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与客体-问题之间存在着距离,这或许是个好消息,因为距离得以成为召唤照片成为作品的起点。”
——弗朗索瓦·苏拉热
拍摄的时候总是不用多虑的,拿起相机进行最纯粹的捕捉,乐在当下。疫情之下,线下的集体拍摄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大家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来之前谁也不知道会遇见什么样的人和事,来之后却又乐在其中。
这一期日常的镜头便是记录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里学习生活的片段,除了外出拍摄时遇见的景观,我又将镜头对准了身边的朋友,同学亦是朋友。记录与朋友一起发生的点点滴滴,回看影像总会觉得太少,不知何时意识到记录朋友的意义,或许和我关注日常一样,朋友便是日常的一部分。最近翻阅了几次中平卓玛的摄影画册,试图从他的经历和影像中找寻拍摄日常的意义,似乎有了些眉头,又没有那么清晰。日常这个题材或许能伴随到生命尽头,又或许像贝尔纳·弗孔一样,到一个阶段放弃了摄影的媒介,一切的未知也让影像持续记录,思考总是伴随着实践而生,边拍边想,不要顾虑太多。
“作品的发生并非只有一条道路,艺术上没有方法亦不可按图索骥。在创作中,只有反对方法的论述,否则,我们将堕入不断重复的‘平庸匠人’的学院主义中。”
——贝尔纳德(Bernardet)
观展志系列推送:
观展志 || 安托万·达加塔:生命原相 / LA VIE NUE
观展志 || 图像超市 THE SUPERMARKET OF IMAGES
观展志 || 成为安迪·沃霍尔(Becoming Andy Warhol)
观展志 || 保罗·治奥利(Paolo Gioli)——“选集/类比:电影及摄影作品”
观展志 || 专业余·出现代:骆伯年与同代影人1930-1940s
观展志 || "Dizygotic Intergrowth"异卵共生-禁闭室
观展志 || 蔡国强:远行与归来(Odyssey and Homecoming)
观展志 || 南·戈尔丁中国首次同名个展 NAN·GOLDIN : A SOLO EXHIBITION
观展志 || 归去来兮 | Somewhere in the Past
《50部照相机里的摄影史》连载1——吉鲁(Giroux)达盖尔摄影法相机
《50部照相机里的摄影史》连载3 ——奥特威尔的双折叠式相机
影像杂文:
国家艺术基金——《中国大运河古桥保护摄影创作人才培养》项目学习总结 / 尤金·阿杰特《巴黎》——孤独的快乐 / 尤金·阿杰特《巴黎》——观看之趣 / 摄影与真实的关系——关键的问题 / 摄影作为艺术品的12大特征 / 为什么摄影? / 怎样看待以后期为主的摄影作品? / 从TOP20新锐摄影展看中国当代摄影的发展 / 影像杂说 Vol.3 / 影像杂说 Vol.2 / 影像杂说 Vol.1 / 五月听听五月天 / 致我生命中最倔强的老头 / 关于《明室》的38条所思 / 旅行摄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GongsArts”作者:Moonergong(ID:gongsarts)。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