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盘点?组织能力盘点!

人才盘点?组织能力盘点!

人才盘点是指对人力资源状况摸底调查,即通过绩效管理及能力评估,盘点出员工的总体绩效状况、优势及待提高的方面。其目标是塑造组织在某个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为达到该目标,企业对当前组织的运行效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盘点,提前对组织发展、关键岗位的招聘、关键岗位的继任计划,以及关键人才的发展和保留做出决策。

从执行的层面来说,人才盘点是评估组织内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促进组织拥有足够数量和高质量人才的一组业务流程。主要是通过审视现在和未来所需的人才和技能,匹配相关行动计划,打造与未来发展匹配人才的企业管理活动——表面上盘点的是特定人才,实质上盘点的是组织能力。人才盘点作为人才培养的助燃剂,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出最优质的人才资产,成功的人才盘点可以助力人力资源决策,确保人力资源工作的产出和成果,使企业成为人才驱动型组织。

人才盘点的目的和预期是什么?

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人才盘点通过系统评估目前企业内部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把员工能力数据化、透明化、结构化,对关键岗位和关键人才的任用评价、管理建议与人才发展路径达成共识,提升员工能力,以撬动业务战略与决策执行落地。

从组织能力的角度来看,人才盘点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向上支撑战略,实现落地;另一方面是向下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实现策略落地。需要强调的是,人才盘点工作不应该被视为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应该是企业中重要的业务流程,需要各部门的积极参与。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才盘点的短期目标是实现企业人才资源的可视化,支撑内部人才的调配与决策;中期目标是构建组织关键人才库,形成组织人才九宫格,锁定重点关注人才;长期目标是进行人才梯队建设,制定关键岗位人才继任计划、储备与培养。

人才盘点的内容包括什么?

人才盘点的内容包括确定员工任职水平、识别人岗差距、发掘员工潜能、明确新的岗位需求和变化,企业可将其结果作为人力资源配置和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并由此进行针对性调整和规划。需要强调的是,积极完善、优化人才的盘点应用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需要在这过程中不断进行 PDCA 循环、持续校准和优化评估手段或评价中心、以系统视角完善人才盘点文化和后续人才管理体系的搭建等。

人才盘点需解决的三大问题:一是人才标准是什么?即哪些人可定义为人才;二是如何定位(找到)人才?即基于人才标准,如何科学客观地识别、发掘组织中的优秀人才;三是人才资源如何使用?即组织中的优秀人才梯队如何可持续性培养、发展与保留。

人才盘点之前需要准备什么?

在人才盘点正式开始前需要明确6个问题,即“5W1H”,以便于后续人才盘点工作能够有序且有效地开展。

一是what,明确人才盘点是什么,即审视现在和未来所需的人才和技能,匹配相关行动计划与打造与未来发展匹配的人才。

二是why,明确为什么进行人才盘点,是往上战略支撑需求还是往下人力资源管理需求。

三是when,明确人才盘点进行的时机,一般来说,从青春期到官僚期的企业都是可以开展人才盘点的。

四和五是2个who,明确由谁来做盘点工作以及到底盘点的是谁,人才盘点作为企业重要的业务流程,不应该仅仅被视为人力资源部的工作,需要各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盘点的对象表面上是企业中的人才实质上盘点的则是其能力。

最后六是how,如何进行人才盘点,则是需要遵循“11221”的盘点工作核心要素,即1个整体——整个公司协同开展工作;1套工具——以胜任力模型为主的一套人才盘点工具;2个评估对象——关键岗位评估、人才评估;2个评估维度——胜任力评估、潜力评估;1套地图——以人才地图为主要输出结果的人才盘点结果。

人才盘点具体需要怎么做?

盘点的具体工作划分为5个核心步骤,具体如下:

步骤一:人才队伍的分类

清晰界定与划分人才队伍的主要目的是方便企业采取差异化管理。通常可以结合企业规模大小,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性质不同,将人才队伍划分为不同类别,通过分析战略规划,从战略地图推导组织能力要求,将组织能力拆解到个人能力,最终找出满足企业未来发展要求的关键人才。

针对规模较大的企业,考虑到工作量与实际可操作性,人才队伍划分较少。在实际划分过程中,可通过制定优先级来解决人才队伍划分出现的重叠与交叉问题,如企业家优先级最高,当职能、业务交叉时,除非业务权责占比非常小,一般业务优先;国内国际交叉时,需要遵循优先国际的规则。企业需分析战略规划,从战略地图推导组织能力要求,将组织能力拆解到个人能力,最终找出满足未来发展的关键人才,并将人才队伍分类定义,如“企业家”、“党建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技能人才”。

步骤二:绘制人才九宫格

这阶段需要企业以人才为核心,根据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实际情况搭建模型,以胜任力模型及潜力模型为主要工具,综合评价人才,绘制人才九宫格。其中,模型搭建需要在MECE原则下,将企业经营活动拆分,筛选出关键行为、关键岗位,结合战略规划,将人才队伍特征与关键行为匹配,再通过问卷调查和参考行业标杆经验,确定各个人才队伍胜任力模型的词条和权重。

图1 胜任力模型与潜力模型

步骤三:分析人才梯队情况

根据人才九宫格绘制结果,分析人才梯队现状。一是通过人才九宫格统计结果来审视人才梯队,与目标人才结构进行比较,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二是将人才九宫格与“人才队伍模型”相结合,得出人才队伍的人才梯队结构情况,从不同岗位序列、不同组织类型(如本部、工程公司、项目部等)、不同年龄层、不同司龄岗龄等多样的维度作为切入点,与行业标杆企业人才结构情况进行对比,以明确组织现有人才梯队的优势与短板。

步骤四:召开人才校准会

在初步汇总、分析得出各类人才盘点结果、高潜或全能型人才列表、关键岗位人才梯队现状、人才发展初步建议等材料后,企业组织召开人才校准会,研讨人才评估结果,目的是找出存疑点,对前期工作进行纠偏,保证下一步人才地图绘制的准确性。联系相关业务部门领导进行人才校准。会议内容主要包含三个维度:

(1)组织分析:从组织层面输出业务和岗位的需求和规划,或讨论部门及区域的业务重点和岗位需求,以及对人才的定位和需求;

(2)人才分析:逐一讨论盘点对象,再将人才放在团队中看整体情况和人才分布,包括人才关键特征、人才能力优势与劣势、多人的横向和纵向比较;

(3)发展分析:从能力发展视角探讨个人能力提升计划,从职业生涯视角探讨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从人才队伍角度探讨人才差异化发展思路。需要强调的是,要充分重视业务部门在校准会中的作用。包括管理好业务部门的预期,充分和业务部门沟通,明确校准目的,提升业务部门对校准会的重视;管理好业务部门的参与积极性,传递价值,讨论中充分尊重业务领导的意见;管理好业务部门领导及骨干员工的结果应用。

核心步骤五:绘制、更新人才地图

人才地图是对组织人才结构的一种透视与规划,为组织描绘当前与未来的人才储备与人才差距。人才地图根据绘制与使用者的不同,可分为外部人才地图与内部人才地图。其中,外部人才地图多为企业的招聘管理部或猎头公司绘制与使用,内部人才地图多为企业组织与人才发展部门(OD)绘制与使用。通过人才盘点,根据最终人才信息统计数据,绘制组织内部人才地图,透视组织人才发展现状和人才差距,可通过外部招聘、内部调配、继任计划等方式,形成组织人才管理梯队。

步骤六:人才地图的使用

人才地图的应用方向非常广泛,绘制人才地图,透视组织人才结构,寻找企业人才差距,并通过人才管理体系弥补人才差距,根据评估结果,实施针对性的关键人才培养、激励、 保留计划,建立继任梯队,打造人才良性流动机制,塑造企业人才管理体系,提升人才产出率,使组织发展每个阶段都有合适的人才支撑。

对人才盘点结果的运用有哪些建议?

第一,基于人才盘点以及分析结果,提升人才储备顶层设计。在人才需求预测方面,应充分考虑业务需求,结合运营管控特点预估人才储备需求,并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组织运作效率。

第二,基于人才盘点以及分析结果,注重人才储备与留存管理。结合顶层规划,从数量质量两方面执行才储备计划,提升关键岗位人岗匹配度与动态储备后备人才,确保人才梯队可持续发展。如校招为前置基础,社招竞聘培训相结合,联动薪酬绩效模块予以保障。

第三,人才盘点之所以能够通过培养内部人才帮助企业突破人才瓶颈,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推行统一的人才标准。很多企业在建立了能力素质模型或领导力素质模型后,仅仅把它用于培训活动的设计上,而忽略了与人员的考核相结合;或者仅仅用于高层管理者的评估,导致能力(包括领导力)的标准无法在整个公司形成统一的声音,大家理解不一致,行为就不一致,产生的引导结果也不一致,组织很难形成“合力”。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只有对组织架构、人员配比、人才绩效、关键岗位的继任计划、关键人才发展、关键岗位的招聘、以及对关键人才的晋升和激励进行深入讨论,制定详细的组织行动计划,确保组织有正确的结构和出色的人才,才能落实业务战略,实现可持续成长。

审核丨郑思琪
排版编辑丨郑思琪

本文作者韩瑞,来自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文章所列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攀成德立场。

本文首发于勘察设计前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点击关注我们,随时了解行业动态。





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勘察设计前沿”(ID:psd-02)。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