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 年“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浙江省博物馆将安徽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湖州博物馆,同步推出系列女性主题展览。此外,为配合展览开幕,浙江省博物馆、《国际博物馆》杂志和新浪微博还将于今年妇女节当日共同主办“丽人行——女性文博工作者回顾与展望”论坛 / 图:截取自浙江省博物馆视频
早在公元前5世纪,女性形象图案便已开始在中国出现,并在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之中不断演变。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仅能直观地了解中国女性在不同年代的生活、形象特征、社会地位与社会身份,还能了解图像背后整体社会的文化、经济与政治状况,以及社会结构与思想认知的代代演变。因此,对这些作品的关注与探讨,不仅对女性主义的发展十分重要,还对整个社会具有丰富而广泛的意义。
但是,正如《都市快报》的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这些与女性相关的作品包含的信息极其碎片化,难以形成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关系。而且,女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书写中长期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许多相关作品也面临相似境遇。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浙江省博物馆在去年三八妇女节推出了“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在电脑端与手机端同步上线。
“丽人行”线上展览采用突破实体空间限制的数字化手段,展出了来自 32 家博物馆的 1000 余件作品。该展策展人、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蔡琴经过大量的研究,把分散的女性形象画卷系统地连缀起来,并以当代的、开放的视角,探究古代女性的社会生存环境、日常生活状态以及内心状态,为历史文物与当代女性主义新思潮间的长期隔阂建立了一座桥梁。
/ 2022 年“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展”主海报(上图)以及宣传视频片段(下图)/ 图:转自浙江省博物馆
就如蔡琴所指出的那样,“历史和当代不一定是两个议题,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中本来就包含了诸多对于当代社会来说仍有启发的议题”。得益于策展方对图像的解读和展览结构的安排,这场以古代女性为主角的展览“有了更强的直面当代性别问题的企图”,在当代观众与业内专业人士间都引发了不少讨论,上线 10 天便获得了高达 76 万的展览链接访问量。同时,这场展览超越了单向展示的局限,并从展内到展外不断延伸,实现了集观众调研、学术研究、相关展览、文创展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效果。
而现在,时隔近一年后,这场不断丰富的云展览将获得进一步拓展——在今年的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浙江省博物馆将联合安徽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和湖州博物馆,于 3 月 8 日同步推出系列女性主题展览,进一步探索古代女性故事的禁锢与自由,并串联古今,思考当代女性主义的困境与突围。
以“1+4”的联合策展模式为基础,位于不同地区的 5 个展馆将从各自的机构、地域与馆藏特点出发,为观众提供了聚焦不同年代、来自不同视角、有着不同地域与文化背景的内容。这样的合作模式,使联展内容变得更加多样和全面,并使“丽人行”的影响力获得了扩展。
如,安徽博物院的“绿鬓朱颜—明清时期女性题材绘画展”,精选了明清时期女性题材绘画作品 100 余件,辅以女性饰品、文房用具等精美文物;湖州博物馆放眼更广泛的东亚地区,展示 19 至 20 世纪的东亚女性人物艺术;江西省博物馆则将通过女性主题艺术展、聚焦明代女性服饰的专题讲座、读书分享会、手作体验、有奖竞答、“致敬你心中的她”线上书信征集等多种线上线下活动,进一步丰富博物馆观众的体验形式、拓展文化机构在女性主义领域发挥作用的方式。
/ 安徽博物院“绿鬓朱颜—明清时期女性题材绘画展”的布展过程(上图)与参展文物之一(下图) / 图:转自安徽博物院
除了可以通过线下实地游览去亲眼观赏每个博物馆各自的实体文物外,观众们还可进行“云互动”,通过展厅内的互动屏幕查看各博物馆展厅现场画面、浏览展品详细图文语音信息和“丽人行”云展览内容,并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展厅参观导览和发表评论。因此,这次合作办展项目也成了对多馆跨地域联动方式、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一次重要探索。
事实上,据包括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多个重量级文化机构近几年的数据调查所示,许多博物馆游客中的女性占比都高于男性。同时,随着平权运动的发展,性别议题已成为公共舆论中的一大热点。因此,博物馆界对女性主题的日益关注,既是一种时代趋势的体现,也是一种机智的引流与宣传策略,更是一种对公共职能与社会使命的履行。
/ 与去年上线的“丽人行”云展相关的女性主题展览 / 图:转自浙江省博物馆
此外,随着社会在经济、教育、思想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女性在校园和职场上的地位大幅提升,越来越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开始进入博物馆工作。一位女性博物馆人在谈到博物馆从业者性别比例时便表示:“作为在文博行业工作了十余年的博物馆人,不用看统计数据也能知道,这个行业女性从业人员的数量远超男性。”
因此,除了通过线上线下展览的形式展示与诠释艺术作品里的古今女性形象外,本次“丽人行”系列活动还将把目光对准文博界的当代女性从业者们。今年妇女节当日,浙江省博物馆、《国际博物馆》杂志和新浪微博将共同主办“丽人行——女性文博工作者回顾与展望”论坛,特邀 10 余名国内外知名文化与博物馆领域的女性专家、学者,以线上发言的方式,共同探讨女性的发展与未来。
本次论坛由浙江省博物馆博物馆学研究所、文博圈联合承办,安徽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湖州博物馆协办,旨在通过聚焦文博领域中的女性贡献、女性力量和女性发展,探讨文博女性从业者的工作现状、所获成果及实际问题,推动专业领域景观和社会文明生态的优化。
/ “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线下数字展效果图(上)与《四季丽人行》沉浸式美术电影短片脚本概念图 / 图:转自浙江省博物馆
令人期待的是,“丽人行”的雄心绝不会止步于此。在未来,团队还将继续开展对中国古代女性图像这一主题的内容研究和形式探索。对于其下一步计划,蔡琴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如下信息:
“……2023 年计划在浙江省博物馆的之江新馆推出‘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的线下数字展,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营造沉浸式的展厅环境和多元有趣的互动体验,形成具有代表性和可复制性的展览品牌与闭环系统,为实体展览数字化和数字展览实体化提供示范作用。力争成为具有示范效应的、世界一流的数字实体展。
同时,通过数字人文的工具方法,按期按目,形成研究成果,反哺云展览内容广度和深度、反哺数字展厅的推陈出新和互动体验,多维、生态地塑造‘丽人行’品牌。”
(部分信息参考:文博圈;浙江省博物馆;安徽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弘博网)
/ 图:截取自浙江省博物馆视频
· End ·
文字:Yifan
编辑:Yifan
JCC 文创未来
J I N G
往期推荐
· RECOMMEND ·
JING CULTURE & COMMERC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JCC文创未来”(ID:JingCultureCommerce)。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