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寻找的永生之术,居然藏在这里。

人人都在寻找的永生之术,居然藏在这里。






今天来讲一个鬼故事

其实,人死了之后更爱搞收藏...

曾经,我也是不相信的

可当我到访过许多博物馆和遗址后

看到那些来自“阴间”的收藏时

我十分确信,在中国有一个群体

他们以死后的收藏为荣

他们的收藏都是机密

最好,永不见天日

他们是谁?都藏了些什么?

我们一起看看吧


秦始皇陵

图自/摄图网

有关“死亡”的话题,中国人都是避之不谈的,可古代的王侯将相却不这么认为。

秦始皇13岁登基时,就开始修!坟!墓!

他在位仅36年,却花了39年来收纳他生前的藏品。


他动用了70万劳力,挖了180多个陪葬坑,塑造7000个兵马俑来守护他的地下宫殿。


秦始皇陵全貌
图自/摄图网

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1号坑

图自/摄图网


除了帝王,诸侯也会穷奢极欲地实现死后的“收藏”,曾侯乙便是这样的
这位诸侯会在他的墓里面都藏些什么呢?一个青铜冰箱(古代的冰鉴),一些装酒的尊盘,还有一个时刻提醒自己的“酒虽好不可贪杯”的禁酒器——联禁铜壶。


战国·青铜冰鉴
图自/湖北省博物馆




战国·联禁铜壶
图自/湖北省博物馆

不仅如此,曾侯乙为了在死后延续自己的音乐梦,还把这组世界上出土最大最完整的编钟安放在自己死去的躯壳旁边。


这款来自2400年前的编钟,竟然拥有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


2017年在《国家宝藏》第二期里,人们用复原的编钟现场演奏了《茉莉花》,可想而之,曾候乙生前听过的声音有多么高级。


战国·曾侯乙编钟
图自/摄图网


战国·曾侯乙编钟·鼓座
图自/摄图网

当然啦,王侯将相中死后的收藏,也不全是炫耀武力和财力的,还有炫耀自己文学修养之高尚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是最佳的例子

这位一手开创贞观之治盛世的皇帝,其实是一位十分贪墨的人。

赵孟頫·《临兰亭集序》

图自/网络

早年,他设法得到了偶像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因为太过迷恋,过世后,竟将此帖也一并带入昭陵中,永生藏入地下。

200年后,他的陵寝被盗,从此兰亭集序的真迹再未出现过,给后世的我们留下永久的遗憾。


《兰亭集序》临帖

图自/网络

爱到极致便是罪的道理,我想李世民是很难理解的。


古代王侯们将这些遗世珍宝永久藏入墓中,难道是为了在阴间炫富吗?也许并非如此。

在秦始皇陵出土的陶俑战马中,呈现的是秦朝强势的军事力量;在曾侯乙墓中,是2000年前战国纷争下的奢靡生活;面对李世民死守的字帖,我们可以看到一代明君的文学之癖好

战国·青铜尊盘局部

图自/bilibili

相比今人在一块窄窄的石碑上,写下如同冥府求职信”般的生前事迹,古代君王将现世的荣耀藏在由艺术和技术堆彻而起的文物里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给他们伟大的一生画上最奢华、最壮伟的句号

万里长城

图自/摄图网


相比王侯将相的雄韬伟略,还有一些尚未一展宏图就已早夭的孩童,他们的墓里藏的又会是什么呢?

她沉睡了1400年,去世时只有9岁,却因为高规格的随葬品而轰动一时,她就是隋代公主——李静训




手绘李静训肖像

图自/网络


1957年,一群考古专家站在李静训的棺椁前面面相觑,迟迟不敢开棺,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世间最严厉的诅咒“开者即死”

打开棺椁后,在230多件金银珠宝里,人们匪夷所思地发现了84件鸟兽鱼虫形状的物品。后来专家们才知道,那是小孩子的玩具

隋代·李静训棺椁

图自/网络



隋代·李静训棺椁“开者即死”

图自/网络


那些象征孩子童心的玩具,隐藏了活着的人对她的寄望。希望在“另一个世界”,它们也能陪伴她健康快乐的成长。

隋代·李静训陪葬品

图自/网络

这样一位身份高贵的公主,其随葬品自然也是世间独有的。


她身上穿戴的波斯金项链金手镯,象征着隋代丝绸之路上的繁荣,那超前的设计感让人叹为观止




隋代·波斯嵌珍珠宝石金项链

图自/国家博物馆


面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离逝,人们将对她的回忆写在了墓志中:训承长乐,独见慈抚之恩,教习深宫,弥遵柔顺之德


可见生前李静训是一个温顺乖巧的女孩。现在回想起,那恶毒的开棺诅咒,其实,是活着的人对她浓浓的爱意。

隋代·波斯嵌珍珠宝石金手镯

图自/国家博物馆


同样,与李静训有着相同命运的是海昏侯之子——刘充国

2017年,海昏侯5号墓出土了一些袖珍版文物。


其中3个不足10cm的青铜罐子2块迷你马蹄金以及4件微型的青铜神兽。这些迷你随葬品的大小,让现场的考古专家们集体懵圈。


后来经过断定才知,这个墓主人大概是一位13岁左右的青少年。

海昏侯5号墓出土文物

图自/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墓中的青铜神兽,他们分别是:虎、大角羊、野猪、绵羊等四兽。


其中那只青铜虎的虎爪下还有小轮子,老虎脖子上还有穿孔的引线,也许,这是男孩生前最爱玩的玩具。



海昏侯5号墓·青铜兽
图自/百家号·阿社的旅行世界


从李静训到刘充国的例子上,我们可以领悟到: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时代的希望。


若不幸夭折,在古代便将他们喜爱的玩具、随身物品陪葬其左右,这便是对于这种不幸的回馈,希望孩子能早日轮回、来世安康


可以说,早夭的孩子墓中,藏的是中国人对来世的期翼和希望



海昏侯5号墓出土文物

图自/网络

生命无常,何其短暂,无论王侯将相无论年龄长幼。


几千年的中国人,将对现世与来世的期许深藏地下,后人按图索骥,在土里、文字里、物品里,逐一去解读前世人们的所思所想。

在这些前世遗留下来的珍宝中,我们如今都捕捉到什么了呢?




汉代·说唱俑

图自/网络

艺术来源于生活,古人把快乐藏进地下,结果我们收获了成倍的快乐。

关于地下的冥器,很多人都会觉得很“灰暗”很“肃穆”,其实并非如此,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开始追星了,何以见得?这得从一件汉代的陶俑说起。




汉代·说唱俑·成都博物馆

图自/网络



这个打鼓说唱,眉开眼笑的陶俑,名叫说唱俑,也叫俳优。(“俳”通“排”)

说唱俑的表演方式主要以说学逗唱为主,类似我们现在的单口相声兼rap,他们是“德云社”的祖师爷,喜爱用滑稽幽默的方式,把欢乐分享给大家。



汉代·说唱俑

图自/国家博物馆

俳优陶俑的形象大多来自平民百姓,他们既没有颜值焦虑,也没有偶像包袱,只需一只鼓、一张嘴,好戏即可上演。


在这些说唱俑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汉代富足下的闲适,相比前秦的杀伐和纷争,汉代的平民只求现世的安稳和巴适的生活。



唐代·仕女俑

图自/大力

同样以欢喜著称的文物,还有唐代“百戏俑”。


“爬高杆、跳剑丸、走绳索、说唱艺术等等,它们是大唐盛世娱乐生活的重要来源,我们不妨在下图中一睹为快。

唐代·乐舞伎俑

图自/网络



唐代·百戏俑

图自/网络



唐代·百戏俑

图自/网络



唐代·戴竿杂技俑

图自/网络



唐代三彩·童子杂技俑

图自/西安博物馆


这些灵活生动的陶俑,埋藏于地底上千年,在那个没有摄影技术的年代,我们只有通过它们去感受前世的辉煌,是说唱佣的快乐、自由,也是唐代百戏俑的富足与活力。


那些记载着前人无数欢声笑语的回忆,是每一个平凡的生命为生活奔走,奋力发出的光亮





唐代·仕女俑

图自/大力


古人与我们一样,无法阻止生命最终走向死亡。


他们试图把三世的荣耀、辉煌、希冀藏进坟墓里,完成生命意义上最后的使命——视死如生。


这并不只是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的凭吊,而是每一个人对世界的期待,其实收藏就是藏世界、藏内心









愿我们每个人

都能活出自己的价值






对于古人的视死而生,你的理解是什么?

欢迎你的留言分享



     《告别“胡一菲”后,她花了13年时间找到了自己。




撰文:大力

审稿:初恋、古一翻
海报来源:《如果国宝会说话》
图片:除特殊备注之外,图片版权均来自大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家APP”(ID:idongji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