伤害人的行为。



在一场青少年聚集的演唱会上,甚至出现了另外一只像哥斯拉一样的小熊猫。
无比暴躁的它轻而易举地摧毁了舞台,驱散了人群。



接着,两只体型差异巨大的小熊猫不停追逐、争论.......
它们究竟想干嘛?


这场发生在2002年的熊猫大灾难又将如何收场?




02

    原来是乖乖女到了叛逆期    

虽然有些自恋,精力过人,但美美在家长眼中可是一个听话的完美小孩——



 
学习成绩优异,吹弹唱跳皆会,在家也是贴心小棉袄,还会协助妈妈管理祠堂......
 
“今天是优秀学生,明天就会是联合国秘书长。”



 
来自妈妈的严苛要求和超高期待,让美美像一个完美主义者一样学习生活着。
 
但毕竟是一个13岁女孩,她也会和自己的死党朋友打闹、讨论喜欢的男生和乐队......
 
甚至在某一天,美美还瞒着妈妈,偷偷在自己的秘密日记本子上画下心动男孩的模样。



 
在被妈妈看到这样的内容后,事情开始变得糟糕了起来。
 
她根本不听美美的解释,直接“杀到”那个男孩面前,导致美美当众出丑,被同学嘲笑。
 
到了晚上,感到自责、羞愧的美美做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噩梦。



 
当她醒来,发现自己居然变成了一只全身毛绒绒、肚子软乎乎的巨型小熊猫!
 
原来,美美的母辈家族一直有个源自先祖新怡的神秘“诅咒”,她们会在成年后变成小熊猫。



 
只有克服强烈的情绪起伏,才能变回人形。
 
想要解除诅咒,彻底痊愈,还必须要在红月之夜,举办仪式化解。






但偏偏命运捉弄,仪式那天,美美最最喜欢的乐队会来多伦多开一场演唱会。
 
一边,是来自妈妈的期望,变回原来的样子,做回乖乖的女儿。
 
另一边,则是和朋友们一起的约定,以及自己做主的体验。


这道选择题,对于美美来说可比考试难多了。






影片名字《Turning Red》直译出来便是“变红”,它包含生理上的变化,比如脸色变红,头发与眉毛变红,身体变成小熊猫(英文直译是红熊猫),初潮来临等等。
 
在这个特殊的人生阶段,既有从孩子走向成人的生理转变,也有青春期情窦初开、偶像崇拜、为落伍父母感到丢脸的心理切换......



 
层出不穷的麻烦事,考验着美美和她的父母的智慧。
 
而屏幕前的我们,看到这些,相信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03

    “这不是一部中国电影”    

《青春变形记》将故事背景设定在2002年的加拿大城市多伦多。



虽然那座城市距离有些遥远,但那时候的少年少女们,跟我们并没什么不同。
他们也会玩拓麻歌子,养电子宠物,在按键手机上,贴满用小贴纸;



上课传纸条,课后看帅哥,疯狂追星......



这些,都让人梦回千禧年,回到那段又土又美好的青春时光。
更惊喜的,还有影片中极其用心呈现的中国元素——
唐人街上的红灯笼,中式特色的建筑、妈妈的旗袍装扮、爸爸煮的食物、TVB粤语八点档......



这时候,可能一些吹毛求疵的观众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起放大镜看哪里不够还原,哪里又冒犯了谁,准备好好批判一番了。



但等等,导演说了,“这不是一部中国电影,只是正好主角碰巧是一个华裔女孩。”


中华文化的元素,只是这部《青春变形记》诸多点缀中的一部分。正如许多评论家所说,这虽然是皮克斯的电影,但它也打满了导演的个人标签。
导演石之予1989年出生于重庆,后来与家人一起移民到了加拿大。



自童年起,她便深受日本动漫文化的影响。
明亮柔和的色彩、夸张的面部特征和角色反应,或多或少都能从中看到一些日漫的影子。


石之予还将类似《乱马1/2》和《水果篮子》中的变身规则和机制用在了《青春变形记》之中——这两部作品中的青少年可以在具有特定触发器的人类和动物形式之间转换。
除了这些,影片中虚构的男孩乐队 4*Town的灵感来自现实世界的亚洲偶像团体,如Da-ice和Bigbang等。 



像这样关于新世纪的流行文化的彩蛋和致敬还有很多,它们都源自创作者真实的生活体验。
因此,当观众看到这些熟悉的元素时,并不会感到尴尬或不适,反倒会产生一种归属感,像是与一些老朋友重逢。



04

    华裔导演和她的女同事们    

多年来,无论是内容创作还是人事管理,皮克斯一直由男性掌控,它专注于男性更偏好的故事类型,以冒险来隐喻成长,多是对外部环境的征服,而非向内探索。



而《青春变形记》的产生,有些不同。它是皮克斯动画的第25部影片,也是第一部完全由女性执导的影片。
导演石之予在2011年以实习生的身份来到皮克斯,之后参与了《头脑特工队》和《超人特工队2》等电影的制作。
当她成为第一个为皮克斯执导短片的女性时,引起了轰动,但她以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包宝宝》狠狠打了质疑者的脸。





这一次,她与其他女性同事一起,讲述了一个充满女性魅力的动人故事。
“大部分工作都是与女性合作的——女性掌舵、女性写作、女性制作。”
即使在2022年,这对于一部大型动画电影来说也是开创性的。



石之予说,“这是你永远看不到的少女的一面,我们和任何男孩一样,也会尴尬、汗流浃背、精力充沛和兴奋。”
观看《青春变形记》,感觉就像翻阅一本少女日记——


不仅涉及到青春期的混乱或学生时代友谊的神圣性,还涉及到家庭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起伏变动的方式。



如此细腻真实的表达,离不开石之予她们所倾注的心血。
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突如其来的疫情带来了诸多不方便与不确定性。
但石之予和她的团队却始终保持着一种独特的节奏,她们逐渐适应了线上的工作方式。一有机会,也会聚在会议厅、咖啡馆进行头脑风暴。


对于影片的沟通和交流,始终没有断过。



而在长时间的筹备过程中,有些人订了婚,有些人当上了妈妈。
生活的变化,让许多人对于“家庭与亲人”都有了新的思考,这些感悟也体现在了影片之中。
既有着十二三岁时最压抑、发自内心的记忆,也流动着成熟女性特有的温柔,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青春变形记》,是关于青春期的寓言童话,也是皮克斯制作的最私人的电影之一。



05

    你愿意当一只巨大的小熊猫吗?    

亲情,是整部影片的线索。
与现实中的许多父母一样,在美美的妈妈心中,有着关于女儿正确的成长方式和理想的人生道路。
她时刻以这样的准则,指导自己,要求女儿。



但她没想到,自己的关心会成为枷锁,成为束缚,甚至成为母女关系巨变的导火索。
当美美大声地说出,“很抱歉,我并不完美。很抱歉,我绝不会像你一样!”
这位妈妈的内心开始动摇,反省,最终,她终于学会了放手:


“对不起,你走得越远 我只会越骄傲。”


亲人之间的爱与包容令人感动,但同时,《青春变形记》更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美美变身成小熊猫,与之而来的身体变化、情绪起伏、自我怀疑、另类眼光、与父母的代沟(矛盾),不正是对青春期的隐喻吗?



横亘在她面前的人生难题,是继续当一个言听计从的乖乖女,还是释放代表自我的野兽。
这样的选择,如此真实,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类似的青春。

那些烦恼、疑惑、纠结,像一头怪兽突然闯入我们的生活。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我们总会与一些大人眼中的期望冲突,会与一些外界给予的标签不符。
真实的自我并不总是完美、令人满意,它可能是有缺陷的、丑陋的、黑暗的,
但不要害怕,我们应该做的,是勇敢地去拥抱它,不是吗?



《青春变形记》故事的最后,美美拒绝了封印,选择保留自己的小熊猫模样,与它共存。
你呢?你心中的那头怪兽现在在哪里呢?



-THE END-

 
 
来JC动漫馆找馆花面基,
开拓二次元新宇宙!!!
点击即可购买门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漫艺术家”作者:馆花(ID:GDCA388)。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