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景观空间里,遇见“奥林匹克精神”
以全民健身运动为出发点,营造安全、舒适和艺术的全年龄段活动空间,在运动中感受奥林匹克精神。
前言
“1
休闲运动空间的出现
在城市化进程中,体育运动与散布在城市中的公园绿地等绿色空间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运动主题的“休闲运动空间”。各地紧贴市民就近健身需求,不断完善城市体育健身的休闲运动空间,以全民健身运动为出发点,营造安全、舒适和艺术的全年龄段活动空间,在运动中感受奥林匹克精神。
“2
“休闲运动空间”大致分类
(1)休闲游憩:引入安全、友好的游乐设施,为周边居民提供丰富的活动场地,唤起美好生活的无限灵感。
运动健身空间
(3)户外探险:通过一些在自然环境举行的带有探险或体验探险的运动项目群,调动身体以及感官来探索,使得人们在自主的游乐中对他们的肢体以及感官逐步了解,掌握以及获得协调,统合自己身体的兴趣和激发灵感。
“3
设计城市“休闲运动空间”需要遵循哪些理念
休闲运动空间以全民健身政策为指引,以人文关怀为本源,构建起城市与体育再到人民健康的连接。休闲运动空间在设计中有着以下几种表现:
(1)舒适环境:据研究表示,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对人的智慧和身体发育才能产生有益的作用和影响。适宜的温度、清新的空气以及明媚的阳光等自然条件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运动热情。
(2)以人为本:优质的公共空间可以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营造友好和谐的社区氛围。
(3)新颖美观:通过独特的风格与特定的活动内容,形成富有动感与趣味的立体运动空间。所使用的色调还可以参照体育界,利用线条和图形贯穿运动空间,彰显体育运动的活力。
(4)可持续性:结合景观的生态复育并通过生境营造、游乐、艺术等手法,营造适宜各年龄段人群的自然游乐空间,使人们在运动中充分亲近自然。
随着全民健身的发展,体育运动正逐步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最热衷的休闲方式之一。休闲运动空间在引导城市生活方式,丰富城市空间层次,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并且能够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将城市空间不断细化。
城市中的休闲运动空间
“4
城市“休闲运动空间”实例分析
休闲运动空间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将运动空间设计的艺术、新颖及舒适健康等融合在一起,就让我们通过案例来看看设计师是如何奇思妙想的吧。
案例一:重庆心湖北体育文化公园——百家相聚、林下凉街
项目地处重庆大渡口区北部,双园路等路口交叉处,周边分布着密集的居住区,但缺少大型活动场地。
2018年8月,重庆启动在建成区利用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活动,计划到2020年修建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设计团队响应政策,以周边居民的需求出发,以体育文化为核心,打造了一个满足全年龄活动的休闲运动空间。
原始用地红线面积为20452㎡,东西约长140m,南北约长170m,场地内部高差大,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达13.5m,平缓地势少,地势相对复杂。
项目场地原状
重庆素有火炉之称,设计团队则通过周边楼房的日照光影布置园区景观功能,以降低场所能量的损耗,增加使用者的舒适度。
当地夏至日照分析
当地冬至日照分析
将儿童活动区置在夏冬两季通风区,冬季日照充足的区域、夏季遮荫处;健身区设置在冬季日照条件较适宜的区域,以便人们在冬季活动接受充足的阳光的照射,各种健身器材东西向排列坐南朝北,配合落叶遮荫树来满足冬季和夏季不同的需求。
设计团队根据社区调研及人群分析划分了不同的功能区域,以最大程度实现全年龄、全民健身的理念,满足周边居民的运动健身需求。
儿童玩乐利用场地原有的“积水坑”巧妙地改造成了“沙池”。场地的高差则采用缓坡、草坪、绿篱等方式,避免挡土墙,尽可能保留山地特征,增加立面空间的趣味性,同时家长们还可“居高临下”坐在沙池边休憩阶梯上看护孩子。
项目场地内还设有一些体育运动的室外专属场地,让人们更加亲近自然。
足球场
乒乓球场地
羽毛球场地
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紧紧围绕“社区”“体育”“文化”三大主题展开,具备“民生、公共、开敞”的属性。公园选址多在距离社区步行10-15分钟的区域,公园内根据群众需求设置相应的体育设施、活动场地,不仅解决了社区周边体育场地匮乏的难题,也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免费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
案例二:The Playscape儿童成长中心——回到邻里
项目所在地位于北京原纺织厂区的仓库,五座旧建筑体围合新城一个圆形的场地,基于原址原建的原则,设计团队根据场地原有建筑的主体轮廓,在新的功能定位下进行了有机更新。
业主前期的初步需求是打造能够满足对儿童早期感官训练的功能场所。设计团队根据回忆自身童年玩乐记忆,结合了甲方的需求,提出“回到邻里(Back to The Neighborhood)”的概念。一个功能完备并且可以激发孩子们自主使用大脑,身体以及感官来探索的街区,是当下都市儿童成长的有机补充。
项目场地由园区的小街分成两个组团,其中一个组团背靠公园并且设置了出入口,原来的建筑群变成了三个儿童活动区。
整个场地由五栋建筑组成半围合式的街区,屋顶平台通过管道串联成一个环形系统。屋顶平台作为辅助休息区也是室外游乐区,通过小山和滑筒交叉连接,环形的动线使得屋面承载了疏散以及动线交通的主要功能。
设计团队根据自身的童年记忆,根据传统玩乐方式提炼出五个特征游戏,以构建那个缺失的可以尽情玩耍的空间,使得孩子在自主的游乐中对他们的肢体以及感官逐步了解,掌握以及获得协调统合自己身体的兴趣和激发灵感:
(1)捉迷藏 (Hide and Seek)——团队互动获得身体及语言的技巧,针对孩子的感官以及认识力的探索。
(2)冒险乐园 (Adventure Playground)——身体协调能力以及平衡力的训练,孩子可以大脑接受自身感官的信息,自主判断自己的行进方式。
(3)角落和小窝 (Nook and Cranny)——通过自己身体感知尺度对感官的作用,感知空间。
(4)迷宫 (Maze)——视线之外对未知的探索,感官上得到最大愉悦的过程未必是最直接和显而易见的。
(5)梦幻 (Fantasy)——激发最大化的自由意志和想象力来支配或者创造他们愿意的场景,具象的空间对大脑是有限制的。
这个项目的意义就是关于孩子通过感官和身体等对环境进行探索。在这个真实的建筑场景中,你身处各种各样的连接之中,看不到全貌,唯一的办法就是你一点点地用身体去探索发现。
结语
从体育场馆到社区,从公有到共有,休闲运动空间进一步扩大人与人的交往空间以及人与自然的接触空间,提供了更多样的生活方式。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过:“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让人们汇聚在一起,在运动中享受快乐,并不断突破心理和身体的极限。
参考资料:
[1]徐怀宇. 基于运动设施与景观融合的体育公园规划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9.DOI:10.26919/d.cnki.gannu.2019.000725
[2]杨子献. 城市体育公园中休闲运动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
[3]姚博扬. 公园运动休闲空间景观营造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7.DOI:10.26949/d.cnki.gblyu.2017.000190.
[5] The Playscape -儿童成长中心 / waa未觉建筑
[6] 重庆心湖北体育文化公园/ 怡境国际设计集团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黄欢
编辑/版 丨蓝多多
责任编辑 | 刘可乐
免责声明: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等综合整理,版权及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分享不用于商业用途。相关事宜可联系我们。
加入小镇乌托邦
联系电话:0571-85066824
业务咨询电话:18600022980
关联微信公众号: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镇乌托邦”(ID:gh_2a5dd2dd824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